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的不止是技艺,更是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一词,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由此成为了现如今热议的话题,但是很多人还是会问:“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曾经是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职业,木匠、铁匠、石匠等工匠通称为“百工”。《考工记》中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就是说工匠位居王公、士大夫之后,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职业之一。
工匠们承担着“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的任务,如果没有工匠,人们的生活质量就要大打折扣,国家的发展就要受到阻碍。因此《考工记》中得出结论:“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工匠们,无疑都是社会当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
但是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工匠们的技艺逐渐被流水线代替,曾经的师徒制也逐渐被上岗培训取代。许多老手艺人和老工匠们逐渐被人遗忘,工匠精神一度暗淡于历史的舞台。
虽然目前高铁和大飞机中国都能制造出来,但是至今也有不能生产的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就需要进口。国内的商品种类繁多,但很多人却是出国大量购买商品,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国民对自己国家制造的商品并不完全认可。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也许原因很多,但是最终可以总结到一个方面来,那就是中国企业目前忽视了本该得到传承的工匠精神。
日本的产品质量为什么好?因为日本的工匠精神得以数代传承。同时,工匠精神驱动着日本的企业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做好、做久。
日本长寿企业的数量居世界第一,千年企业9家,500年企业39家,200年企业3416家,百年企业50000余家。其长寿的秘诀就是有传人,若是没有传人,就不会有工匠精神的传承。
当今的企业充满了浮躁,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忽略了产品应有的品质。如今的人们也在这样的浮躁气息下变得追求短期利益。若是想要在长期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就需要在别人热衷于追求眼前利益时,坚持传承工匠精神,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品质。
工匠精神是不断追求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专注,是事无大小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
各企业员工也应像工匠精心雕琢自己的产品那样,用心改善自己的技艺,在行业的发展中传承业界工匠精神,不断取得成功。
工匠精神不只是追求技艺的完美,更多的是从业者专注、智慧、耐心、精细与坚持的敬业精神。不论是工业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是永不过时的。
工匠精神的传承,并不仅仅是技艺的承继,更是工匠内在精神的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