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宝石的概念及分类
一、宝石的概念
什么是宝石?可以顾名思义地理解为“宝贵的石头”或“石头中的宝贝”,但这样的理解显然过于笼统。究竟何为宝石?《珠宝玉石 名称》国家标准(GB/T 16552—2010)中,对宝石做了如表1-1的分类,对宝石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表1-1 珠宝玉石分类
珠宝玉石(Gems)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天然珠宝玉石(Natural gems) 指的是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饰品的物质,分为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石。
天然宝石(Natural gemstones) 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饰品的矿物的晶体(可含双晶)。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橄榄石、石榴石等。
天然玉石(Natural jades) 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如翡翠、和田玉、岫玉、玛瑙、欧泊等。
天然有机宝石(Natural organic substances) 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可用于首饰和饰品的材料。如珍珠、珊瑚、琥珀等。
人工宝石(Artificial products) 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作首饰及饰品的材料(单纯的金属材料除外),分为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合成宝石(Synthetic stones) 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体、非晶质体或集合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如合成钻石、合成红宝石、合成蓝宝石、合成祖母绿等。
人造宝石(Artificial stones) 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体、非晶质体或集合体。如人造钇铝榴石、人造钆镓榴石、人造钛酸锶等。
拼合宝石(Composite stones) 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
再造宝石(Reconstructed stones) 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
二、宝石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根据上述天然珠宝玉石的定义,目前在自然界已发现的3000多种矿物中,能被用作宝石的不过200余种,常见的仅30多种。由此可见,能被用作宝石的矿物种类是十分稀少的。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某一种矿物可以用作宝石,也并不等于所有这种矿物都能用作宝石。某种矿物用作宝石,还需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如透明无瑕的红色刚玉,可以用作珍贵的红宝石,而那些不透明、杂质多、裂纹多,且颜色不纯的红色刚玉,则不能用作宝石,只能用作工业磨料的原料。也就是说,用作宝石的矿物,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①颜色鲜艳,均匀、纯正,能令人赏心悦目。
②透明无瑕(或少瑕)而又光泽灿烂(一般为金刚光泽至玻璃光泽),或透明度虽低,却有某种特殊的光学效应(例如猫眼效应、星光效应、变色效应、变彩效应和砂金效应等)。
③具较高的硬度(摩氏硬度一般在7以上),个别有奇特光学现象的宝石(如欧泊、珍珠等),可以硬度较低。
④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⑤未经切磨的宝石原石,应具有一定的块度和重量。不同种类的宝石,其重量下限不同,如钻石应不低于0.25ct(1ct=0.2g),优质红宝石和蓝宝石应不低于0.3ct。
⑥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琢磨性和可抛光性)。
⑦在世界范围内,其产量供应相对稳定。
上述七条中若有一条严重不足者,就不能当作宝石材料。
三、宝石品种的档次划分
珠宝首饰业内常把不同种类的宝石,笼统地划分为高档、中档、低档三类,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①宝石本身的美丽、耐久和稀有程度;②商业价值;③国际珠宝市场的供求状况。根据不同国家(民族)的传统心理和消费习俗,通常把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优质猫眼、变石、黑欧泊、优质的金色和黑色珍珠以及特级翡翠,列属高档宝石。高档宝石的价格异常昂贵,每克拉几千至数万美元不等,而且价格有增无减,尤其是特大的珍品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收藏品,更是价值连城。
此外,将有色宝石中颜色鲜艳、透明度好,具有一定硬度且质量较好的品种,如金绿宝石、尖晶石、紫晶、黄晶、橄榄石、石榴石、绿柱石、海蓝宝石、碧玺、托帕石、锂辉石、红柱石、坦桑石、锆石、方柱石、月光石、白欧泊、青金石、绿松石、珍珠、和田玉(羊脂白玉),以及商业级翡翠等,统归为中档宝石。它们在珠宝市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同质量的高档宝石,一般为每克拉几十至数百美元,但极少数稀有优质的中档宝石的每克拉售价,亦可达数千美元,如翠榴石、优质珍珠等。一些具特殊光学效应(星光效应、猫眼效应)的宝石档次,等同其所属宝石的档次品级。
低档宝石一般产量较大,硬度相对较低,如玛瑙、玉髓、水晶、岫玉、孔雀石、萤石等,其售价相对较低。
关于宝石的档次,目前,业界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表1-2列出了不同档次宝石具有的基本特点,仅供参考。
表1-2 宝石档次划分及特征
四、优化处理宝石的质量与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珠宝业中用于生产各种人工宝石的方法越来越多,同时处理宝石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先进。人工宝石不能冒充天然宝石出售,在珠宝业界已成共识。而面对各种各样的“优化处理宝石”,应如何正确对待,如何认识和评价其质量和价值,是珠宝业界迫切需要达成共识,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珠宝玉石 名称》国家标准(GB/T 16552—2010),对宝石的优化处理做了明确的规定。所谓优化处理(Enhancement)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颜色、净度、透明度、光泽或特殊光学效应等外观及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
1.优化(Enhancing)
宝石的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能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现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珠宝业可以接受的处理方法,这一类的处理方法包括:热处理、漂白、浸蜡、浸无色油、染色处理(除碧玉外的玉髓、玛瑙类)。
这种处理方法虽为珠宝业界所接受,但是在评价其质量和价值时,与未经任何优化的天然宝石,其价值也应是有所区别的,其优化的程度强弱也将影响宝石的质量和价值。
2.处理(Treating)
宝石的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也就是通常说的珠宝业界不可接受的处理方法。这一类处理方法包括:浸有色油、充填处理(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他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浸蜡(绿松石)、染色处理、辐照处理、激光钻孔、覆膜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
经过这类处理的宝石,其宝石材料虽然是天然的,但宝石的美却部分或完全是由人工而为的,宝石的稀有程度大大降低,其价值应与天然宝石有所区分。虽然经这类处理的宝石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但是它们的价值与天然宝石有着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