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怎样找机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二十几岁,有些道理你必须懂,才会有机会

人生有伟大就有琐碎。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拥有一颗向上的心,就一定能够把很多琐碎堆砌起来,筑成一个伟大。但如果我们每天只知道贪图逸乐,好吃懒做,碌碌无为,那么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也不过是一堆琐碎。二十几岁的我们,只有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时,生命才有了意义。二十几岁,只有懂得了一些必须懂得的道理,并实践之,我们以后才会有很多的机会。

活着,基于温饱,但又高于温饱

人,是高于温饱的。人活着,应该有所期望,应该心存念想;穿衣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穿衣吃饭。

人,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穿衣吃饭。这是每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需要明白的道理。

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庸俗浅薄之人满足于口腹之欲,而哲人更享受智慧之乐;庸俗浅薄之人钟情于物质之欲,而哲人更注重精神之乐。

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为性命活着。人首先要活着。上大学、找工作、挣工资,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但光是为性命活着,这个活法无法丰富人生的意义。人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更应该体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有一位记者到山区采访,因为一时找不到好题材,就在山里转悠,一面找题材,一面赏山景。他经过一片草坪,看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在放羊,记者走上前去,和小孩打趣:“小朋友,你在做什么?”

“你没看到?我在放羊。”

“放羊干什么?”

“赚钱!”

“赚钱干什么?”

“娶婆姨!”

“娶婆姨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一个人甘于平庸,这虽然不是失败,但却不及失败。失败可以引起反思,去努力改进,重新追求成功,而一旦选择平庸,人生的层次就再也无法提高。

或许,二十几岁的你,大学毕业不久,生活过得马马虎虎,拿着3千~4千的工资,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这就够了。但,你的未来在哪里?你的机会在何处?

马云说:“每年,制造业都会吸纳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制造业内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抛弃?”

“当你走出学校进入工厂,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世界是那么狭小,你的活动范围基本是工厂、出租屋、超市。你和生产线上那些天天重复同一个工作的普通工人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上班和睡觉,你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超市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其他的社会生活最多也就是与同事打牌、喝酒,你建立不起自己的社会资源,你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边没有父母亲人,只有一帮同病相怜的同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无能为力。你的生活圈是那么狭窄,人际交往显得那么苍白。有一天,你离开了现在的工厂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现有的同事朋友都会失去联系,你需要在新的公司重新来过。那无奈的漂泊注定了总是在重复地画着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的圈。”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你的工作服也在冬夏间轮转,你和所有的外地人都没有明显区别。在本地人眼中你们都只是打工的而已。如果你很乐观的话,倒是可以把公司的工作服看作是一种福利,冬夏各两套,从周一穿到周五周六,基本上不需要再多买什么衣服。毕竟你可以自由地穿自己衣服的时间一周也只有那么一两天。”

“此外,工厂食堂每天会给员工提供伙食标准为10元钱左右的工作餐。伙食费有些公司要从员工工资里扣除,有些公司则当作一种福利完全免费。但食堂饭菜的难以下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公司提供的宿舍则多为四人间、八人间。当然,条件远比不上大学的集体宿舍。很多人为了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情愿每个月花费三四百元钱租一个10多平方米的房间,这种房间多为厨、卫、阳台一体。蚁居于这样的房子里,关上门则如同囚禁在一个封闭的牢房里,打开门则所有的东西一目了然,没有隐私可言……这里给不了你家的感觉,你只是一个租客,你只是暂住在这里,当你买东西的时候你会时时考虑以后搬家会不会太麻烦,你不知道明天是否还在这里。当房东需要提高租金时,你是没有多少谈判的能力的,要么接受新的租金,要么就搬走。”

“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婚姻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敢面对的问题。你的生活圈决定了你交际的人大多和你一样,大家同病相怜,没有能力去摘取爱情的果实。工厂里三十左右的单身的人比比皆是,不是不想结婚,是找不到结婚的人,是不敢面对没有房子的婚姻,是不敢去想孩子的抚养问题,是不敢承担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未来!”

“你每年只能回家一到两次看一下逐渐老去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假期,因为没有存款,因为路途太远往返不便,因为所有的因为。为了生存,你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但在他乡却无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如同水中浮萍,没有根,心也不能降落。”

“明天在哪里?”

“来到城市的学生对未来最大的期望是能走出父辈贫苦生活的轮回,让自己进入更高一个阶层,为下一辈创造一个更好的起点。但当你已年逾不惑,自身可以贩卖的价值已所剩无几,而城市却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难过落魄地回到老家,让你的儿女从你二三十年前的起点重新出发,再画着一个和你一样的圆?你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难道你能保证你的下一代能顺利地考上大学并改变命运……”

“城市很大,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在这个只许进很难出的围城里,你是否有了足够的储备以避免属于你的精彩落幕呢?”

马云的这段话,对于二十几岁的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希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有太多人,耗尽一生,只诠释了碌碌无为的意义。也有人拼尽全力,用自己的奋斗演绎了一个个命运逆袭、闪耀时空的传奇。吃饱喝足的人生,纵然美满幸福,但在生命的尽头,你都不知道此生为何而来,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人,是高于温饱的。人活着,应该有所期望,应该心存念想;穿衣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穿衣吃饭。活着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假如明天还属于我,我一定要让明天更加充实地度过,让生命留下一段无悔的轨迹。

混日子,容易混掉青春,荒废人生

混日子的人一辈子只能围着命运的磨盘转,就像被人蒙住了眼睛,一直都在转圈,然而他们付出的却一点也不少。人生的困顿,正来自于内心的无知。年轻人混日子,混掉的是自己的青春,荒废的是自己的人生。

游戏人生,必会被人生游戏;不能主宰自己,必会成为人生的奴隶。

你来到这个世界,若干年后,你也必将离开,不留下什么痕迹,即使你很幸运地变成了一块化石,也不会再有感知。人生的意义仅仅在于你活着的这些年里。在你临死之前若没有遗憾,那自然是最完美的;但事实上,没有遗憾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在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就明白这些道理,你很可能会让自己人生的遗憾更少一些,让内心享受到的安稳与幸福更多一些。

马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立刻追随而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他们取回了真经。回来后,马的好朋友驴问他:“你走了那么远的路,累不累啊?”马说:“其实,你走的路,并不比我去西天取经走的路少!而且,你被蒙住了眼睛,任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内心是什么样的想法,人生就是什么样的活法。混日子的人一辈子只能围着命运的磨盘转,就像被人蒙住了眼睛,一直都在转圈,然而他们付出的却一点也不少。人生的困顿,正来自于内心的无知。年轻人混日子,混掉的是自己的青春,荒废的是自己的人生。

23岁那年,陈应龙大学毕业,随后进入一家企业做文案工作。最初的那段时间,他朝气蓬勃,热情饱满,拼劲十足,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出人头地,所以不论是写软文,写策划案,写发言稿,上报材料,还是跑腿打杂,他都毫无怨言,做得尽心尽力。

连陈应龙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赶宣传稿还有策划案,同事们都下班约会、喝酒撸串去了,他还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困了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打个盹儿。

这样激情澎湃地工作一年以后,陈应龙变了,变得懒散懈怠了,原因是他目前的努力并没有为自己赢得机会,官没升薪水也没加。

从这以后,陈应龙每天机械地上班下班,梦想没了,追求也没了,开始彻头彻尾地混日子。在他看来,反正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领导都不会放在眼里,那么,干吗要让自己累死累活的呢?

的确,陈应龙越来越轻松了,也有时间和同事朋友一样约会、喝酒撸串了。然而仅仅又过了一年,公司精简机制,整天混日子的陈应龙第一个就被请走了。

短暂的激情不值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让自己升值。

一个对生活没有热爱的人,很少会去感恩,反而会有很多的抱怨。即使别人能给他些什么,也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因为他的生活里只有空虚、乏味、无聊、自私和狭隘。他因为自己的懒惰和麻木而失去很多,虚度人生,最终会带着不满足离开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他们的一生中遭受着命运或多或少的压迫和挫折,而他们从未尝试过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挑战那些人云亦云的活法。然而,二十几岁的我们不应该如此去活,而应该趁年轻,寻找各种成长自己的机会,清醒而富含激情地活着,不要白白来这世上走了一遭。

我们的青春就好比一支燃烧的蜡烛,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们应该把最亮的光和温度去奉献给世界,如此才会收获一场真正无怨无悔的青春!

没有目标的灵魂很容易迷失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想去哪里,不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道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想去寻找机会,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助力,他自然也就不可能成功。

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就会迷失。

英国伦敦有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有一条腿不幸患上慢性肌肉萎缩症,行动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然而,他却凭借着强大的信念和毅力,一次又一次地缔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岁那年,他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21岁那年,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那年,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之前,他已经把世界上著名的高峰都登了个遍……但令世人震惊的是,在28岁这年的秋天,他却毫无征兆地在自己的公寓里自杀了!

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后来,有记者做了深入了解才知道,早在他11岁那年,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遭遇雪崩不幸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给年幼的斯尔曼留了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他们一样,征服一座又一座的世界名山。

年幼的斯尔曼将父母的遗嘱作为毕生奋斗目标,当这些目标全部实现以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空虚和绝望。在他的公寓里,人们找到了他生前留下的一本日记,日记的最后一页好像是遗言,字里行间充满了痛苦:

这些年来,我这样的一个残疾人,之所以能够攀上那么多世界著名高峰,都是因为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一种信念。如今,当我登完这些高峰以后,我感到生命里无事可做了……

斯尔曼觉得失去了人生目标,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这启示我们,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可以没有成功,却不能没有目标。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是汪洋之中一艘没有航向的船,等待它的,只有无边的黑暗、空寂、虚无和折磨。而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正如闻一多所言:“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想去哪里,不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道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想去寻找机会,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助力,他自然也就不可能成功。

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爱丽丝问猫:“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猫:“那要看你想去哪里?”

爱丽丝:“去哪儿都无所谓。”

猫:“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

因为不知道去哪里,所以走哪条路都无所谓——这是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因为人生没有目标,所以索性走一步算一步,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做,别人也帮不了他们。而且就算别人说得再好,自己若没有有效的行动力,也会不知道应该往哪里走。

我们看看那些有气魄的人,他们的生命轨迹都是异常跳跃和曲折反复的,这种生命中有苦难,有折磨,有灾祸,也有血泪,但最终都被他们转化成为成就人生的财富,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

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想让自己迷失,就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目标不在于大小,在于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方向,你想要的机会就会出现在你的视野里,你想得到的助力也会被你找到。

短视害人,人生可不能走一步看一步

只顾眼前不顾后果,看似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却往往会为日后埋下隐患,要知道,拆了东墙补西墙,那些窟窿其实并没有消失。一个短视的人,很难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难把握住出现的机会,从而很难有什么成就。

任何事情都需要规划和经营,人生也概莫能外,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明智打算。

老话讲“人穷志短”,其实穷人短的并不是“志”,而是目光。有的人走一步看一步,缺乏规划意识,逐渐成了穷人;有的人走一步看十步,善于从长远的角度去规划和经营自己的人生,逐渐就成了富人。

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还有一个犹太人,在同一天锒铛入狱,刑期都是五年。监狱长在他们服刑前告诉他们:“现在,你们每个人可以向我提一个要求,只要合法合理合乎道德,我就会满足你们。”

英国人说:“我要足够我五年抽的香烟。”

法国人说:“我希望我美丽的妻子能够时常来陪我过夜。”

犹太人说:“我要一部联网的电脑。”

五年后,当他们获准出狱……

英国人冲了出来,满脸烟末,狂吼着要打火机。

法国人的妻子手中牵着一个孩子,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来接他,两个人一脸愁容——三个孩子,该怎么养活?

犹太人则满面春风,他握着监狱长的手说:“谢谢您,幸亏有这部电脑,五年来我的生意从没中断过,而且还扩张了不少,为了表示谢意,我送您一辆汽车。”

在考虑问题时,要富于预见性。其实,成功不但看得见,还摸得着。而只考虑眼前的快活,不为将来做打算,结果只能是虚度光阴,并且为以后的生活留下负担。

不同的视角决定了不同的结果,谁考虑的不够长远,谁就得不到成功的机会。这是每一位正在寻找机会的年轻人都要切记的。

高中毕业以后待业在家的张翰想开一家饭店。父母建议,先去别人家饭店打工,一边学经验,一边挣些钱,现在家里没钱,总不能全靠借钱做生意呀!张翰不同意,“做生意就要有胆量,左思右想还挣什么钱?!先借钱把店开起来,还钱的事儿以后再说。”就这样,张翰逼着父母从亲朋好友手中借来8万元,饭店开张了。

一段时间以后,一亲戚家出了事儿,找到张翰,讨要当初借给他的3万元钱,张翰这下着了急,向银行贷款甭想了,看来只能向人借“高息贷款”。有朋友劝他再想想,他却说:“拆掉东墙补西墙,先解燃眉之急,还贷款的事以后再说。”

饭店开张三月有余,顾客稀落,门可罗雀,收入支出勉强平衡,这样下去可不行!张翰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允许赊账。父母亲友都不同意,因为赊账就像滚雪球,越滚会越大。张翰不听人劝,赊账经营,吃饭的人果然多了起来,因为街坊邻居都来凑热闹了。

可没过多久,张翰就支撑不住了。只出不进,后来他连采购菜肉等食材都没钱了。无奈的他只好开始收账,结果那些老主顾们却翻了脸,再也不登门,从而搞得邻里关系闹得很不和谐。

就这样,开店仅半年,张翰就把饭店低价转让,没挣到钱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惹了不少麻烦。到现在,张翰还每天骑着电动车到处收账。

只顾眼前不顾后果,看似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却往往会为日后埋下隐患,要知道,拆了东墙补西墙,那些窟窿其实并没有消失。一个短视的人,很难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难把握住出现的机会,从而很难有什么成就。

二十几岁的你,在不断前进的人生旅途中,如果总是想一步走一步,一定会碰到很多障碍。只有抛弃短视的习惯,多做一些长远打算,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找到更多发展自己的机会,让自己拥有一个不可限量的好未来。

看得远一点,机会多一点

眼界的深浅,决定境界的高低,也决定了一个人命运的走向。眼界深的人,总能见人所未见,发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机会。眼界浅的人,一叶便可障目,片云即可遮天,终一生,不过庸庸碌碌;这一世,难免一事难成。

眼界的深浅,决定境界的高低,也决定了一个人命运的走向。眼界深的人,总能见人所未见,发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机会。眼界浅的人,一叶便可障目,片云即可遮天,终一生,不过庸庸碌碌;这一世,难免一事难成。

世间之大,远在想象之外;世间之小,也不在意料之中。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想要获得机会的青睐,就一定要好好领悟这一番道理。

有这样一个人,他幼年丧父,母亲怕他受人欺凌,就一直没有改嫁,孤儿寡母度日艰难,他的学费几乎全是母亲从鸡窝里抠出来的。那天上学途中,路过街市的时候,他偶然瞥见肉贩的脚边躺着一张5元纸币,肉贩一直在忙活着切肉过秤,浑然不知有这么一张纸币从兜里溜了出来。在他的眼里,这5元钱等同于母亲卖一斤鸡蛋的钱。

他想得到它,又怕被别人看到,于是便一只脚踩了上去,将那张纸币压得严严实实。肉贩看到一个瘦弱的孩子一直站在身边,感到很好奇,就问:“你是想买肉吗?”他红着脸一言不发,更不肯挪一下身子,只是傻笑作为回应。肉贩觉得这孩子脑子可能有问题,便不再理会他,自顾自忙自己的生意去了。一直到早集散了,肉贩骑着三轮车离开以后,他这才弯下腰从脚底下拽出那5元钱。为了这5元钱,他耽误了一节半的课程。

放学回到家,他把那5元钱交给母亲,并绘声绘色地说了钱的来历。他原以为母亲会夸他几句,谁知道一向“爱钱如命”的母亲一下子变了脸,大声呵斥他:“就为了这5元钱,你就不去上课?你还能有什么出息!你的眼睛不能只盯着脚下,要抬起头看得远一点,看得远了,你才能看到远处的机会!”

23岁,他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企业做销售代表。

有一天,他被指派到一个好久都没能打开销路的市场搞促销。当地的经销商在与他单独吃饭时,劝说他取消促销活动,省下来的费用两人平分,再一起签名呈报公司说促销活动已经做过。这样,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神不知,鬼不觉,利益共享,交情长久,何乐而不为?并向他透露,已经与好几个公司的销售代表这样暗箱操作过,从没出过问题。

他连忙摇头,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促销成功,那我们所得的收益将比你这样分要多得多?”

经销商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这个市场从来没有景气过,你搞促销等同于拿钱打水漂,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又是何苦呢?”

他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己见。

经销商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弟,我见过傻的,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傻的!”

促销活动按原计划进行,他将公司批拨的所有财力、物力以及自己的精力,毫不保留地用到了促销活动上。长期疲软的市场竟然被打开了,仅那一年,他得到的奖励和提成,就是促销费用的十数倍。

这一次,经销商专门宴请他,席间,对方跷着大拇指说道:“老弟,没想到你这么有能耐,怪不得先前那么自信!”

他笑了笑,说:“其实,我当时并没有把握能够将这个市场打开。”

经销商有些惊诧,不解地问:“你既然没有把握,为什么对送上门的好处视而不见呢?”

他又笑了笑,接着便把小时候那5元钱的故事讲给经销商听,最后他说:“从那时起,我再没敢忘记母亲的谆谆教导——眼睛要向远处看,不能只盯着脚下的那一点点。”

一个人眼界的高低,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以世俗眼光约定俗成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眼界高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眼界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但凡成功之士,皆有一共同特征,即在决策之时,从不只顾眼前利益,杀鸡取卵,而是善于用辩证思维方法和长远的眼光去指导自己的活动。

二十几岁的我们,如果想要获得成就自己的机会,就特别需要学会这一点,特别需要练就这样的眼光。当你拥有了这样的眼光,就能抓住从眼前走过的好机会,就能“看”到最适合自己走的路。

今天的定位决定明天的地位

你今天的生活,源于几年前的选择,今天的选择决定了以后几年的生活。以前的定位,决定了现在的席位;今天的定位,决定明天的地位。

如果你自认为是侏儒,只期待渺小的事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巨人。人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如果你正处于二十几岁的年龄,就更要懂得这样的道理:你今天的生活,源于几年前的选择,今天的选择决定了以后几年的生活。以前的定位,决定了现在的席位;今天的定位,决定明天的地位。

“如果你还年轻,你还想做艺术家,你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艺术家。”当年只有11岁的谭盾,被那本名叫《列宁与音乐》的书中的这句话深深吸引了,他第一次萌生了“当一名音乐家”的念头。

第二天,谭盾妈妈就发现了儿子的异常——他的书包上写着四个大字“长沙乐团”。原来,这是谭盾为了激励自己,自己写在书包上的。其实,当时的长沙并没有乐团,那时的谭盾也不知道乐团是个什么样子。

谭盾的第二个异常举动,是在书包的顶部拴了一根筷子,有人好奇发问,他就说:“我背着的是一根指挥棒。”小谭盾用这种方法向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宣告——“我要当一名音乐家”。

谭盾后来做过农民,甚至还当过京剧演员,却自始至终没有忘记自己11岁时的那个梦。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20岁的谭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随赵行道、黎英海老师学习作曲,随李华德老师学习指挥。在获得音乐硕士学位后,他又远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进修音乐艺术博士。

谭盾当年远赴哥伦比亚求学,境况非常不好。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的他,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只能去街头卖艺赚钱。在那个时候,他结识了一位黑人琴师,两个人同心协力占了一块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

当生命足以为继以后,谭盾决定离开街头,投向自己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哥伦比亚大学。在这里,他师从大卫·多夫斯基以及周文中先生,潜心学习音乐。身在学府之中,自然无法像在街头时那样卖艺赚钱,谭盾的生活又逐渐拮据起来。然而,即使再苦再难,他也没有回到市井之中,因为他的心已经超越了物质,融入了艺术。

几年以后,在师友的帮助下,谭盾在美国成功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举办个人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谭盾一“挥”成名。格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格莱美大奖、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全球最具影响的各大音乐奖项纷纷被他收入囊中。

成名以后,一次,谭盾偶然路过自己当初卖艺的地方,竟然还能看到那位黑人琴师!十年弹指一挥间,黑人琴师的脸上依旧写着满足。谭盾上前与之交谈,黑人琴师问起谭盾现在工作的地方,他简单回答了一家非常有名的音乐厅,对方说:“不错,那个地方能赚到不少钱!”黑人琴师想必永远不会知道,眼前的这个“合伙人”,如今已是享誉全球的大作曲家了。

内在的动力,决定生命的成色。有些人之所以一直没能改变生活,之所以只能在社会舞台上扮演无足轻重的角色,就因为他和那些懒惰闲散的人、好逸恶劳的人、平庸无奇的人一样,缺乏内在的动力。

人的命,并非天注定;成功的机会,并非无迹可寻,它们都是可以由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人生的方向是由所定位的目标来决定的,其好坏足以明确我们构筑人生的地位。定位的不同必然导致人格和作为的不同,甚至会有天壤之别。二十几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以此作为自己的定位。须知,定位的高低决定了成就的高低。

追求成功,不妨从最近的目标开始

目标应该有所区分,诸如小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终极目标,众多目标并非处于同一个位置上,它们的关系就像一座金字塔。如果一步步逐层实现,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相反,若想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就有点痴心妄想了。

实现目标就像建一座金字塔。在解释为什么之前,先来看一则议题:

如果卢浮宫失火,只能抢救出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

这是法国一家知名报纸,面向公众提出的有奖竞答题。人们各抒己见,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抢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没错,这是整个卢浮宫最名贵的画作。

著名作家贝纳尔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抢救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回答。道理简单,于茫茫火海之中,要找到《蒙娜丽莎》谈何容易?也许未见其面,便已人画俱焚。退而言之,纵使可以全身而退,谁又能保证《蒙娜丽莎》没被火焰“毁容”呢?相对而言,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虽然未必最有价值,但抢救它绝对是最有把握的。

在对目标追求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常会犯下“大部分人”的错误。他们一心只想着宏伟目标的建造,却忽略了目标现阶段的可行性,最终徒费精力,而事倍功半。

目标应该有所区分,诸如小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终极目标,众多目标并非处于同一个位置上,它们的关系就像一座金字塔。如果一步步逐层实现,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相反,若想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就有点痴心妄想了。

一位青年大学毕业以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已近而立之年,依然一事无成。这年十一长假,他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出生的小山村,满怀烦恼去找自己当年的老师。

他来到老师家时,老师正在读书,见到他来,放下书本,微笑着听完他的倾诉,然后突然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看到厨房里有一把大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厨房里并没有柴火,于是便出去捡柴。他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添把枯枝便烧了起来,可是壶太大,水太多,枯枝烧尽,水亦没开。他只好再出去找柴,回来时水已半凉。这次他学聪明了,并未急于点火,而是捡拾了足够的柴火才开始烧水,这次,水很快就被烧开了。

老师忽然走出来,问他:“如果柴火不够,你怎样把水烧开?”

青年思考片刻,还是摇了摇头。

老师说:“如果柴火不够,就把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点头称是。

老师接着说:“你昔日踌躇满志,立下目标太多,恰如这个大水壶装了太多水一样,而你本身柴(才)又不够,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若想水沸腾,你要么倒出一些水,要么先去准备柴!”

青年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回去后,他把目标一番甄选,去杂取精,从最近的开始,逐步努力,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到35岁,他的目标就基本上都实现了。

这启示了二十几岁的我们,想要成功,唯有去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步步为营,才有成功的可能。万事挂怀,精力太散,难免顾此失彼,半途而废。此外,趁年轻,我们应该不断拾柴,为人生不断加温,最终才能让生命沸腾起来。

有时适当降低目标,反而获得更多机会

目标太高,脱离了现阶段的实际,便是高不可攀;期望值太大,遥不可及,便容易令人望而却步。于是不是力不从心,就是半途而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我们朝前走。

“如果你以为仅凭一腔热情就能办到一切,那你还不如趁早放弃这次行动。”

当我们缺乏准确判断而做出某种非理性坚持时,它就会成为自不量力的代名词,成为盲目和狂热的蠢行,倘若依旧一意孤行,就很可能会伤及心灵,甚至是人生。有时适当降低目标,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机会。

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去一家大公司应聘,面试时,人事主管问他:“你是一位领袖型人物吗?”

年轻人扪心自问,觉得自己的个性、能力,都不足以达到领袖的级别,于是很诚实地回答:“我不是。”

和他一同前去的同学都回答“是”,是因为受了拿破仑的影响,认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却忘了拿破仑可是从少尉做起的。那个年轻人心想:只有我一个人回答“不是”,看来是不可能被录取了。可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只有他一个人被录取了。

公司给他的复函中写道:我们面试了五十个人,看到了四十九个领袖,我们立刻决定首先录取你,因为我们这四十九个领袖,至少需要一个跟随者!

人,没有期望不行,期望值太高也不行,期望,能给人以勇气,也能令人沮丧,其关键在于,期望的“值”是否合理。

目标太高,脱离了现阶段的实际,便是高不可攀;期望值太大,遥不可及,便容易令人望而却步。于是不是力不从心,就是半途而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我们朝前走。

很多时候,合理降低目标,反而能让我们跳得更高。

世界著名撑杆跳运动员布勃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一厘米王”,原因在于,他在一些重大国际赛事中,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而每一次提高的成绩,不多不少,都是一厘米。当他成功跃过6.15米、第三十五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我把目标定在直接跳过6.15米,恐怕我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高,超乎常理,非但不会成为前进动力,反而会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用实现最高目标的一切努力与条件,转而去求相对较低目标的实现,增大成功率,获得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有一个女孩,小时身体纤弱,每次跑步都落在最后,偏偏女孩自尊心极强,于是抵触上体育课。女孩妈妈鼓励她:“没关系的,你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你只要记得,每次追上前一名就好。”

女孩点了点头,把妈妈的话记在心里。再跑步时,她就只盯着前一名追。逐渐追上一个、两个、三个……到学期行将结束时,她已超过了班上一半的同学,而她也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又把“每次追上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了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你每次考试都能超过一个同学,慢慢地你就会很了不起!”女孩照着妈妈的话做,先是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个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这个女孩就是朱成。2006年4月,24岁的她当选为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鸿鹄之志,若是无法完成,反而让自己更加沮丧。从最容易实现的目标开始,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抱负,完成每一个小成就,就可以让人信心百倍,当人信心足够,自然能向更大的目标迈进。

年轻的我们,如果想把握机会成就自己,就一定要学会把目标降低至“一厘米”“前一名”,轻装上阵,做好当下,从而让自己信心满满地走向未来。

梦想唯有接地气,才能照进现实

让梦想接地气,不是脆弱的妥协,也不需要失落,因为这是一种妥善面对生活的态度。多一些接地气的理想,少一些挂在天边的幻想,杜绝妄想,这才是对于梦想的正确理解和做法。

二十几岁的我们,因为年轻的缘故,总是充满了幻想。年轻,允许我们犯错,但年轻容不得我们胡作非为,浪费光阴。须知,时光匆匆,弹指一挥间,耗掉了就没有了。所以,其实无论我们有多么的年轻,也不会总有很多时间让我们来做白日梦。

梦想也是有分类的。能实现的那一种梦想,我们称之为理想。也有一部分老挂在天上飘着的、不接地气的梦想,我们称之为幻想,而幻想终会幻灭。

有个流浪歌手,长相差强人意,水平至多还算可以,就实力而言,并不具备成为明星的潜力。然,二十大几,一直此心坚定地在皇城根下做着北漂,纵有收入,亦入不敷出,生活来源皆出自瘦小女友以及寡居母亲那点微薄的工资。

女友说,年龄不小,该结婚了,我可以不要一分彩礼,只要你有份稳定的工作。

寡母说,我想看儿孙绕膝,哪怕不能沾你的光,只要你从此脚踏实地。

流浪歌手大声怒吼,我离成功咫尺之间,为何你们要亲手将它毁掉?!不多久我出人头地,你们会对自己的话悔之不及!

然后,继续接受着女友和母亲的供养,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在所有梦想狂人眼里,只要他愿意,梦想便触手可及,可梦想并非慈善家,不会因为谁可悲可怜便主动靠近他。

二十几岁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黄金时段毕竟有限,能不能少走一些弯路,就看自己心中有没有一个准确衡量,是否对成功概率有一个准确预算——是“八九不离十”,还是“十万八千里”?若是后者,趁早改弦易辙,以免给人留下“白日做梦”的笑柄。

那些把梦想种成“无花果”的人,最后大多怨天怨地怨父母,颓废地沉没于茫茫人海。梦想唯有货真价实,才能照进现实。

有个陕北女人,从小就梦想着能够走出大山,像电视中那些都市女郎一样光鲜亮丽地生活。可就在她中学毕业准备去都市闯荡的时候,她的父母病倒了,她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弟弟需要供养,这个家需要她来支撑。走出大山,融入都市,对于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家庭负担沉重的大山女孩来说,越发的遥不可及。

然而十年以后,二十几岁的她春风满面,自信,骄傲,并满足,活脱脱的一个白领丽人。其实,她并没有走进都市,而是在离大山几十里外的县城做了一名销售员。她父母的身体日渐好转,已无须专人照料;她弟弟出类拔萃,考上了大学,留在了都市;她嫁了一个好老公,生了一个乖儿子。这辈子,成为都市白领的梦想可能都无法实现了,但她显然已经找到了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现实感的圆梦的风景——她终于生活在了山外的世界,也终于有了自强自立的平台。

当生活无法给予我们太多,我们就去追逐自己可以得到的,实现梦想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你必须知道哪一种更适合你。

梦想,是我们放起的风筝。你可以把它放得很高,但不要让它脱离你的掌控,有时还要尽可能地拉回奢望的线,让梦想接点地气,具有踏踏实实的烟火感。这样,人生才更具有生气和活力,这样的梦想才能得到实现的机遇。

让梦想接地气,就是从飘着的状态落到实处。让梦想接地气,不是脆弱的妥协,也不需要失落,因为这是一种妥善面对生活的态度。多一些接地气的理想,少一些挂在天边的幻想,杜绝妄想,这才是对于梦想的正确理解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