麦肯锡思维:排列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麦肯锡,每个人都有一种工作习惯,那就是按照工作的重要程度来排序。
——麦肯锡思维
当你在工作中手忙脚乱,当你抱怨自己是公司最忙碌的人,当你每天回到家里感觉筋疲力尽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原因究竟在哪里?很多忙碌的人不曾想过这问题,他们只知道忙忙碌碌,好像自己每天都活在“充实”中,却不思考这种“充实”是否真的有价值。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则故事。
在某大学的时间管理课上,教授把一些鹅卵石装入一个罐子,然后问学生:“这个罐子装满了吗?”表面上看,这个罐子确实装满了鹅卵石,因为好像再也放不下其他的东西了。因此,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的,装满了。”
教授笑了笑,从桌底拿出一袋碎石子,并将碎石子倒入罐子中,慢慢地摇晃,碎石子从鹅卵石之间的小孔渗了下去;再加一些,再摇晃,教授做完这些,再问学生:“现在罐子装满了吗?”这一次学生不敢太快回答,大家有些不太确定:“也许没有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从桌底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并轻轻地晃动罐子。做完这些,教授继续问:“大家说这个罐子装满了吗?”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变乖了很多,很有信心地回答。
“好极了!”教授说完,从桌底拿出一杯水,慢慢地倒入罐子。做完这些事情后,教授问全班同学:“请问大家,从这件事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全班同学陷入了一阵沉默,只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这件事说明无论有多忙,无论行程排得有多满,如果再逼自己一下,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答完之后,这位学生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
教授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回答得不错,但是还没有回答到要点上。”说到这里,教授故意顿了顿,用眼睛扫视了全班同学后说:“这件事告诉我们,如果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也许就永远没有机会将其他东西放进去。”
教授的话很直白地指出:做事要讲究轻重缓急,一定要把握主次轻重。这样才能兼顾各项工作。鹅卵石、小石子、沙子、水代表的是不同的工作,它们有主次轻重之分,有轻重缓急之别,只有排列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才能有条不紊地做好这些事。
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各种琐碎、杂乱的事情纠缠在一起的情况。不少人由于不懂得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处理,而被这些事弄得焦头烂额,不但会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还没能做好这些事,真可谓事倍功半。
大量研究表明,在工作中,很多人总是按照下面的准则来决定做事的优先顺序:
先做紧迫的事情,再做不紧迫的事情。
先做有趣的事情,再做没意思的事情。
先做已经排定的事情,再做临时、突发的事情。
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先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再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
先做自己觉得容易的事情,再做自己认为有难度的事情。
先做需要花费时间少的事情,再做耗费时间多的事情。
先做资料齐全、准备充分的事情,再做资料不齐全、准备不充分的事情。
乍一看,按照这些准则来做事没有什么不妥,但实际上这些准则并不符合高效工作的要求。因为高效工作是以实现目标为导向的,在一系列以实现目标为唯一依据的待办事件中,到底应该先着手处理哪些事情,后处理哪些事情,甚至不处理哪些事情呢?
对于这些问题,著名的麦肯锡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应该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优先次序。什么是重要程度呢?它指的是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或价值大小。对实现目标的贡献越大、价值越大的事情越重要,就越应该优先去做;对实现目标的贡献越小、价值越小的事情越不重要,越应该延后处理,甚至不处理。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我现在做的这件事,是否使我离目标更进一步?”按照这个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麦肯锡,每个人都有一种工作习惯,那就是按照工作的重要程度来排序。他们在开始每一项工作之前,都会先弄清楚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次要的,哪些事情是无足轻重的。每一项工作都如此,每一天安排工作都是如此,甚至一年或更长的时间的工作计划,也是这样安排的。
在上述的8种决定优先次序的准则中,对我们最具误导的一条恐怕是“先做紧迫的事,再做不紧迫的事”。大凡低效能的人,他们每天80%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花在紧迫的事情上,也就是说在他们眼里,最紧迫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应该放在首位去处理。按照这种思维,他们经常把每日待办的事情分为三个层次:
按照这种思维,他们经常把每日待处理的事区分为如下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今天必须做的事情——最紧迫的事情
第二层次:今天应该做的事情——有点紧迫的事情
第三层次:今天可以做的事情——不紧迫的事情
这样排列事情的优先次序,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重要的事情,往往不紧迫。比如,向上级提出改造产品设计和包装的建议、一个长远目标的规划,甚至身体检查等,按照紧迫性来排序,它们往往被排在最后面。所以说,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排序固然可取,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事情的紧迫性,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排列有限顺序。这样就可以把事情划分为四个层次,如下图坐标所示:
A: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类事情,那就叫“当务之急”,即当前任务中最重要、最急切要办的事情。这类事情可能是实现你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可能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比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优先去做。所以,你应该把它安排在最优先的位置去处理,做好了它你才可能顺利地去做别的工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个人在沙漠里又渴又饿,马上就要死了,这个时候送水给他喝就是重要而紧急的事情,而送饭给他吃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对于一个又渴又饿的人来说,水源比食物更重要,只有先给他水喝,才能把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然后再给他食物,让他从极度饥饿中走出来。如果你先给他饭吃,他是吃不下的,因为又渴又饿的他早已没有力气吃饭了。
建议:重要而紧急的事情要毫不犹豫地去做,并要坚持到底,努力做好。
B:重要非紧急的事情
上面的例子中,给又饥又渴的人饭吃,这就是重要但非紧急的事情。在工作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指导员工的工作,读几本好书,和家人交流感情,节制饮食,锻炼身体,等等,这些事情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事业还有家庭关系,但是它们不紧急,所以容易被很多人忽视和拖延,导致没有做好。这类事情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当你意识到这类问题的重要性并真正重视它们,你才有可能去认真对待。
建议:认清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保持主动性和自觉性去做这些事。
C:非重要但紧急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在工作中也经常出现,比如,同事叫你帮他打印一份文件,老板叫秘书给他查个电话号码,朋友打电话叫你现在去KTV唱歌,等等,这类事情不重要,但是很紧急。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常常不忍心拒绝这些事情,导致它们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工作安排和生活安排。比如,你正在忙重要的工作,同事叫你帮忙打印一份文件,你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停下手中的工作去给同事打印文件,结果影响了你手头的工作;朋友叫你去唱歌,你不好意思拒绝,结果唱到凌晨才回来,由于当天晚上没休息好,第二天上班毫无精神,工作被耽误了。
建议:学会拒绝,不要让非重要但紧急的事情过多地干扰重要的工作。
D: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生活和工作中,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非常多,比如,看电视剧、上网玩游戏等,这些事情或许有一点价值,但是如果你毫无节制地沉溺于此,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其沉迷于电视剧,不如读几本好书;与其上网玩游戏,不如去健身和锻炼。
建议:不沉迷、不荒废,珍惜宝贵的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A和B类事情)。
小测试:分清轻重缓急的能力测试
当以下5种情况同时发生,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1.外面有人按门铃。
2.家里的电话响。
3.宝宝在哭。
4.炉子上的水开了。
5.开始下雨,刚刚洗好的衣服挂在外面。
解析:
确切地说,做以上5件事情,不存在绝对正确的顺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考虑问题的方式。但按照常理来说,较为符合逻辑的顺序是:5、4、1、3、2。
外面下雨,衣服未收——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及时收衣服,衣服淋湿,可能会造成没有合适的衣服换,给生活造成不便。所以,必须马上就做。
炉子上的水开了——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相对于收衣服,它可以缓一会儿,因此,排在第二。
外面有人按门铃——紧急但不那么重要,让按门铃者等一会儿并不碍事,因为家里有紧急且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得不推后开门。
宝宝在哭——安抚一下宝宝是重要的工作,但算不上紧急的工作。
家里电话响了——既不重要,也不紧急,因为即使没有及时接到电话,也可以根据来电号码回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