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
一 国土面积与地理位置
国土面积 哈萨克斯坦幅员辽阔。该国统计署公布的资料称,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亚洲面积的6.1%,排在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阿根廷之后,列世界第九位。在亚洲则排在中国和印度之后,列第三位。哈萨克斯坦人为本国国土之辽阔而自豪,他们称哈萨克斯坦面积相当于亚洲的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3国面积之和,可容下欧洲的法国、英国、意大利、芬兰、瑞典和西班牙。
地理位置 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接合部,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在亚洲,很小部分在欧洲。该国西部的阿特劳市横跨两洲界河——乌拉尔河,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每天渡河,即意味着从一个大洲跨到另一个大洲。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北纬40°56′~55°26′,东经45°27′~87°18′),西起伏尔加河下游,东至阿尔泰山,北起西西伯利亚平原,南至天山山脉。东西宽约3000公里,南北长约1700公里。该国东部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西濒里海,与外高加索国家隔水相望;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北与俄罗斯联邦邻界。哈萨克斯坦统计署公布的资料称,哈边境线总长为12187公里,其中与俄罗斯边界6467公里,与乌兹别克斯坦边界2300公里,与土库曼斯坦边界380公里,与吉尔吉斯斯坦边界980公里,与中国边界1460公里(中国一些辞书则通常说中哈边界约1700公里),里海边界600公里。该国没有直接出海口,但从里海的阿克套港乘船通过里海可到达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经过伏尔加河与伏尔加-顿河运河可抵达亚速海和黑海。从这个意义上讲,哈萨克斯坦在水路上也与世界相连。
二 地形与气候
地形 哈萨克斯坦地形复杂,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领土为平原和低地。里海沿岸低地向南朝里海方向逐渐下降,沿里海地带低于海平面达28米,最低点卡拉基耶盆地低于海平面132米。向南又逐渐升高,形成海拔200~300米的于斯蒂尔特高原和曼格斯拉克半岛上的卡拉套山、阿克套山(海拔约为555米)。该国东北部有土兰低地,它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经中部逐渐向哈萨克丘陵过渡,再向东南部的天山山脉延伸。在北部,哈萨克丘陵与西西伯利亚平原南缘连接在一起。哈萨克斯坦有辽阔的草原,草原约占国土面积的1/3;荒漠与半荒漠在哈萨克斯坦也分布很广,从里海延伸到阿尔泰山的半荒漠,占国土面积的15%。
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和东南部是有着崇山峻岭和山间盆地的山地,这里矗立着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准噶尔阿拉套山、外伊犁阿拉套山、天山等。阿尔泰山系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分为南阿尔泰山和北阿尔泰山,高度为海拔2300~2600米,其最高峰别卢哈峰海拔4506米。准噶尔阿拉套山脉总长450公里,宽100~350公里,被科克苏河和博拉塔尔河分割成北准噶尔阿拉套山和南准噶尔阿拉套山,其最高峰别斯巴坎峰海拔4464米。天山山系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东南端,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界山,其雄奇险峻的山峰长年被积雪和冰川所覆盖,其最高峰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也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最高峰。从天山山系向西北延伸着山势不高的楚-伊犁山脉。该国东北部有一些较为低矮的山脉,如巴彦阿乌尔山、耶尔缅套山。中部有卡尔卡拉林山脉、成吉斯套山等。
哈萨克斯坦共有大小河流8.5万多条,大部分为内陆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最大的为额尔齐斯河,全长4248公里,在哈境内有1700公里。其次为伊希姆河,全长2450公里,在哈境内约有1400公里。其他较大河流还有乌拉尔河,全长2428公里,在哈境内有1082公里;锡尔河,全长2219公里,在哈境内有1400公里;伊犁河,全长1001公里,在哈境内有815公里;楚河,全长1186公里,在哈境内有800公里;托博尔河,全长1591公里,在哈境内有800公里;等等。哈萨克斯坦不少河流只有在化雪季节(一般为春季)才有水,夏季因曝晒而干涸。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河流不少,但仍然缺水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有水面1公顷以上的湖泊、水塘、水库48262个,水面总面积达45032平方公里。这还不包括部分属于该国的里海和咸海的水面面积。里海面积为37.4万平方公里,部分属于哈萨克斯坦,其他所属国为阿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由于里海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环里海国家都不想失去属于自己的资源,因此出现了里海是“湖”还是“海”的争论,至今仍没有达成共识。咸海面积4.66万平方公里,部分属于哈萨克斯坦,另一个所属国为乌兹别克斯坦。除里海和咸海以外,哈萨克斯坦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巴尔喀什湖,1.83万平方公里;阿拉湖,2650平方公里;田吉兹湖,1162平方公里;谢列特田吉兹湖,750.3平方公里;萨瑟湖,736平方公里;库什穆伦湖460.1平方公里;马尔卡湖,455平方公里;萨雷利帕湖,336平方公里。巴尔喀什湖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淡水湖,可以通航。
哈萨克斯坦还有高山冰川分布。它们是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地区重要的淡水来源之一。该国拥有冰川2700余座。著名冰川有科尔热涅夫斯基冰川、贝格冰川、阿拜冰川等。近年来由于地球气候变暖,冰川面积在锐减。
气候 由于位于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哈萨克斯坦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少雪,该国北方冬季严寒且漫长。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沿岸地区和哈萨克斯坦中部最为干旱。荒漠地区降水量少于100毫米。干旱地区植被较少,没有人工灌溉就无法耕作。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很不利。东部、东南部山麓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400~600毫米,山区可达900毫米。北方西伯利亚南部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不少于300毫米,不用灌溉也能耕作。哈萨克斯坦主要农业区集中在北部平原地区、东部和东南部山麓地区。这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尽管哈萨克斯坦全境为大陆性气候,但各地情况差别也很大。在北方(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1月平均气温为-19℃; 7月平均为19℃。在南方(希姆肯特市)相应为-4℃和26℃。四季和昼夜的温差都很大。在沙漠地区尤其明显,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可相差80℃~90℃。在山区,温差则没有这样大。哈萨克斯坦全年多风,冬季多刮刺骨寒风,夏季多刮干燥热风。在南方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利于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哈萨克斯坦的气候特点在一年四季中表现得非常鲜明,尤其是冬季。北纬48°~50°地区为过渡性气候带,这一地区的北部冬季长达5个月,温度有时达到-55℃~-45℃。这个季节降水量非常少,地面常常覆盖一层薄薄的但不融化的积雪。常刮西南风和南风,风速很大,有时甚至形成暴风雪,天空昏暗,能见度很低。这个过渡性气候带稍南一些地区,冬季时间逐渐缩短。冬季天气比较暖和,少数年份气温可达-30℃~-20℃。寒冷的天气和化雪的天气经常交替出现。降水通常出现在冬季的后半期。东北风较多,天常常昏暗,少见阳光。
哈萨克斯坦一般从4月开始转暖,积雪迅速融化,经常出现倒春寒。有时在初夏也会出现霜冻,5月也会降雪。春季风和冬季风的情况差不多,只是春天的风更大一些。在整个哈萨克斯坦,夏季白天都比较炎热,晚上却比较凉爽甚至寒冷(在5月初或9月底有时晚上气温在0℃以下),早晚温差可达25℃~32℃。6~7月,北方地区降水比较集中;相反,南方地区却降水很少,天气经常晴朗少云、炎热干旱。在荒漠地区,有时两三个月都见不到雨水。秋天,温度急剧下降,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气候开始寒冷,有时夜间伴有霜冻。白天,北方地区气温为10℃~15℃,南方为25℃。在北方雨水逐渐减少,南方却增加。秋末,温暖的天气逐渐为寒冷的天气所取代。在南方10月份天气还算暖和,经常阳光明媚,中午甚至烈日灼灼。当然,这是在晴天,如果遇到阴雨天,在位于东南部的阿拉木图市,10月穿上呢大衣也不会感到热。10月,在全国都可能出现降雪。
三 行政区划
哈萨克斯坦行政区划分为州(中央直辖市)、区、市、镇、乡、村(包括阿吾勒——牧区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类似于村落)。哈萨克斯坦共有14个州、2个中央直辖市。下面简要介绍2014年14个州和2个中央直辖市的情况。
阿克莫拉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偏北,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州府为科克舍套市(原名科克切塔夫市)。城市人口34.64万,农村人口38.92万,为哈重要农业区。
阿克托别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西北部,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80.89万,城市人口49.88万,农村人口31.01万。州府阿克托别市(原名为阿克纠宾斯克市)。为哈石油产区之一。
阿拉木图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面积22.3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阿拉木图市),人口198.45万,城市人口45.77万,农村人口152.68万,为哈主要农业区。州府为塔尔迪库尔干市。
阿特劳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面积11.8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79万,城市人口26.52万,农村人口30.26万,州府为阿特劳市。为哈重要石油产区。
东哈萨克斯坦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面积28.33万平方公里,人口139.40万,城市人口82.22万,农村人口57.18万,州府为厄斯克门市(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为哈重要工业区。
江布尔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面积14.43万平方公里,人口108.45万,城市人口43.65万,农村人口64.80万,州府为塔拉兹市(原名江布尔市),为哈农业地区。
西哈萨克斯坦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面积15.13万平方公里,人口62.40万,城市人口30.70万,农村人口31.70万,州府为乌拉尔市(亦即乌拉尔斯克)。为哈石油产区之一。
卡拉干达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面积4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6.97万,城市人口107.75万,农村人口29.22万,州府为卡拉干达市。为哈主要工业区和煤炭产地。
克孜勒奥尔达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面积22.6万平方公里,人口73.98万,城市人口31.67万,农村人口42.30万。州府为克孜勒奥尔达市。是哈工农业并重地区。
科斯塔奈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面积19.6万平方公里,人口88.08万,城市人口45.46万,农村人口42.61万。州府科斯塔奈市。为哈石油产区之一。
曼格斯套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西南部,面积16.56万平方公里,人口58.74万,城市人口29.31万,农村人口29.43万,州府为阿克套市(1964~1991年称舍甫琴科市)。为哈石油产区之一。
巴甫洛达尔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面积12.48万平方公里,人口75.28万,城市人口52.49万,农村人口22.79万。州府为巴甫洛达尔市。为哈工业区。
北哈萨克斯坦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面积9.8万平方公里,人口57.57万,城市人口24.11万,农村人口33.46万。州府为克孜勒扎尔市(原名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为哈主要农业区之一。
南哈萨克斯坦州 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面积11.73万平方公里,人口273.34万,城市人口106.97万,农村人口166.35万。州府为希姆肯特市。为哈主要农业区之一。
阿斯塔纳市 哈萨克斯坦首都,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北部,伊希姆河右岸,是铁路交通枢纽。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81.44万。1830年为俄军要塞,1832年起称阿克莫林斯克。1961年改称切利诺格勒,意为垦荒者的城市。1992年改称阿克莫拉。1994年7月6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将首都迁往阿克莫拉的决议。1997年12月10日开始迁都。1998年5月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命令将阿克莫拉改名为阿斯塔纳。同年6月10日举行迁都庆典。
阿拉木图市 1929~1997年10月为哈萨克斯坦首都,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外伊犁阿拉套山北侧山麓。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150.75万。为哈国内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四 人口、民族和语言
1.人口
哈萨克斯坦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据哈萨克斯坦统计署的资料,2014年年初共有人口1716.52万,其中城市人口为945.01万,占55%,农村人口为771.51万,占45%。2013年哈萨克斯坦人口数量较上年自然增长了25.58万人,2012年较上年自然增长了23.79万人。该国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01‰, 2012年为14.18‰。
据2009年该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14周岁以下人口约占21.8%, 15~64周岁的人口约占70.2%, 65岁以上人口约占7.1%。不过,国内各州人口年龄结构相差较大。例如,在北哈萨克斯坦州,每千人中65岁以上老人为156人,科斯塔奈州为144人,而在曼格斯套州仅为52人。
人口性别比例情况是,女性人口略多于男性,女性约占50.8%,男性为49.2%。女性人口一直多于男性。不过,女多男少主要表现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青年和儿童的男女人数相差并不大,基本上达到性别平衡。
城乡人口比例情况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城市人口开始多于农村人口。1970年,城市人口占51%,农村人口占49%。该国独立前1989年进行的苏联最后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时城市人口达到57%,农村人口只占43%。独立后,城乡人口比例有所变化。1992年,城乡人口比例为58%和42%,这是该国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年份。此后城市人口开始减少,2014年城乡人口比例为55%与45%。
哈萨克斯坦国土辽阔,没有感到人口过多的压力,也没有采取限制人口增加的措施。相反,该国为人口减少而感到不安,甚至把这看作“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认为提高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政府鼓励人口增长政策的推动下,哈萨克斯坦人口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但与其他中亚国家相比,人口的增长仍不算快,但好于俄罗斯。
2.民族
哈萨克斯坦在民族方面很有特色,尤其是民族人口的特殊构成,这使民族关系问题在该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解决民族问题被视为与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三大任务之一,这说明民族问题是事关国家存亡的大事情。
民族构成、分布与变化 哈萨克斯坦是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国称国家由130个民族和民族集团组成,不过,该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2012年12月所做的《哈萨克斯坦-2050》国情咨文中称本国有140个民族。在2009年进行的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只列出125个民族的名字。其中最主要的民族有:哈萨克族、俄罗斯族、乌兹别克族、乌克兰族、维吾尔族、鞑靼族、德意志族、白俄罗斯族、朝鲜族、阿塞拜疆族、波兰族、土耳其族、车臣族、巴什基尔族、希腊族、东干族、摩尔达维亚族、塔吉克族、库尔德族、亚美尼亚族、印古什族、汉族、楚瓦什族、犹太族、吉尔吉斯族等。其中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维吾尔族、鞑靼族、东干族、汉族等属于与中国的跨境民族。在哈萨克斯坦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6个民族是(2009年年初):哈萨克族1009.8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1%;俄罗斯族379.70万人,占23.7%;乌兹别克族45.72万人,占2.8%;乌克兰族33.32万人,占2.1%;维吾尔族22.33万人,占1.4%;鞑靼族20.33万人,占1.3%。上述6个民族的人口总和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4.4%。不过,该国民族人口构成仍在不断发生变化。2014年哈萨克族占到65.6%,并且由于出生率较高,这一比率还在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这与独立前相比变化巨大。表1-1是1979~1999年三次人口普查所显示出的主要民族人口数量。
表1-1 1979~1999年哈萨克斯坦主要民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70年》,阿拉木图,1990,第16页;《1991年哈萨克斯坦人口统计年鉴》,阿拉木图,1992,第50页;《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3期,第52~53页。
从表1-1可以看出,哈萨克族1979年在哈萨克斯坦人数少于俄罗斯族,到1989年时反超俄罗斯族。而到2014年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哈萨克族人数不仅远远超过俄罗斯族,而且在全国已经稳居多数。这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一直追求的目标。与俄罗斯族情况相似的还有乌克兰族、德意志族。德意志族人口的大量外迁,使该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急剧下降,已经退出前6名行列。而维吾尔族人口数量已经上升到第5位。这种情况与各民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同时也受到斯拉夫民族与德意志族人口大量外迁以及哈萨克族人口回归的影响。
该国主要民族居住相对集中。哈萨克族集中在该国南部和西部,俄罗斯族较多生活在北部、中部和东部,乌克兰族和德意志族多生活在北部和东部,乌兹别克族生活在南部。哈萨克族在该国大部分州的人口中占多数。近年来哈萨克族人口呈现向首都和阿拉木图等大城市迁移的趋势。
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 哈萨克斯坦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的特点,哈萨克斯坦独立前,俄罗斯族有70%的人生活在城市,30%生活在农村。哈萨克族则相反,约70%的人生活在农村,30%生活在城市。哈萨克斯坦独立时,哈萨克族600多万人中有200多万人为牧民。受文化、历史条件的制约,哈萨克族和俄罗斯族的就业情况明显不同。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工业部门工作的俄罗斯人相当于哈萨克人的2.34倍,在信息服务业为2.06倍,在建筑业为1.97倍,在住房公用事业为1.59倍,在物资技术供应部门为1.56倍。而哈萨克人主要从事农牧业、运输和服务业。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生活的乌兹别克族、维吾尔族、朝鲜族主要从事蔬菜、果园种植和养殖业。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许多少数民族从事贸易活动,特别是德意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他们利用自己与德国、韩国、中国的特殊关系,在发展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各民族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俄罗斯人在经济技术部门占据重要位置,哈萨克人在政权部门中占优势。一项社会调查显示,1998年,在阿拉木图的企业中,在工程技术人员中俄罗斯人占67%,哈萨克人占14.3%;在总专家中相应为68.1%和15.1%;在企业第一把手中相应为59.5%和18%;在工长中相应为63.3%和13.7%;在技师中相应为65.9%和16.9%。然而,俄罗斯人在科学文化机构、国家管理机构、内务机构和司法机构中工作的却较少,与其人口数量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成比例。在政府的部、署任部长或署长的以哈萨克人为主。
在商业和金融部门工作的以哈萨克人为主,俄罗斯和其他少数民族明显要少。例如,据哈萨克斯坦《政治》月刊报道,1998年在企业中工作的哈萨克人占50%,俄罗斯人占26.7%;在银行工作的哈萨克人占66.7%,俄罗斯人占16.7%;在商厦中工作的哈萨克人占81.8%,俄罗斯人占9.1%。
由于城乡差别和就业部门工资差别,在农牧业部门就业较多的哈萨克等民族的收入要低于在工业等部门工作较多的俄罗斯族。由于存在地区发展差距,哈萨克族和乌兹别克族聚居的南部地区经济落后,就业困难,这就造成了贫困人口中哈萨克族人较多。但身居高位或在国家转型中暴富的所谓“新哈萨克人”除外。
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语言,俄语至今仍是哈萨克斯坦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的哈萨克人,到1994年仍然有30%的人不会说哈萨克语。独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不过,目前在哈萨克斯坦社会中仍广泛使用俄语,外国人使用俄语仍然畅通无阻。
长期与俄罗斯人生活在一个国家中,加上苏联政府推行的俄罗斯化政策,哈萨克人对俄罗斯历史和现实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哈萨克斯坦的了解。俄罗斯文化不只影响哈萨克斯坦各民族一代人。哈萨克斯坦许多城市都有俄罗斯剧院。“俄罗斯化”程度在中亚各国中以哈萨克斯坦为最高,甚至连城市建筑也与俄罗斯如出一辙。凡到过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市的人,都会感受到那里所具有的浓厚的俄罗斯文化氛围。因此可以说,俄罗斯文化传统至今在哈萨克斯坦仍然存在。
但是,哈萨克斯坦也存在文化多元现象,也有乌克兰、德意志、维吾尔、朝鲜剧院,但数量很少。该国独立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这些文化设施已较少活动。
在教育方面,各族情况差不多。哈萨克斯坦独立时,全国已基本上消灭了文盲。在教育部门工作的各族工作人员占比情况与各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情况基本一致。在高校就学的哈族学生的比率高于哈族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哈萨克斯坦的普通中小学用多种语言教学,进入用何种语言教学的学校由学生自定。
民族关系 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形势保持稳定,民族关系基本上和谐。1992年5月,该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撰文称,民族和谐政策是国内政策的基础。他还强调,必须在法制基础上坚定地和由始至终地贯彻民族和谐的政策,不允许燃起民族仇恨,也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挑起民族仇恨。正是由于执行民族和谐政策,在世界上包括原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在内的国家出现激烈民族纷争的情况下,由100多个存在很大差异的民族组成的哈萨克斯坦,独立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民族冲突,被认为是世界上处理民族关系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3.语言
由多民族组成的哈萨克斯坦拥有多种语言,主体民族哈萨克族的语言哈萨克语为国语,国家在大力推广普及。哈萨克斯坦的基本语言政策和目标是,到2020年95%的哈萨克斯坦人都要掌握哈语。目前的情况是,超过60%的中小学生在用国语上课。在1991年国家刚独立时这一比率还不到35%。到2025年哈语将成为社会各领域使用的主导语言和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
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要求学生在学习哈语的同时也要学习俄语和英语。国家鼓励人们学习和掌握国语、俄语和英语三种语言。
由于哈语和英语推广的时间较短,而俄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使用长达百年,哈萨克斯坦人正是通过俄语获得了更多知识,拓展了视野和交际范围,因此,俄语迄今仍是哈萨克斯坦各族人民广泛使用的语言,在该国旅游或从事公务与其他交际活动,使用俄语仍然畅通无阻。熟练掌握英语的人还不多,尤其是年长的人。外国人掌握哈语的更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俄语和英语将成为哈萨克斯坦人与外国人交流的语言。
五 国旗、国徽和国歌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底为浅蓝色,旗面中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太阳放射出32道光芒,其下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靠旗杆一侧有一垂直竖条,为哈萨克传统的金色花纹图案。浅蓝色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代表天空,也象征康乐、和平、宁静;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独立后决定采用此国旗。1992年6月4日正式启用。
国徽 1992年6月4日使用,圆形,以蓝、金为主色。国徽突出表现哈萨克人传统的金色毛毡圆顶帐篷和凌空飞扬的骏马,象征游牧生活;底部饰带上是哈萨克文国名“哈萨克斯坦”。
国歌 歌名为《我的哈萨克斯坦》,朱玛肯·哈之米德诺夫和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作词,沙士·卡尔达雅科夫作曲。歌词全文是:
蓝天中的金太阳,田野上金麦浪。
这英雄般的奇景就是我的家乡。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已绽放光芒,
我们哈萨克人自豪又健壮。
啊,我的家乡!啊,我的家乡!
我是您的花儿开放,
我是您的歌儿高唱,家乡!
我的祖国哈萨克斯坦!
我有无际河山,未来大道通畅。
我有人民独立自主团结如一家。
我们快乐国土有如挚友一般,
我们快乐民众迎接新的时代。
啊,我的家乡!啊,我的家乡!
我是您的花儿开放,
我是您的歌儿高唱,家乡!
我的祖国哈萨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