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延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网,2007-10-15.

[2]Peter P.rogers etc著.可持续发展导论.郝吉明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9(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0(绿色发展与创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7]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1(实现绿色的经济转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8]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2(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3(未来10年的生态文明之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10]中国工程院“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咨询研究项目组编.《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著.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2]中国科学院.《2013科学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3]科学院.《2013科学技术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4]周廉等编.《中国钛合金材料应用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5][白俄]L.A.索斯洛夫斯基著.摩擦疲劳学.高万振译.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

[16]沈国舫,汪懋华主编.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02~2007)《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7]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丛书》(太阳能卷)(风能卷)(生物战能源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8]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编写.《中国新材料 产业发展报告》.2006~201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9]李中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框架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0]余光英.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1]周惦武等.“绿色制造”与铸造行业环保.铸造设备与工艺,2011,1.

[22]朱森第.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数字工厂/制造.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2.

[23]谭俊等.面向绿色制造与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机械工程学报,2011,47(10):20.

[24]潘连生.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化工报,2009-12-16.

[25]杨挺.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中化新网-中国化工报,2011.05.27.

[26]周兴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问题与对策.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2,01.

[27]郝小明等.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化学.当代石油石化,2001,7(9):7.

[28]褚红佳.打造“绿色客机”——波音787的环保理念和技术.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9,12.

[29]潘继芳.汽车制造企业的环境管理.科技信息,2011,21.

[30]李丽,潘昌新.高分子材料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31]刘海英.不应懈怠的努力: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回顾.科技日报.2009-12-21.

[32]夏光.环保优化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中国环境报,2010-12-06.

[33]刘增元.工业绿色发展需驱动力 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共同推进.中国环境报,2010-11-30.

[34]曹楚南主编.中国材料的自然环境腐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35]工业和信息化原材料工业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世界金属导报社编写.《钢铁产业发展报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6]柯伟.《中国腐蚀调查报告》(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7]谢友柏.张嗣伟.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摩擦学在工业节能、降耗、减排中地位与作用的调查(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8]柯伟,杨武主编.《腐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失效案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9]谢友柏.论摩擦学数据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4-39.

[40]汲东野,闫格.中国5年来共垮塌桥梁37座.法制网:2012年09月12日.

[41]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编写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8月增刊.

[42]路甬祥.走向绿色和智能制造——中国制造发展之路.机械工程导报,2010年1,2月合刊.

[43]路甬祥.创新机械工程技术,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历史跨越.机械工程导报,2011,9:3-9.

[44]编辑部.中国高速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机械工程导报,2010,5:3-5.

[45]陈长年.汽车制造技术自主创新.机械工程导报,2010年10月刊p3-7.

[46]扈春香.制造业技术升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3):24-242.

[47]徐滨士.国内外再制造的新发展及未来趋势.机械工程导报,2010,4:15-19.

[48]尹艳林.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科技投资,2006,3:20-23.

[49]王家庭,王璇.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反思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7:1-8.

[50]段宏伟.发展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材料产业,2005(2):26-29.

[51]吕政.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78.

[52]王曦悦.材料产业发展新趋向.新材料产业,2008(3):2-5.

[53]汪锋,许俊华.我国新材料产业:现状、困局及升级.新材料产业,2011(2):76-79.

[54]师昌绪,杨素民.关于发展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若干思考.功能材料信息,2005(2).

[55]骆铁军.原材料工业如何实现“大而强”.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1):34-36.

[56]徐乐江.钢铁强国才能催熟制造业.中国企业家,2012(7):50.

[57]彭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绿色钢铁.中国钢铁业,2012(6):22-24.

[58]徐旭.有色金属材料现状及发展.科技创新导报,2011(27):59.

[59]崔丁方,赖伟.关于有色金属材料的相关研究.科技传播,2011(21):50-51.

[60]师昌绪主编.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6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世界资源报告(2000-2001).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2]柯伟,杨武主编.腐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失效案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63]袁新泉,钟培道等主编.航空机械失效案例选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64]陶春虎,习年生,钟培道主编.航空装备失效典型案例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65]张栋主编.飞机结构的腐蚀和腐蚀控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66]陶春虎等主编.航空装备失效典型案例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

[67]李金桂.腐蚀控制系统工程学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