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代
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刘彻的年号,始于建安元年(196),终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薨,曹丕袭丞相位;三月,曹丕改元延康,标志着历史上的建安时代的终结。建安文学,是指建安时期的文学现象。考虑到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国文学嬗变的因素,历史上的“建安”与文学上的“建安”并不能完全画等号。建安元年(196),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此时东汉末年的一批重要作家已经辞世,新的一批文人诸如王粲、杨修等人已步入文坛,标志着建安文学局面的新开始。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建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曹植去世,阮籍、何晏等新生力量崛起,标志着建安文学的结束和正始文学的开始。依照这样的划分原则,建安文学前后共计37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代,指的就是建安元年至太和六年(196~232)这37年。这段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王粲、蔡琰等一大批文学家,用自己的如椽之笔直面惨淡的人生,描绘慷慨悲凉的现实世界,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这批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在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之为“建安文学”。
1 群雄逐鹿
经过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与章帝刘炟相继的清明统治,东汉王朝达到极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然东汉的繁荣如昙花一现,此后逐渐走向了衰败,其毒瘤是外戚与宦官专政。汉章帝刘炟放纵外戚,致使外戚势力始涨。汉和帝刘肇10岁即位,由其养母窦太后执政,窦氏戚族掌握了朝政大权。汉和帝后来联合宦官力量消灭了窦氏,但是东汉政治的格局已经无法扭转。汉桓帝时期的梁冀专权乱政,达到了东汉外戚权力的巅峰。梁冀的两个妹妹都曾先后被立为皇后,冲帝、质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为帝。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气焰无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汉桓帝刘志联合单超、唐衡、徐璜、具瑗、左悺五位宦官诛杀梁冀,单超等五人在一日之内同被封侯,时称“五侯”。此后,宦官开始成为东汉政权的主导力量。宦官任人唯亲,排斥异己,为所欲为,其腐败比外戚更甚,这就引起了很多士大夫的不满,他们谋划除掉宦官。
延熹九年(166),司隶校尉李膺因处死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而激怒宦官,从而引发了党锢之祸。李膺等两百余人虽然被处以终生禁锢乡里的不公正待遇,但初步打击了宦官的嚣张气焰,由此拉开了朝官与宦官斗争的序幕。建宁元年(168),年仅13岁的汉灵帝刘宏登基,由其母亲窦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在窦太后的支持下,密谋铲除宦官。宦官反扑,窦武、陈蕃被杀,窦太后被囚禁。窦武、陈蕃被害后,宦官自行封赏、加官晋爵,完全控制了东汉的朝政,但朝官与宦官斗争并没有结束。
为了平定黄巾起义,东汉朝廷于中平五年(188)组建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外戚何进任大将军,但大权却掌握在宦官蹇硕的手中。袁绍抓住了何进与蹇硕不睦的机会,劝何进先诛蹇硕,取得西园八校尉的指挥权,同时引并州牧董卓入京,彻底铲除宦官。何进犹豫不决。宦官段珪等得知袁绍之谋,便先下手为强,杀死何进,劫持少帝刘辩。袁绍领兵反攻,杀死宦官两千余人。与此略后,预先得到何进密令的并州牧董卓领兵进入了洛阳。
董卓进入洛阳后,废掉了汉少帝刘辩,立刘辩的弟弟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董卓在洛阳城肆意践踏破坏,昔日繁华的洛阳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初平元年(190),董卓杀掉了汉少帝刘辩和何太后,这种行径引起了地方诸侯势力的不满。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张咨等地方势力推举历代公卿的世族人士袁绍为代表,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为了躲避关东义军的锋芒,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而长安的百姓唱着“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歌谣盼其早死。初平三年(192)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与董卓的亲信吕布共同密谋,杀死董卓。
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割据势力。车骑将军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于河内(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冀州牧韩馥屯于邺城,豫州刺史孔伷屯于颍川(今河南省禹县),兖州刺史刘岱、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琩、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行奋武将军曹操等屯于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西南),后将军袁术屯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他们共推袁绍为盟主,形成关东联军。此外,还有辽东公孙度、幽州刘虞、徐州刘备、江东孙策、荆州刘表、益州刘焉、汉中张鲁、凉州马腾等。他们虎视眈眈,相互攻伐,欲问鼎中原,东汉王朝陷入更大的战乱之中。
汉末军阀割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