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李秀林教授率先提出“社会有机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以来,学术界曾掀起几次研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热潮。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这一重要学术思想又重新被学术界所关注,并且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的探讨而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用以揭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总体性范畴,它既是一切社会要素、结构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又是人及其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不断活动着、变化着的辩证过程,展现了人类社会及其运动发展的整体图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对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的理解,对于从整体上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构筑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开展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有助于对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红宇博士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习刻苦,读书认真,勤于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其博士学位论文《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的结合上,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理论内容、理论特征、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提出了一些有理论根据的新见解。其博士论文外审盲评和博士论文答辩,都是以“全优”的成绩通过。博士毕业之后,她又在认真吸取外审和答辩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博士论文加以补充和修改,形成现在的学术著作。

该著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注重文本研究,论从史出。本书研究的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书中既对西方思想史上有关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学说进行了梳理和评介,又在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重点对分散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解读、归纳和提炼,从中概括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研究视角比较新颖。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从静态层面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结构组成,而对社会有机体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研究不够充分。本书将结构和过程相结合,从静态和动态相统一的视角,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本书认为,马克思视域中的社会有机体不仅是一种整体存在,还是一种动态存在。将结构和过程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统一,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基本内容的全面解读和分析研究,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第三,文献引证比较详实。本书不仅言之有理,而且持之有据。书中引文比较丰富,注释翔实。可以看出,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乏第一手原始文献。作者通过详细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话,力图客观、全面地揭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深度和难度的课题,该书仅是对此问题的初步研究,其中还有不少需要加强和深化研究的地方。比如,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动态运行的机制分析相对薄弱,某些观点的表述还可以进一步加以推敲等。正如作者所言,本书的研究只是一个开端,很多问题还待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希望作者以此书的出版为新的起点,勤于思考,踏实治学,取得更大的学术成绩。

袁银传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12月于武昌东湖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