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过程中的难译现象处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英语双关语翻译的障碍

一 有限的等值词汇影响双关语的翻译

由于在很多情况下翻译中的对等只能在语意层面得以实现,一种语言中具有双重意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很难甚至根本无法找到完全与其等值的词。汉语和英语是两个不同的语系,拼写和发音都有所不同,双语耦合的概率实在太小,也就是说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双关词。当我们无法找到相对应的双关词时,双重语境就失去了有机的结合,从而造成两个孤立的话语含义。下面是一些英语双关语翻译的典型例子,每一个例子都有两种译文。译文A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的直译,译文B则是为了顺应读者的心理而采取的归化翻译方法。

例1: What makes the road broad? The letter B.

译文A:什么东西可以使道路变宽?字母“B”。

译文B:什么东西可以使门变阔?“活”字。

例2: Why is river rich? Because it has two banks.

译文A:为什么河流是富裕的?因为它有两个河岸。

译文B:为什么说河流是富裕的?因为它总是向前(钱)流。

例3: A professor t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Gentlemen, 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 ”

译文A:教授敲着桌子喊道:先生们,安静!全班学生齐声高叫:“啤酒!”

译文B:教授敲着桌子喊道:你们吆喝什么!全班学生齐声高叫:“啤酒!”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译文B由于放弃了对等值词汇的追求,让读者领会到了作者要表达的暗含的意义。而译文A则保存了原文语言的表面特征和字面意义,这种语义是语义,文本是文本,丢失了作者幽默、影射、传达复杂思想等效果。

二 文化与语境影响英语双关语翻译

双关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所属文化信息的转换,译者应在了解不同文化并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运用特定的技巧对双关语进行翻译。语言文化习俗的差异必然导致翻译的局限性,尤其对于与文化习俗息息相关的双关语的翻译,不可避免地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从前面举出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种语言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不同的文化元素,而这些内容在翻译之后不能被读者完全理解。在不了解原语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读者无法联想到原语要传达的意思。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能够考虑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同化或者异化策略来化解文化谜团。译者要么尽量撇开作者而使读者向作者靠近译者,要么尽量撇开读者而使作者向读者靠近,使读者向源语文本靠近。换句话说,就是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文读者在源语文本的语境下理解译文,即通常所说的异化。而“使原文作者向译文读者靠近”就是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改变源语文本以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语境,即所谓归化。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至于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哪些源语文化,怎样保留,哪些源语文化的因素又必须作出调整以适应目的语文化,都可以在对作者意图、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对象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对译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深刻的文化意识,要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

三 语境依赖性影响英语双关语翻译

美国教授Archibald A. Hill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diverse disciplines of biophysic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He shared the 1922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his elucid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heat and mechanical work in muscles.提出了双关语的出现有其独特的三个要素,即双关语的客观前提——双重语境(double context)、诱发因素——触机(trigger),以及串联双重语境和实现双关的语言铰链(hinge)。

为了让读者了解原文意图,翻译时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比如说话者的精神世界和所处的物质世界,把原文的目的传达给读者。双关语幽默,讽刺,发人深省,会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释义。所以译者不能拘泥于原文,应减少对原作的过分依赖。译者首先考虑的不应是对原文文本的忠实,而应是对原文意图的忠实,即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双重语境。

翻译双关语时,除了要在译文中表达原文的意义外,尤其要设法体现作者意欲表达的幽默效果,即铰链。译者应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原文旨意,仔细分析关键词(触机)的确切含义,透过表层捕捉本质,领会其中精髓,推敲出适当的词句,以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或采用其他补偿手段,力争将原文信息的失真减至最低。彭小华:《英语双关翻译中的障碍》,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