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王家大院漫记
从三晋省会太原南行,无论是乘火车,还是坐汽车,只需3个小时左右、150公里的路,便进入古晋阳湖口;这时,你的身后是地肥水美、五谷飘香的晋中盆地,眼前是山峦对峙、汾水湍急的灵石峡谷;汾河在这里转了个弯,空出一片沃土,绕过一座古城,朝着当年大禹治水的“灵石口”直泻而去。在古城的北端,有一座八角亭,亭中矗立着一尊陨石,传说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炼石。沉没在晋阳湖底,一觉便睡了4500年,直到隋朝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北巡太原傍汾开道时才被挖出来,重见了天日;此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文帝以为祥瑞,于是割平昌西南地置县,并以石命县名为“灵石”。
出灵石新城区,沿着宽阔的东(观)夏(门)公路东行,只需一支烟的功夫,便到了晋中最大的村镇之一——静升,闻名三晋的王家大院就建在静升村腹部。静升村西南距灵石县城12公里,正北距介休市区15公里。
静升村坐落在太岳山腹地的绵山脚下,海拔仅有700米左右,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里,四面青山环抱,村前绿水长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灵石小江南”之美称。王家大院建在村北面的黄土台地上,坐北朝南,避风向阳,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远眺可见绵山之奇峰,近听可闻河水之喧啸;眼前无障,有千顷良田;背后有依,是万重山峦。两肋是沟渊,院前是平台——无论从建筑科学的角度看,还是按阳宅风水的说法论,王家大院的所建地都是一块理想而不可多得的民宅基地。
静升王氏为太原王氏家族后裔,祖居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县境内),南宋初年,迁至灵石,居住在禹门(今夏门村)外小水村(今沟峪滩村);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王实率领家族从小水村迁至静升村定居,因此,王实被尊为静升王氏的始祖。
据载,清朝初年,族人王兴旺开始经商,做点小买卖,至第14世王谦受、王谦和、王正居等,买卖做到了河北、山东等地,资本见厚,店铺增多,逐步成为豪商巨贾。为保生意长兴不衰,遂捐官晋爵,步入官场,先后出任贵州西道台、甘肃、宁夏道台、顺天府督粮通判等官职,并均诰封为中宪大夫,后来,王汝聪、王汝诚等官至州判、奉政大夫、布政司理问;到清朝中期,王家便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居官、经商、务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成为灵石县四大家族(两渡何家、静升王家、蒜峪陈家、夏门梁家)之一。
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建于清康熙初年,历时20余载;“高家崖”建筑群建于清嘉庆初年,历时16载。
王氏民宅系列建筑包括高家崖建筑群、红门堡建筑群、崇宁堡建筑群、宗祠、孝义祠、当铺院、戏台等,而建筑规模、艺术造诣、保存完好的当推高家崖、红门堡建筑群。这两组建筑群占地总面积为30600平方米。
从青石镂空的“鲤鱼跃龙门”文庙照壁和元代建筑六角三层魁星阁身旁的街巷步行不到200米,便来到高家崖建筑群,这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建筑群倚山建堡,顺势而上,稳坐在气宇轩昂的向阳台地上,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大小院落15座,房间130余间。鸟瞰高家崖建筑群,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的:中部呈大矩形的建筑群是两幢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呈小矩形的建筑群是小偏院,俗称“柏树院”,西南部呈中矩形的建筑群是大偏院。高家崖建筑群东西南北四门俱全,堡门高大坚固,庄重俊美、匾额讲究。主门东堡门开在院前大通道的东端,东西方向,高14米,门分两层,上建小亭,亭上可远眺绵山,故名“望绵阁”;巨幅石雕楷书阴刻“寅宾”匾额,镶嵌在拱门顶上,功力深镌,气势雄浑,十分壮观;门前的大石狮子头大面阔,额隆颊丰,项披漩涡鬣毛,胸饰璎珞华锦,雄狮脚踏绣球,雌狮抚护幼狮;南堡门开在南堡墙中间,为南北向,南堡门装饰虽没有东堡门豪华,但简朴中含风韵,粗犷中蕴雅趣,从山下踏着青石砌成的曲折盘山石阶顺势而上,地势渐高,上至堡门前的南天台回头远眺,重峦叠嶂,良田连片,俯瞰村景,楼阁塔峰,高入云霄。入南门后,雅俊秀气的斗拱木牌楼在弯道顶处迎接你,木匾“自一山川”为你点破主题,使你省悟山水之秀丽,此处独佳。主院前的大通道东西长127米,宽11米,用不规则的自然片石铺垫。北堡门开在西北角,为东西向,高大坚固,门额为石刻“映绵秀”,北堡门是专供护堡人员出入的。西堡门开在西南角,为南北向,由质朴的双拱门和典雅的瞻月亭构成,内外门额均为石雕,内容分别为“静远”、“怀永图”,西堡门是高家崖建筑群直通红门堡建筑群的必由之路。高家崖建筑群主体建筑是两幢三进四合院,每幢院大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主院门前均有上马石、拴马柱、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幢主院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场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院、茅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高墙、低栏;真是院中套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坐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幢花园式庭院组成的,是供主人读书、赏花、乘凉、饮茶、对弈的地方;主院正北的后院是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4个小院的护堡院,供护堡人居住、放置家具、贮藏粮食;院外是一个宽敞的打麦场。整个高家崖建筑群规模宏大、结构紧凑、用途专一;“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伦理、“各司其职,各适其所”的生活秩序在这组建筑群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十分严格。
红门堡建筑群为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高家崖建筑群完全相同,左右均为沟壑,俯视红门堡建筑群,其平面图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占地面积18900平方米。不同于高家崖的是红门堡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方位,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二进两层。东、西、北堡墙外高8米,内高4米,厚2米多,用很大的古青砖砌成;堡墙上有分布均匀的垛口,十分整齐壮观;上堡墙的踏道有4条,堡门左右各一条,堡墙东北角、西北角各一条;踏道下券有小窑洞,供看堡人居住。堡内,南北方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红门堡建筑群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3条横巷,横巷最长的93米,最短的81米,宽均为3.9米,横巷把红门堡建筑群分为南、北四排。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等线体“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幢,供打更使用;堡内东南角、西南角各有水井一口,井深均为30余米,东南角是甜水井,井水清纯;西南角是苦水井,井水咸涩,这两口井为红门堡住宅区仅有的饮用水源。传说,红门堡建筑群是一条卧龙;主街为龙身,横巷为龙爪,遍铺街巷的河卵石为龙鳞,堡门为龙头,东、西两口井为龙眼,顶甲后面的老槐树为龙尾,青龙卧地,征兆前程似锦,吉祥如意。堡内共有院落27幢,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者,有建阁房者,也有什么也不建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的少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尽头是内院厢房的山墙,墙上有神衹阁,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东、西两组建筑群均与外界分隔,堡墙内有水源、私塾、磨房、碾院、场院等,自成天地,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居住区苑,这样既显示了家庭的尊严,又阻隔了外界的干扰。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国家建设部高级工程师郑孝燮考察王家大院后,评价该建筑“很有特色,很有价值”;全国第七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的中外专家学者观赏王家大院后,赞不绝口;中国传统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元鼎为王家大院题词为“灵石王家大院三雕艺术令人难忘”;中国民居研究部高级建筑师刘金钟题词为“天上取祥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它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就在于它的建筑艺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如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建筑群中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有北方建筑的雄浑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韵。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山西唯一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的民居建筑。
门窗是建筑物的封面,给人第一印象,所以,王家大院在门窗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工艺上刻意求工,不落俗套。堡门雄伟高大,威严壮观;院门威风庄严,美观实用;便门小巧玲珑,典雅风韵。众多的门,按形状分,有方形门、圆顶门、垂花门、斗拱门、月洞门、角门等;按门顶造型分,有庑栏半出檐门、双拱门、单拱门、硬山顶单出檐门、侧跨门、双翘角门等;按建筑材料分,有水磨的长砖、方砖,有斧凿的青石、砂石,有刀琢的木雕、木刻;按门扇分,有双开实心门扇、单开雕花门扇,有单层门扇、双层门扇,有半圆门扇、矩形门扇,还有的不装门扇。过厅的前后门左右多为木槅扇,槅扇的下部装板上都刻着各种内容的精美图案,上部镂有各种几何图形。每道门都镶嵌有门匾,木雕镶边木刻匾居多,也有砖雕镶边石刻匾;内容自然都是吉祥、劝勉、陶冶情操之词,如树德、清芬、凝瑞、敦厚、平为福、直方大、谦受益、三省四勿、清思静远等,题词的字体优美多样,运笔潇洒有力,楷、行、隶、篆兼有。院门前都有石阶,多用打磨青石砌成,两边是饰有雕花的石鼓、石墩、上马石和姿态各异的石狮。侧便门多为月洞门,这种造型的门令人顿生别有洞天、欲入仙境之意念。高家崖建筑群有个石雕门框的书院门,左右门框饰以竹枝竹叶,门顶雕有岁寒三友,给人以恬淡清雅、幽静思仙之感。
窗户的造型设计各有千秋,虽有相似,但无重复,有格型、画卷型、梅花型、正六边型、条栅型、圆弧形、通天隔棂型、双开扇型、挑启型、簇花型等等,设计与制作者将造型、采光、启闭巧妙地统一起来,既美观悦目,又方便实用;还有一种窗户很特别,开在踏道上方、台阶顶端、大墙两头、院门左右,多为圆形、正六边形、梅花形、扇形,以镂空木雕、石雕装心,这种窗户主要用于装饰,兼有通风、传音的作用。
王家大院的艺术价值集中表现在木雕、砖雕、石雕三方面,这些雕刻艺术品,仰俯可见,无处不有,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木雕艺术主要体现在门户、窗棂、槅扇、屏风、庑廊、栏杆、扶手、明柱、栋梁、斗栱、雀替、挂落、匾额、神龛等建筑、装饰物上,可以说,每一建筑构物都称得上一件精美的木质雕刻艺术品。构物造型千姿纷呈,图案构思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无一雷同,表现出极为精湛的木雕艺术。敦厚宅后院正窑的天窗看上去有圆凸感,实际上却是平的;凝瑞居后院正窑的窗户刻着琴、棋、书、画、荷、鹤、梅、鹊等,既清心悦目,又吉祥如意。敦厚宅正厅前的三层高浮雕挂落,体现了清代纤细繁密的技法,第一层平面阳刻团花底纹;第二层雕以佛手、荷叶、折扇、贝叶、葡萄、芭蕉等吉祥物,中间杂以祥云飞龙;第三层在吉祥物上雕刻琴棋书画、钟鼎瓶爵等。
砖雕艺术品主要为屋顶中央的脊雕、两头的兽吻、檐边的筒瓦猫头、片瓦滴水、门对面的壁雕、墙壁上的神衹雕、门檐头的对称装饰雕、烟囱顶端的出烟口花雕等,这些砖雕,远观具有整体的和谐美感,近审可见局部的精细特色,高家崖建筑群敦厚宅、凝瑞居大门外的高浮砖雕照壁,中间分别是狮子滚绣球和五蝠捧寿图案,四周以古代人物、道家故事、鸟雀花卉饰边;南照壁中间的大型砖雕龙凤呈祥,看上去真像生龙在腾、活凤在翔;凝瑞居后院厢窑与绣楼之间的大型砖雕艺术品,共有四行,第一、第二、第四行为花草植物,第三行以八仙人物为主,间以骏马、灵猴、麒麟、玉兔等,给人以协调、优美的感受。这些都是王家大院砖雕艺术品中的精品。
石雕艺术品随处点缀,到处可见。当地的石材品种较全,储量极大,开采容易,运输方便,工匠们利用当地的石料,通过精心的艺术加工,雕刻成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兼有实用与赏玩两方面的用途。石狮雄踞大门两旁,多为青石雕凿而成,这些石狮有的瞠目露齿,昂首痴望,有的侧顾斜睨,憨态可掬;柱础石、花盆座、石桌、石座也都雕刻着各种花纹、图案、花木、人物,还有上马石、拴马柱、出水口、门礅、石鼓、台阶、扶栏等,都雕琢得十分精细,引人注目;这些石雕艺术品没有一件因物体微小而苟忽,也没有一件因用场俗陋而粗造。高家崖建筑群敦厚宅大门内有一幅长2.68米、宽1.82米用青石板刻的风景画,内容是江南山水风光,相传为傅山先生所作,为沙粒点纹阴刻,是王家大石刻诸品中的上乘艺术品之一;而最具玩赏、研究、实用价值的要数凝瑞居后院正窑、厢窑壁上的十幅浮雕石刻,雕有飞马报捷、五子夺魁、指日高升、功名富贵、吴牛喘月、麒麟送子、骏马飞驰、唐氏乳姑、江革行佣等。壁额分别刻有松、鹤、梅、竹等吉祥动、植物,底座图案均为狮子滚绣球。这组石雕窑壁为国内民居建筑中仅有,工艺极为精湛,价值十分珍贵,从内容选择、整体设计到图案构绘、雕刻成型,都是无可挑剔的。令人赏不眨目,流连驻步。
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品的内容,简单的有花木、禽兽、什物;复杂的有吉祥图案、神话故事、人物活动。花木有松、竹、梅、兰、藤、牡丹、菊花、葡萄、石榴、睡莲等;禽兽有八骏、五蝠、鹿鹤、龙凤、麒麟、犀牛等;什物有才子四艺——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八仙宝物——葫芦、棕扇、纸驴、荷花、花篮、宝剑、玉笛、檀板;神话故事、人物活动有八仙庆寿、三仙醉酒、苏武牧羊、天官赐福、回回献宝、渔樵暮归、出将入相、二十四孝等;吉祥图案有功名富贵、连生贵子、安居乐业、喜上眉梢、松鹤延年、鹿鹤同春、二龙戏珠、五幅聚祥、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数百上千件不同质地的雕刻艺术品,形象千态尽现,图案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无一重复;构思设计独特新奇,雕刻技艺炉火纯青。这些雕刻艺术品既蕴有文人之雅趣,又兼有庶民之俗风,既藏有佛道之灵念,又兼有天地之浩气,雅俗共赏,文野咸宜;有骨有肉,有刚有柔,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三晋学者郭齐文先生曾赞咏王家大院的建筑艺术云:“两院格高宏且巧,三雕艺绝秀而璇。”
王家大院是清代中兴时期社会生活、民情风俗、文化艺术的结合产物,它既是蕴藏建筑艺术、文化艺术的宝库,又是研究社会历史、民情风俗的殿堂。
(199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