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陈柱生平活动研究
第一章 陈柱家族文化源流初探
陈柱家族渊源有自,其先祖可上溯至浙江天台,世代书香。历二十余世,至陈柱一支前后四代,人才辈出,不愧为岭南汉族移民家族的杰出代表,集中揭示了中国传统家族人文传承中的儒文化元素。
第一节 诗礼传家
陈柱家族“系溯天台,派衍勾漏”。其北流始祖陈楠,原籍浙江省天台县,南宋景炎进士,任勾漏令。宋元鼎革,不事二主,弃官隐居北流城西。其后裔一支迁居萝村,繁衍生息,蔚为大族。南宋末至民国,“萝村陈”共出进士3人,举人10人,贡生13人,秀才55人;京官6人,六品以上地方官7人。尤其是第二十至二十三代中陈柱一支前后四代,人才辈出,堪称岭南人文世家。
陈柱的祖父陈宗鲁(1816—1884),字秉礼,清太学生,以军功保奖提举衔广东试用布政司经历,历任督粮、查缉、巡捕各委员及四会厘金督办等职。陈宗鲁慷慨好义,千金不吝。曾在家南建梅花书室,有房屋数间,池塘数顷,周围栽种梅花、荔枝等花草树木,聘名师任教。陈柱的父亲和两位伯父就读于此,附近贫寒子弟纷至而不收学费。同治十三年(1874),陈宗鲁和梁科选、黎学萁等重修铜阳书院。陈柱的父亲陈开桢(1856—1921),字干丞,光绪岁贡生,历任北流保卫团局董事、劝学所总董、东四里镇自治会总董、十里局董事、十里师范学校校长、十村两等小学校校长等职,被视为乡里柱石。
陈柱从小秉承家学,5岁读书,“聪慧颇异常儿”。十一二岁,熟读四书五经和《尔雅》。十四五岁,遍观《昭明文选》和唐宋八大家之书。据他回忆,其父忙于公干,极少回家。“偶一归,则取不孝所学,时加考问。夜则饮酒,每于席间教诲子女,或援古礼,或引先人成法,历数时而后休。性谨慎,进退之礼,莫不中规矩。虽间居饮食之间,夫妇父子相处,坐立未尝稍苟。……盖其谨慎好礼乃学问涵养所至,而其慷慨豪侠之气露于杯酒间者,则犹有先王父风。”父亲言传身教,陈柱耳濡目染。15岁时,陈柱从父命,出外游学。由邑城—苍梧—广州—上海—日本—上海,广交师友,获益匪浅,自称为人生三幸:“得以文受知于锡山唐蔚芝师,一幸也。得以诗受知于侯官陈石遗师,二幸也。得沦落于江南,与海内通人上下其论议,三幸也。”
陈柱为人父后,秉承家训,以诗礼教子。长子陈一百赴美留学,他敦敦教导:“诗礼吾家物,贫穷乃士常。天将玉成汝,努力向殊方。”希望一百在大洋彼岸,要像孔门弟子一样,甘守贫穷,以求实学。陈柱对一百期望甚殷,从给他取名即可管窥:“我儿我儿名一百,命名取义汝应识。人一能之己百之,如此行道谁能敌?我之名汝非夸汝,乃欲勉汝彰先德。乃祖立身虽不显,廉节清名常籍籍。坎坷世路六十年,长在里闾为柱石。”他希望儿子保持祖辈清廉的美德,修身立行,这正是中国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中国人的传统名字,无不透露出其家族的人文推崇。陈柱幼名绳孔,其胞弟陈莹幼名绳孟。看陈氏祖孙四代的名字,显然带有极浓的儒文化意味。陈柱在一首诗中说道:“大儿吾教汝,教汝立身规。圣哲皆由学,诗书慎勿离。”告诫儿子以诗书养性。
中学时代的陈一百,在一年暑假回老家时,因交友贪玩,不思向学。陈柱忧心忡忡:“我泪为汝流,有如天下雨;我心为汝痛,如刀刺肺腑;我肠为汝断,寸寸被火煮;我心为汝灰,寒于足下土;我身为汝病,呻吟两月许;我命为汝危,有如丝一缕。”一百赴美留学之际,陈柱旧事重提,痛定思痛,“幸我察觉早,殷勤复诲汝”; “幸我命尚存,幸汝心不死,翻然竟回虑,力学欲雪耻”。事过境迁,陈柱仍心有余悸,“奈如惊弓鸟,忧实多于喜”。他劝子记取前车之鉴,不要重蹈覆辙:“所望汝后来,歧路莫徘徊。”获悉陈一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毕业,陈柱勖勉道:“儿当求真学问成名誉,区区学位不足道。”在他看来,“须知家国无穷责,要并江河万古长。此意想儿能会得,应教弟妹共毋忘”。
陈柱没有枉费心血,陈一百堪称陈门子弟的楷模。陈一百去世后,妹妹陈苏茵的悼亡诗写道:“吾兄幼聪慧,才识超群英。七岁写绝句,人皆誉童仙。弱冠入学府,留美攀峰巅。廿岁大夏聘,院校执教鞭。主长省教院,树人六十年。宏著数十卷,桃李逾万千。”可谓陈一百一生的真实写照。陈柱挚友、陈一百业师冯振,曾赋诗称赞陈柱父子:“其人温似玉,得气吐如兰。老凤将刍凤,临风长羽翰。”注2认为陈一百的才学精进与陈柱的诱掖分不开。在陈一百任教50年庆典上,广西大学留穗校友会致贺词:
注2:冯振:《赠陈生百一》,载冯振著,党玉敏、冯采编校点《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第67页。
勾漏灵秀,兰芷以生。一公硕彦,百粤斗星。训承先德,学究群经。光辉充实,庠序蜚声。两代师表,举国知名。马融绛帐,亦难与京。
“训承先德”、“两代师表”,道出了陈柱和陈一百父子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家族文化精神。
陈柱突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樊篱,对女儿的教诲同样精心。长女陈松英1936年从无锡国专毕业时,唐文治赠序道:“松英之尊人柱尊,淹贯经籍,恒以诗礼教其子女。”可见,陈柱以诗礼教其子女,人所共知。他以《论语·学而篇》教女道:
人生学为贵,学贵明善恶。善恶何由明?其数始诵经,终则要读礼,礼明义乃形。
今余教汝学,望汝其敬听!学圣先去俗,俗去心乃澄。奇文要熟习,能积方能精。
古人秉烛游,汝读当五更。读古圣贤书,事事求力行。勿为四寸学,禽犊圣所轻。
吾言止于此,望汝专且诚。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馨。高举谢时辈,飞鸣如鸳鸰。
陈柱希望女儿诵读经典,持之以恒,必能超凡脱俗,明礼义,辨善恶。居家当严督,外出必叮咛:“临行日日勖松英,努力诗书玉汝成。”在陈柱的督导下,陈松英工诗善文,19岁作《今子夜歌》,颇得其业师钱钟联《梦苕庵诗话》称赏:“能以旧格调运新意境,工于言情,此自青年人当行也。”陈松英师从唐文治、陈衍、冯振、王蘧常、钱仲联等国学大家,又得陈柱家学真传,平生作诗不下三四百首,有《青松园吟草》行世。她一生也以教书为业,先后在上海、广西等地中学任教。
1939年,唐文治作《陈君干丞林下课孙图跋》,称:
柱尊王父秉礼先生,尝设义学于梅花书室,凡贫不能学者咸来受业。柱尊之尊人干丞先生,继志述事,讲学数十年。凡邑中诸学校,皆其所创设。而柱尊暨一百,笃守家法,广被仁风。一百崭然见头角,自无锡中学,而金陵大学,而美国康奈尔大学,凡十余年,及归国任上庠教授、主任,声誉昭著,非先生义方之训渐渍无形,曷克臻此?
从根本上说,陈家四代从教归因于良好的家风家训。此外,陈四百、陈虹英等也教书育人。以“教书世家”来称誉陈家,当不为过。
第二节 书画兼修
书法与绘画是中国传统士子的必修功课。陈柱平生好藏书画,兼喜品鉴书画,又精于书画创作,其书画造诣不亚于其诗其学,且对子女影响甚大。
据陈柱回忆,他小时在家塾,初习欧字,后习颜字,未专,亦未有意为书法家。东渡回国就读南洋大学,颇有意学书。暇则临摹鲁公《家庙碑》及《三表》《中兴颂》《李元靖碑》《东方朔画赞》。又读包慎伯、康长素之书,驰骛南北碑有年。方笔者,如爨龙颜、爨宝子、张猛龙、杨大眼、始平公;圆笔者,如《泰山经石峪》《瘗鹤铭》《郑文公碑》《石门碑》《石门铭》,尤喜《泰山金刚经》及《石门铭》。以《石门铭》出于《石门颂》, 《金刚经》出于《夏承碑》,又习《石门颂》及《夏承碑》,由此博临汉碑。既笃好《石鼓》、李斯、邓石如之书,又喜临《毛公鼎》《散氏盘》,尤笃嗜《散氏盘》,临摹二十余年。晚年,专致力章草,行书则兰亭,楷书则大小欧阳,篆书则小篆而外,《散氏盘》铭而已。
陈柱学习书法,颇有心得,主要反映在《书法管窥》《书法詹言》《楷书詹言》《章草詹言》《答某生论书法书》《与姜生志纯论书法书》《与黄宾虹先生论书画书》《我学书之经过》《述学》等文中。他对中国历代书画各体风格及其代表人物了如指掌,钩玄提要,颇见功力。他谈学书法的体会道:“学书当自鼎彝始,真似文章本六经。万象森森何不有?散盘才笔最纵横。”晚年,他总结平生数十年学书经验:
余自学书法以来,或临钟鼎,或临汉碑,或临南北碑,或临章草;或究慎伯之书,或崇长素之说。凡二十余年,虽不无寸进,而但觉依傍古人,不能自成体势。
陈柱概括书法之要,大略有三:骨力、体势、章法。骨力见乎字画,体势在乎结构,章法要乎安寘。
陈柱于画,“初无所识”。自从结识黄宾虹,日夕观摩其所赠山水画,“始渐解山水笔墨理趣”。讲学沪江后,“尤得日聆宏议”。又得览其所藏古画,“以相质证”, “渐能略解画理”。又多参观上海古今画展览,“观摩既富,兴趣日增”。耳濡目染,“览古既多,跃跃思试。偶于学书之余,试写山水,寄呈宾翁,独蒙奖许”。他论画教三女陈蕙英,深得黄宾虹赞赏:“尊示蕙英文一首,论古文书画同源之理,极为精确。”
兼得名师点拨和勤学自悟,陈柱于书画,不仅邃于理论创见,也精于实践创作,深得黄宾虹叹赏。已公布的黄宾虹与陈柱64封书信,多为两人讨论书画。黄宾虹赞赏陈柱的章草道:“得示并法书章草,证之大著《詹言》,足徵用功深邃,感佩无任。古人精神,寄托诗文书画,大之涵养天下,小之分析无穷。老子犹龙,道在自然。今于大作中,领悟不少。隶体似方,方中用圆,《月仪》《急就章》如是,马远、夏珪画亦如是。惟台端贯通学术,原本可以得之矣。”晚年陈柱纡于时艰,纵情山水,每有习作,必呈寄黄宾虹,屡蒙嘉许。1939年,陈柱仿作宋人倪云林《江渚风林图》,黄宾虹题字其上,赞道:“柱尊先生书法得窥索靖意象堂奥,当于六法多所神悟。”索靖,中国西晋书法家,善隶、行书,尤擅长章草。其传世作品有《月仪帖》《出师颂》等。“六法”,中国国画术语,是对中国古代绘画画法精要的概括。黄氏更是赞赏陈柱以书法入画法的创作:“大作画扇页并法书,清健浑古,如明贤墨宝,赏玩不忍释手,诚钦诚佩!信先生之能以书法入画法也,今已什袭珍之。”
陈柱喜爱书画,常与子女一同欣赏,使孩子们浸润其中。1936年,长女陈松英撰文,介绍其父:“近每日早起临书约一小时,每晚酒后,必取古碑帖及古今名家书画观赏,兴到则召诸子女共观,讲论其得失,日日必如是,无稍间断。”陈柱不止于此,他还希望子女学画,切身感受中国书画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1931年,陈柱在一次宁波同乡会某画家展览会上,偶遇书画家马孟容,交谊日笃。陈柱“乃请于孟容曰:‘首女松英,欲师事先生,可乎?’孟容许之。不谓吾女尚未就学,遽失良师也,哀哉!”长女学画,尚未拜师而骤失良师,陈柱扼腕痛惜。又送三女陈蕙英读上海美专,师事黄宾虹。他一面教女学画的真谛:“学画犹学诗也,固要天才,犹要学问。”一面推介她的良师:“现代画家,以汝师黄宾虹先生为最,其书法亦甚工。余越园以宾翁之篆,为自明以来所未有,盖善学盂鼎,而能以篆笔为篆字者也。其狂草学怀素,亦今人所不能及。即画上题款之字,看之似无他奇,而安和舒适,非曾用力于二王者,不能为。”陈蕙英聪颖劬学,兼得名父和名师的诱掖,年纪虽小已然在画坛崭露头角。冯振有诗《题蕙英画山水》《题蕙英画竹》《题蕙英画荷》,称赞她画风清新婉丽。上海《申报》评价蕙英“所作山水,辄惊老宿,许承尧、王秋湄诸名流,咸以传黄氏衣钵许之”。“黄氏”即黄宾虹。1939年,陈蕙英因肺疾早夭。黄宾虹致函陈柱痛悼:“令媛蕙英溘逝,比之为国捐躯,诚无以异。谅不乏名手哀悼之作,足光志乘而有余。”嗣后,陈松英亦有向黄宾虹学画之意,得其赞许:“令媛松英女士,国学湛深,学画必超。”1938年,陈柱刊文,追忆其学术生涯。坦承:“余于书画,略知门径,实发自宾翁。”
陈柱父女三人,同拜一师学画且有成,在中国家族史上,恐怕并不多见。此外,儿子陈三百早年曾就读上海美专,女儿陈苏英后来考上广东艺专美术专业。无怪乎陈中凡1938年奉和陈柱一首诗中喟叹:“羡君传业非徒女,风雅追寻竞一门。”
第三节 孝慈齐家
父母是子女人生立世最好的启蒙老师。陈柱既是孝子,又是慈父,言传身教,不仅陶铸了子女们的才性,也塑造了陈门良好的家风。
陈柱少小离家游学,后又常年在外工作,极少回家探亲,但他的诗文中保留了大量的故园记忆。在他的印象中,“地势孤高石径斜,荔枝丛里是吾家。白云叠叠重重锁,芳草纷纷簇簇葩。楼枕青山多橘桂,园流绿水长桑麻。老翁醉罢间无事,随妇偕儿学种瓜”,勾勒了一幅恬淡祥和的故园生活图景。
陈柱是一个孝子:“性至孝,恪体亲意。”父亲年未七十以上而病故,陈柱视为平生一大不幸。他在撰写父亲生平行述时,泣血悲悼:“呜呼天耶父耶,父生不能养,父病不能侍,父临死不能送,罪大恶极,孰有过于此者耶!俯仰天地,何以为生?呜呼哀哉痛哉!”丧父之痛,深入骨髓。后来,他赋诗抒怀:
平生爱读书,独畏读孝经。一读一下泪,不眠到五更。
我乃大不孝,何敢闻孝名。有父不得孝,坟边树已青。
有母不能孝,万里常长征。夜夜梦儿时,父教我躬行。
夜夜梦儿时,母教我书声。父死悔何及,母生长丁零。
谁使为人子,不能事所生。废书长太息,对镜惭人形。
其实,父亲故后,陈柱原想在家侍奉老母,母亲反劝道:“男儿生当有四方之志,若困守一家,是乡愿之孝而已;尔若欲为孝子,当出外求名师友,努力修行立名。家事吾虽老,犹能理,尔勿念。”陈柱“唯唯受命”。老母临终,他亦不在身边侍奉,唯作墓志铭寄托哀思:“是为吾母之幽坟,下视无际摩苍旻。万山来朝斯其君,慈神洋洋临后人,泣而铭之昭千春。”
陈柱对儿女的慈爱,不时流露在他的诗行中。1927年,北伐军北上,南京城外发生战事,长子陈一百滞留金陵大学。此时,火车已不通,邮路亦中断。陈柱挂牵长子的安危:“我儿久处围城里,不知凶吉今何似。音讯既不通,欲去东无轨。所望祖先在天灵,吾儿安好如平生。以我此时念儿苦,知儿此时思我情。他时相见两相慰,大沽美酒窗前倾。”战事结束后,陈柱几天不见陈一百来信,放心不下,前往探视:“别后一星期,存亡尚未知。不辞千里觅,只是爱儿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诗句当是陈柱此刻心情的最好写照。
战乱岁月,家人平安是最大的慰藉。次子陈三百抱病到上海,陈柱不无怜惜之情:“喜汝能生至,干戈万里攒。况当日似火,兼以波如峦。病骨清逾甚,危魂卧未安。相逢频拭泪,为尔酒杯宽。”慈爱非溺爱,爱子尚须教子。陈一百因交友不慎而厌学,陈柱循循善诱,劝他迷途知返:“一纸叮咛汝记诸,他年成败鉴前车。只因爱汝常忧汝,不望如余况劣余。莫使仇雠常快意,断无浪漫不穷途。从今以后应知省,刻意修身苦读书。”在慈父教诲下,一百知错就改,重新向学。金陵大学毕业之际,陈柱勉励他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平生爱汝颇聪明,此日聊为一小成。客里千忧堪一喜,待看头角更峥嵘。”
陈三百自幼聪明,志向高远,陈柱颇感欣慰:“三百吾怜汝,聪明绝胜人。四龄犹未满,每事必求真。几许飞腾意,长教父母。”他告诫儿子莫被聪明误:“孩时曾说汝聪明,只恐聪明未必成。最是聪明休似我,一生只是作书生。”陈三百先是在上海美专学习国画,后又到无锡国专就读。1939年在浙南丽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陈家第一位中共党员。1941年参加潘汉年领导的上海情报科工作,参与截获日寇偷袭珍珠港重要情报。1942年因日寇所谓“中共谍报集团案”被捕,在狱中和其他地下党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1945年出狱后,投奔新四军,开始了军旅作家生涯。其作品多次获奖,授中校军衔(后晋升副师级)。陈三百选择了与书生父亲不一样的人生,携笔从戎,成了一名保家卫国的军旅作家。
陈氏孝悌满门,陈柱率先垂范。其胞弟陈莹,英年早逝,留下一女陈荔英、一子陈二百,时皆年幼,由陈柱亲手抚养成人。陈荔英为无锡国专第16届毕业生,在容县中学任教至退休。陈二百是无锡国专桂校毕业生,又在广西师范学院进修,先后在容县中学、容县杨梅高中任教,任语文教研组长多年。陈松英曾写诗称赞其长兄陈一百:“长兄如父亦如师,博学风流两得之。”陈柱病故后,陈门子弟长幼扶持,共同成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陈门子弟多方奔走,不懈努力,为弘扬其先父的学术思想而奔波,陈柱著作陆续在台海两岸再版。陈三百晚年办家庭报《二桐室》,既为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陈家子孙联络感情提供一个平台,又为发掘陈柱的学术思想提供一方园地,充分体现了陈柱一门的文化向心力。诚如昔年唐文治所言:“柱尊平日以孝为教,推及于子弟,推及于门人,将来推及于天下,太和之气洋溢寰区,非吾中国之福?”
第四节 学以报国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追求读书报国,学以致用。陈柱先祖凭借“学而优则仕”的科举文化涵养其家族文化命脉,陈柱及其子女一脉相承,将家族文化的优秀因子不断发扬光大。
陈宗鲁慷慨好义,千金不吝,曾在家南建梅花书室,延聘名师任教,四方贫寒子弟纷至而不收学费。又与同邑先贤筹资重建毁于兵燹的铜阳书院,该书院成为北流科举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陈开桢“以经世为志,虽未得志于天下,而未尝一日忘斯民之涂炭”。他常教育陈柱:“今欲救中国之危弱,非培养人才以改良风化不可。”陈开桢不尚空谈,躬行践履,不遗余力地倡办乡村教育,先后助成本乡学校、附城十里师范学校、十村两等小学校、十里工业学校、本里高小学校以及与同邑乡贤倡办北流中学等,为乡族及同邑子弟成才奠定了初基。
陈柱笃守家法,“承先君子之志,从事教育,锐志著述”, “欲救当时之弊”。他感叹身世和时势变迁,发为诗歌,集成《待焚诗稿》两部,诗作不下千余首,“足为民国之诗史生色”。从中可以洞见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其学术著作同样充满了忧患意识,尤以他的经子学研究最为突出。诚如他的诗句所言:
人生惟求血气充,国强要赖精粹聚。近世轻薄徒,竟乃数典而忘祖。
四史三通是何物,六经百氏废如土。或谓孔教不足宗,或谓古道无足语。
陈柱所谓“精粹”,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他针砭了近代以来数典忘祖的种种时弊。早年,陈柱留学日本成城学校,在学习科学之余,“嘱家中取《史记》《汉书》寄到日本来看读”。学成回国后,“甚喜读经子,尤好《老子》《墨子》《庄子》这三部书”。陈柱素以读书、教书、著书为职志,其室名“三书堂”即源于此。他一生著作等身,各种已刊未刊著作132部,散篇论作数百篇,被誉为广西近代以来罕见的、著作宏富的国学大家。
1929年,陈一百从金陵大学毕业。陈柱勉励他不要为获得一纸文凭而沾沾自喜,须担起文章经国的重任:
一第区区何足喜,少年荦荦勉成名。
文章最要经家国,祛梵由来亦弟兄。
草草寄诗无限意,相期不在到公卿。
陈一百肩负父亲的重托,远涉重洋,留学美国,以期学术救国:“救国只今唯学术,全家祝汝是康强。”陈一百不负所望,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统计学和心理测量学硕士学位,继入美国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深造。1934年学成回国后,历任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称号。
1936年,陈松英从无锡国专毕业。国学大师陈衍赠序道:
松英尊人柱尊及余门,学问渊然沛然。松英又及余门,三年卒业矣。年尚少,文笔清通,不亚于同班男子也。愿松英勿亟求任事,归而请益于名父,益饫其学,然后可出而用世……
陈衍一面赞扬陈氏父女的才学,一面希望陈松英在名父的教诲下,学业日益精进,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陈松英亦不忘先祖遗训:“我习闻太夫人之训。将由一己之践履,而推之于宙合,不可无书绅之铭。”她熟读圣贤书,事事求力行。无锡国专毕业后,在上海女子中学、大夏中学教国文,教书育人。半个多世纪后,她获读陈柱旧著《子二十六论》,抚今追昔,不胜感慨,赋诗云:
今之世界万古殊,电核微中国际争。汝我年老如夕照,救国图强赖年轻。
中华文化不可忘,各国均重文史承。莫教子孙浪荡子,贻羞先祖坏名声。
其他陈门子弟,也谨守父训,怀抱济世匡国之志,在各自领域里,大展其才。三子陈四百,农业工程专家,高级工程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二女陈梧英,高级统计师,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一生致力于统计事业,屡获殊荣。酷爱文学,著有《梧叶集》,诗词作品收入《当代五十家女诗人佳作选》《当代词坛百星佳作选》等,受聘云南南社顾问。四女陈苏英,美术家,1949年毕业于广东艺专美术专业,师从艺术大师杨秋人、庞熏渠、王益伦等知名教授,其画作多次荣获云南省美术作品优秀奖,著有《感怀诗集》。五女陈蒲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3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5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机电系。她负责设计的研究项目先后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部、院重大科技研究成果二等奖。六女陈海英,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师从朝鲜著名舞蹈家崔承喜,后到总政舞蹈学校深造。其创作和辅导的节目多次荣获武汉市和国家文化部、广电部大奖。七女陈虹英,艺术体操国际二级裁判。1957年毕业于中央体育学院,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赛工作,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
“尚德男儿多硕博,陈门女将有殊珍。”“萝村陈”陈柱一门,在广西家族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从他们的成才经历中,可见家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儒文化对中国传统家族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