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早期历史

一 古代自由国家时代(874~1262年)

北欧历史有记载的第一个时代是“海盗时代”(800~1050年),冰岛的历史也从这个时代开始。北欧人(也称为诺曼人或维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兼海盗,冰岛正是他们在向西航海和殖民的过程中所发现和建立的一个殖民地。最初,爱尔兰的少数基督教僧侣为了寻求隐修之地和传教事业的新领域,继7世纪发现法罗群岛之后,于790年左右最先来到冰岛居住,但之后不久又离开了,在岛上仅留下几处简陋残破的窝棚。

北欧人在向大西洋探险和殖民的过程中于800年前后发现了法罗群岛,60年后又发现了冰岛,并陆续到这里移民定居,其中主要是挪威人。北欧的海盗船和商船都是橹帆船,船头和船尾呈尖形,并经常用龙头做装饰,被称为“龙船”。这种船速度很快,平均时速可达11海里,从挪威到冰岛只需要六七天时间。公元860年,先后有挪威人及瑞典人的船只在海上遇险漂流至冰岛,他们经过勘察断定冰岛是一座岛屿,相继把发现冰岛的佳音传到北欧,引起北欧人对这个面积可观的岛屿的注意。公元865年,挪威人布劳基(弗洛克)·维尔杰尔扎尔松带着仆役和牲畜前往冰岛定居,但只居住了两年便因气候恶劣被迫返回挪威。他最先把这个新陆地命名为“冰岛”。

前文已介绍了一则关于雷克雅未克的传说,此处再介绍另一种说法。挪威西部的部落酋长英格尔夫·阿纳尔松曾经在870年到冰岛进行勘察,为迁移做准备。874年,英格尔夫和他的兄弟在和挪威权贵闹翻之后便率领亲属和扈从来到冰岛定居,他们将一处有自喷温泉的地方命名为“雷克雅未克”(意为“冒烟的港湾”),他们也成为第一批永久定居冰岛的人。对长期战斗在海上的维京海盗来说,港湾意味着修整及躲避风暴,也意味着一个温暖的家,北欧许多海滨城市都以“港湾”(“vik”,音译为“维克”或“未克”)命名。此后,挪威许多富裕的农民乃至贵族也纷纷来到冰岛,他们带着家眷、随从、奴隶以及牲畜和其他动产。后来也有少数移民来自爱尔兰、苏格兰和赫布里底群岛等地,他们或者是爱尔兰及苏格兰本地人,或者是居住在那里的北欧海盗移民。这个迁移过程持续到930年才基本结束,史书中称之为“垦殖时期”。这时冰岛居民达到约2.5万人。他们来到这个荒凉的海岛上,主要靠捕鱼和畜牧为生。

冰岛的土地本是无主的,最先来到冰岛的人可以随意占据土地。后来,由于进入冰岛的移民不断增多,人们便开始订立规矩。大部分耕地归私人所有,而牧场、湖泊、树林、海滩等则是公共财产。此外,冰岛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即人人都必须劳动。由于冰岛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共同去做,才能够确保生存,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袖手旁观,不劳而获。劳动在冰岛移民的生活中从一开始就被视为光荣的事情,并且成为冰岛人民的优良传统。冰岛的贫富差别始终不大,优秀的帮工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不爱劳动的懒汉则受人鄙视,富人的儿子也大都习惯参与共同劳动。

冰岛起初还有少数奴隶,他们大多是被移民带来的或者是从海盗活动中掳掠来的俘虏,但不存在奴隶买卖,虐待奴隶也被认为是可耻的。由于冰岛的冬季漫长,奴隶在冬季派不上用场,主人还要供给他们食物,因此拥有奴隶并不划算。而且冰岛地广人稀,奴隶也很容易逃跑。此外,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往往需要奴隶和自由人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难、渡过难关,所以从10世纪末起,不少人家开始解放奴隶。到11世纪末,冰岛原来的奴隶差不多都成了自由民。

当时冰岛的经济有较大发展,冰岛处于经济繁荣时期。人们从事捕鱼、放牧、耕作、航海、编织、制造和修理船只等各项生产活动。每逢夏至、秋分或某座神庙落成的周年纪念日,人们聚集起来朗诵诗篇、讲故事、跳舞,还举行赛马、斗狗、击剑等文娱体育活动。这时冰岛的航海业也相当发达,航海家“红头发”埃里克于985年发现了格陵兰岛,他生于冰岛的儿子莱夫·埃里克松(史称“幸运莱夫”)则于1000年向西航行时最先发现美洲,到达了北美洲的东海岸,成为第一位踏上美洲大陆的欧洲人。这比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时间早了近500年。根据冰岛萨迦记载,莱夫在美洲大陆上一个被他命名为“文兰”的地方过了一个冬天。“文兰”大概位于现在的加拿大纽芬兰,因为那里发掘出了维京人的农舍。

挪威移民迁来定居的同时,也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社会结构、法律、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等都搬到了冰岛,包括称为“庭”(又译为“庭格”)的社会组织。“庭”是挪威古代传统的议事会,起着制定法律、司法审判以及议事的作用。冰岛也很快成立了这种社会组织,用以管辖生活在同一地方的若干个家庭,并选出最有威望的人作为“庭”的领导。此人被称为“戈狄”即庭长,作用相当于族长、首领或祭司。他的主要任务是充当民事纠纷的仲裁人,主持原始多神教的祭神仪式,带领大家修建供奉奥丁、托尔等神祇的神庙等。每个农夫都必须宣布效忠于一位“戈狄”,他也可以放弃对这个“戈狄”的效忠而去依附另一位“戈狄”。由于害怕暴政,想远离国王,冰岛人因此不承认国王,没有建立君主制,而是靠“庭”和“戈狄”来维持社会秩序。

后来,邻近的几个“庭”联合起来,组成地域更大的区。各区的族长们共同商定一些不成文的乡规民约。920年左右,一位名叫乌尔夫姚蒂尔(Ulfljotur)的族长到挪威去学习立法,回到冰岛后推动了各区法律的制定和施行。在各区产生口头立法的基础上,冰岛于公元930年首次召开了名为“阿耳庭”(Allthing,意为“总庭”,冰岛议会从古至今始终使用这个称谓)的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自由民都可以参加。这同时意味着冰岛作为独立国家的诞生和“以法建国”理念的普及。后来冰岛人认为这是欧洲的第一个议会,冰岛因此也被视为欧洲不实行君主制的第一个共和国。当时,39个“戈狄”即族长倡议召开公民大会,这39个人相当于第一批议员。

古老的议会场所是露天的,位于廷格瓦德拉湖畔的一座小山丘上。在开会时,各部落的首领在山丘上,山下平原则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渔民和牧民。主持大会的议事长老或讲话的人站在被称为“法律石”的高大岩石上,借助身后峭壁的回音主持大会,向山下听众发表演说,宣读法律等。当年为了寻找开大会的地点,一个叫乌里尔奥都尔的人自告奋勇,骑马跑遍全岛,最后选中了这里,因为这块地方位于移民集中地区的中心,交通比较方便,同时该处音效很好。这个故事在冰岛代代相传,人们至今还时常纪念这位为冰岛寻找议会地点的人。

从930年起,“阿耳庭”大会每年夏天都在廷格瓦德拉湖畔召开,在古代历法的夏季第10周的星期四(约6月中旬)召集,一周以后开始开会,会期为两周,这个惯例一直延续到1271年。从1271年起,会期缩短为一周左右。大会公开处理国家大事,进行诉讼和颁布法律。“阿耳庭”的主要领导人是议事长老,由“戈狄”即族长们选举产生,任期3年。当时的法律没有文字记载,议事长老每年开会时都要向会议参加者背诵1/3的法律,在3年期间背诵完所有法律。因此,议事长者也被称为“执法人”(后来称为“法律宣讲人”),其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和遵守法律。在平时他则是普通人,没有什么权力和影响力,但是备受人们尊敬。

“阿耳庭”不仅是公民集会,而且也是一次大型节庆聚会,是古代冰岛一年中最主要的社会活动。各地居民每年夏季都像庆祝节日一样来到“阿耳庭”,他们搭起帐篷,摆起小摊,有的还表演歌舞、杂耍,进行摔跤比赛等,使这里成为热闹的全国性集市。夜晚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讲故事、吟诵诗歌,同时也商量子女们的婚事,相互邀请做客,青年男女则谈情说爱。在大会期间,每个人都享有不受法律处罚的避难权。

“阿耳庭”大会的主要权力机构是由39个“戈狄”与另外9名成员及1名“法律宣讲人”组成的立法会,该立法会被称为“勒格雷塔”。它既是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也是仲裁法庭,拥有裁决审判权。它在法律争端中表明态度,并决定采用新法律、废除现行法律,过后将其用冰岛文记录下来,逐步汇编成为“灰雁法典”(Gragas,英文为Graylag)。“勒格雷塔”立法会就是最初的议会兼最高法院,其成员相当于议会的议员并兼最高法院法官。德意志编年史家不来梅的亚当在他写于1070~1080年的著作中把当时的冰岛社会描述为“除法律之外没有国王”。

“阿耳庭”于965年决定把全岛划分成4个大区,每个大区都有由36名法官组成的区法院。每个大区下辖3个庭格区,并各设一个由3名族长共同掌管的法庭,但北方大区有4个庭格区,全国一共有13个庭格区。每年春秋两季,各庭格区都要开会处理本区事务。1004年,冰岛又成立了第5个法院,其作用相当于最高法院,处理其他法院解决不了的案子。它由48名法官组成,法官由“勒格雷塔”立法会的“戈狄”任命。

旅居德意志的冰岛人托尔瓦尔德于981年回到冰岛传播基督教,986年被“阿耳庭”宣布驱逐出国。995~1000年,挪威国王奥拉夫一世在其在位期间,又派来多名传教士,包括英格兰教士。基督教传入冰岛之后,同传统的多神教派处于对立状态。在“阿耳庭”中便形成两派:一派主张接受基督教,另一派强调禁止基督教传播。为了保持国家的和平和统一,“阿耳庭”议长于1000年宣布基督教为冰岛的国教,所有冰岛居民都必须接受洗礼。不过冰岛的多神教传统依然存在,人们对于祖先的英雄传说始终持肯定态度,一些旧风俗在当时也保留了下来(例如弃婴仍然是合法的)。

1056年,冰岛在南部的斯考尔霍特建立了主教区,第一位冰岛主教于同年在德国不来梅接受祝圣。1104年,冰岛在北方的霍拉又建立了第二个主教区。什一税从1096年开始在全国征收,从此教会开始有固定的收入。各地的族长及富裕农民也相继出资兴建教堂以及修道院。最初创办的学校也隶属于主教区。冰岛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创立了冰岛文,从此开始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基督教文化也渗透到世俗生活中。在全国相继建起9座修道院、2座修女院和2所教会学校。从1106年起,“阿耳庭”授予主教固定的领地。主教、族长、富裕的自由农逐渐占有比较多的土地。

被称为“学者”的神甫阿里·托尔吉尔松(1067~1148)于1122~1133年用冰岛文撰写了一部从移民时期到1120年的冰岛简史,名为《冰岛人记》。该书记述了冰岛早期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印本虽然只有薄薄的20页,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同一时期由多位著者陆续编撰而成的《得土记》一书(据说“学者”阿里也是最初的编写者之一)记载了冰岛移民的许多情况和各氏族史,列举的人名有400多人。该书从13世纪下半叶开始流传下来多种不同的手抄本,页数分别为100~200页。从1117年开始,有人把各种法律记载下来并加以编排,以后又不断扩充、修改,这种法律文本史称“灰雁法典”,目前流传下来两种手抄本。其第一部分是教会法。这是北欧国家最早的法典,该法典同时包含了当时冰岛社会各方面的信息。

10~11世纪中叶是冰岛吟唱诗人歌颂的英雄时代,他们写作传奇故事萨迦,主题集中于战争,不久便达到其文学成就的顶峰。古代冰岛的天文学也比较发达,在12世纪前半期,奥地·赫尔加松曾经写文论述了大地是球体,并根据自己的天文观测准确地推算出夏至和冬至的时间,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族长们在全国性立法机构中享有发言权,并实际操纵着各地的行政、司法以及宗教事务。这导致其权力不断扩大,并使族长向贵族转化,使政治权力和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几大家族手中。1220年,“阿耳庭”失去了权威,以斯德龙家族为首的6大贵族支配全国局势。由于物产匮乏等原因,冰岛在许多方面都依赖挪威。10世纪以后,挪威历代国王曾数次企图控制冰岛。1222~1231年,斯德龙家族中的斯诺里·斯图鲁松在挪威国王哈康四世的叔父斯库利·巴达尔逊公爵的支持下,当上了“阿耳庭”主席。他把自己的3个女儿分别嫁给另外3个家族,通过联姻方式孤立了西格瓦特家族和吉扎尔家族。斯德龙家族主宰冰岛达10多年。1236年以后,西格瓦特家族和吉扎尔家族在挪威国王哈康四世的支持下,联合起来反对斯德龙家族,于1241年杀死了斯诺里·斯图鲁松。此后,吉扎尔家族中的托尔瓦尔德松被挪威国王任命为专管冰岛国家事务的“雅尔”。由于冰岛贵族纷纷投靠挪威,以解决他们的争端并求得国内和平,加之冰岛需要从挪威进口粮食等必需物品,挪威在冰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1238年挪威人把持了冰岛的主教职务。从1262年起冰岛成为挪威的附属国,从而结束了存在达330多年之久的古代冰岛共和国。930~1262年,史书称其为冰岛的“自由国家时期”,是冰岛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二 外族统治时期(1262~1800年)

1262年,冰岛北部和西部的贵族率先向挪威国王效忠并纳税,此后两年内南部和东部的贵族也表示臣服。以吉扎尔·托尔瓦尔德松为首的冰岛贵族于1264年与挪威国王哈康四世签订了称为“旧条约”的盟约,决定成立挪冰联盟。条约规定在不改变原有法律及族长地位的条件下,冰岛从属于挪威国王。虽然条约规定如果挪威损害冰岛的权益,冰岛便可以废止这一条约,但是后来冰岛实际上已无力这样做。挪威国王还承诺,缔约后两年内每年夏天至少派6艘船专门为冰岛运送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以后船只的数量则根据需要而定。由此便开启了挪威国王对冰岛贸易和运输的垄断。

1280年,挪威新国王埃里克二世即位,第二年他就剥夺了冰岛的自治权,强行把挪威的法律推行到冰岛,任命总督接管了冰岛的中央政权。总督对冰岛事务有决定权,而他们大多数是冰岛本地人。冰岛被划分为12个区(相当于过去的庭格区),区首长代替了原来的“戈狄”,这些区长是挪威国王的仆从。“勒格雷塔”立法会必须与国王分享立法权。议长由两名法律执行人代替。立法会继续起着法院的作用,以前的法院被废除了,审理案子成了议会的主要职能。

在11世纪末之前,冰岛的气候比较温暖,几乎各地都能种植谷物。从12世纪初开始,气候开始变冷,只有南部和西南部地区还能够生长谷物。到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冰岛任何地区都不能再种植谷物。冰岛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外国,要靠生产的鳕鱼、羊毛制品等少数产品换取进口的粮食、食盐、木材等。冰岛农民必须向挪威国王交税,担负着沉重的税赋。14世纪前半期,每年夏天有十几条挪威商船到冰岛来收购鱼干、羊毛制品,随船也带来一些粮食和其他商品。从1349年开始,冰岛对外贸易一度中断达30年,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加上之后的瘟疫、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饥荒,冰岛人口不断萎缩,经济长期处于衰退状态。

1380年,丹麦和挪威组成由同一个君主统治的联合王国,丹麦国王兼任挪威国王,挪威因此依附于丹麦,冰岛也随之沦为丹麦王国的附属国。冰岛人民虽然不同意,却无能为力。冰岛从此长期处在挪威人和丹麦人的双重统治之下,丹麦国王向冰岛农民征收的税赋比挪威统治时期更重,冰岛不久便降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行省和备受剥削的属地,人民生活更为困苦。冰岛的贵族消失了,普通人民居住在由草土覆盖的矮小房屋之中,食物十分单调。一旦发生灾害,就有不少人冻死或饿死。在15世纪,总督往往不住在冰岛,只是每年夏天来一次。到了16世纪,总督的人数增加了,并且全部由外国人担任,主要是丹麦人,间或也有德国人和荷兰人,例如为丹麦服务的德国人迪特里希·皮宁在1478~1490年任冰岛的总督。

1413年,英国国王亨利五世派大批商船到北欧一带经商,其中一部分商人来到冰岛收购鳕鱼,这给冰岛经济,尤其给沿海渔村带来生机,渔民可以从英国商人那里换取一些食物和日用品。不久以后,德国汉萨同盟的汉堡、吕贝克等城市的商人也来到冰岛做生意,并取代了英国商人。冰岛的16世纪被称为“德国世纪”,德国商品以其上乘的质量受到冰岛人的青睐,例如冰岛人更喜欢喝德国啤酒而不是丹麦啤酒。冰岛沿海地区的渔业和商业活跃了一个多世纪,有一部分冰岛渔民和商人开始富裕起来。

1547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宣布外国商人不得与冰岛进行贸易,只许丹麦商人进入冰岛。丹麦商人以主子自居,他们垄断市场,随意规定价格,盘剥冰岛人,使冰岛经济又长期处于衰败之中。1602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进一步在冰岛推行贸易垄断制度,规定只有哥本哈根等三地的丹麦商人能拥有在冰岛从事贸易的特权,这些商人向丹麦王室缴纳税金。这一做法长期束缚着冰岛经济的发展,甚至造成因食品供应匮乏而出现的饥荒,仅在1755~1756年就有1000多人饿死。丹麦商人对冰岛贸易的垄断权直到1787年才基本废止。1854年4月丹麦颁布《冰岛航海与贸易法》之后,对贸易的各种限制才被全部废除,为冰岛民族经济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冰岛人民不断反抗外国统治者。从14世纪起,暗杀外国驻冰岛官吏的事件时有发生。进入16世纪后,反抗斗争有了进一步发展。16世纪30年代后期,霍拉教区主教约恩·阿拉松(1484~1550)在反对宗教改革的同时发动了反对丹麦统治的斗争,得到部分冰岛人民的支持。1539年,丹麦国王派到冰岛来的一些新教僧侣被冰岛农民打死。1549年,约恩·阿拉松囚禁了丹麦国王派来的一位新教主教。1550年,丹麦国王派兵镇压,抓住约恩·阿拉松并把他斩首。1551年夏天,冰岛在丹麦军队的压力下被迫接受路德新教为国教,丹麦国王同时成为教会的领袖,他取消了天主教修道院,并没收了所有属于修道院的土地,那些土地占当时冰岛土地的大约一半。

在宗教改革以前,冰岛在政治上还有较多独立性,从16世纪中叶起,丹麦国王加强了对冰岛的控制。冰岛先后臣服于挪威和丹麦后,“阿耳庭”大会改为每年6月29日在廷格瓦德拉湖畔召开,一般仅持续3~4天,偶尔延长一两天,但是它基本不再有立法职能,主要是作为上诉法庭起到司法机关的作用,这一直延续到1800年。到17世纪中叶,“阿耳庭”大会有时延长至两周。1662年7月,冰岛人在科帕沃古尔召开一次特别会议,被迫放弃仍然保留的少许立法权和法律批准权,承认丹麦国王的绝对统治。丹麦国王派出各部门的丹麦官员掌管冰岛的各种权力。从1701年开始,“阿耳庭”大会每年从7月8日起召开,持续2~3周。后来,这里曾建起一座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大型建筑,但是该建筑在18世纪末被地震和火山爆发所摧毁,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廷格瓦德拉湖畔举行“阿耳庭”会议的惯例一直延续到1798年才停止,但是参加会议的议员越来越少,最后一次会议只有12人出席。1798年议会从廷格维利平原迁至雷克雅未克,但两年后议会便被取消,代之以由3名法官组成的高等法院。

1262~1814年,冰岛文化事业完全由教会来开展。1530年,主教约恩·阿拉松在霍拉建立了冰岛最早的印刷所,印制宗教方面的书籍。1571~1627年,杰出的宗教改革派学者古德布兰德·托尔拉克松任霍拉主教长达56年,他用冰岛文写作和出版了不少宗教作品,包括于1584年首次翻译出版的冰岛文版《圣经》。他还组织人力改进印刷设备,派人到哥本哈根学习印刷和装订技术,霍拉因此成为冰岛印刷业的中心。从中世纪以来,冰岛一直保持着很强的民族文化特性,并且从来没有向丹麦统治者的语言标准屈服。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致力于普及教育,第一批社团和刊物应运而生。旅居哥本哈根的冰岛人成立了“学术社”,它的年刊广泛宣传普通知识。冰岛启蒙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院院长马格努斯·斯特芬松(1762~1833)出版了许多具有普及知识作用的书籍,创办了冰岛第一份月刊《冰岛月刊》,并进行历史与民族研究工作。其他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农学家比尔恩·哈尔多尔松、社会经济学家约恩·埃里克松、主教哈内斯·芬恩松、主编马格努斯·凯蒂尔松等。他们成立了各种文学性团体,如“无形社”、“冰岛博学艺术社”和“启蒙社”等。1773年,冰岛成立了第一家出版非宗教文学的出版社,打破了教会对出版印刷的垄断。学者兼诗人埃吉尔特·奥拉夫松(1726~1768)于1752~1757年在冰岛各地旅行考察之后,写成两卷本《周游冰岛》,该著作在他去世后于1772年首先用丹麦文出版。这是冰岛有史以来第一部对这个国家和人民进行翔实描述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