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方人对琥珀的认识
经过在大自然中千万年以上的演变而形成的琥珀,自古以来就是欧洲贵族佩戴的传统饰物,也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欧洲人对琥珀的迷恋一如中国人对玉石的钟爱。古代欧洲,只有皇室才能拥有琥珀,琥珀被用来装点皇宫和议院,成为身份的一种象征(见图1-11,图1-12)。
图1-11 大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出土的琥珀首饰,现存于意大利的波利科罗博物馆
图1-12 萨尔马泰步摇冠(于1864年在新切尔卡斯克的萨尔马泰女王墓出土,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此冠由数段连接而成,已残失一部分,但冠的上缘仍存有两棵枝柯扶疏的金树,所缀金叶均能摇动。冠正面的金树两旁对立二鹿,侧面金树两旁各有一只面向前方的盘角羊,后面还跟着两只禽鸟,这一部分带有浓厚的萨尔马泰艺术风格。但冠体装饰则大异其趣,那里镶嵌有紫水晶、珍珠以及石榴石雕琢的女神像,呈现一派希腊艺术特色。)
公元前1600年,波罗的海沿岸的居民,就以锡和琥珀作为货币,与其南方地区的部落交易,换取铜制造的武器或其他工具。
公元前200年,欧洲中部的美锡尼人、腓尼基人和伊特鲁利亚人共同形成了一个以琥珀为基础的商业网。同一时期,波罗的海的琥珀则经由爱琴海辗转流传到地中海东岸。考古学家就曾在叙利亚挖掘出古希腊美锡尼文明时期的瓶和壶,在容器中发现波罗的海的琥珀项链。
公元5世纪,罗马人更是远征波罗的海,寻找琥珀,琥珀的交易也在这时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中古世纪,波罗的海琥珀以宗教器物的用途而风行(见图1-13)。
图1-13 古罗马酒神狄俄尼索斯老蜜蜡面具(公元1世纪)
自13世纪以来,琥珀大量用于装饰品,主要由一大块琥珀雕成,然后再嵌有金银细丝和宝石,如化妆盒和眼镜框等。
18世纪,琥珀艺术的巅峰之作当属著名的“琥珀宫”,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1701年,第一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为了给他的王后一个豪华的居所,在柏林的夏洛特堡宫内命人建造了这一奢华宫殿建筑。著名建筑设计师安格拉·舍鲁特受命设计了这一建筑,并由多国的著名工匠对其进行了装修。最终成型的建筑内部镶嵌了大量的黄金和宝石,风格上颇似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由于建筑内部最主要的装饰材料为当时价格极端昂贵的琥珀,因此,该宫殿得名琥珀宫。1716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访问普鲁士,这座宫殿便被新任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作为俄普亲善的礼物送给了彼得一世。在琥珀宫的帮助下,普鲁士和俄罗斯结成了联盟,共同对抗瑞典。琥珀宫先是放置在俄国的冬宫。之后,便被放置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凯瑟琳宫内,一直到1941年,并在苏联时期一度成为旅游胜地。琥珀宫表现了德国和俄国工匠的智慧。经过18世纪的修缮后,这个伟大的宫殿拥有超过55平方米的琥珀装饰,这些琥珀重达6吨。工匠们花费了10年的时间建造这座宫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迅速前进,进抵圣彼得堡(旧称“列宁格勒”)城下,琥珀宫也最终落入德军手中。德国极其重视这一无价之宝,于是在1941年10月14日将其拆下分装,并于同年的11月13日用火车将其运抵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存放在城市的城堡当中对外展示。1945年初,反攻的苏军已进逼哥尼斯堡,希特勒下令对琥珀宫进行紧急转移,试图从海路将其运往德国中部。但在命令下达之后不久,哥尼斯堡即被英国皇家空军夷为平地。1945年4月9日,苏军占领该城,却未发现琥珀宫的下落,自此琥珀宫即告失踪。
2008年的2月,在一座名为德意志新村(Deutschneudorf)——位于德国与捷克边境的小城,发现了一个20m的深坑。有人宣称,探测显示这里的一个洞穴中存放着纳粹德国统治时的2t黄金,极可能是失踪60多年的“琥珀宫”。寻找“琥珀宫”的组织推测另一种可能的位置是在魏玛东边大约30英里的山上。而德国发言人亨利·哈特告诉媒体他知道琥珀宫被藏在哪里。根据他的描述,琥珀宫和其他一些财宝被带到了魏玛,又从魏玛被带到一个名为萨菲德(Saalfeld)的小镇,并藏在一个旧的地下矿室。
早在1979年,苏联政府决定重建“琥珀宫”,并拨800万美元专款,在1999年,德国一家天然气进口公司也资助了350万美元。为了最大限度地重现“琥珀宫”当年的风采,专家们克服重重困难,只根据100多年前的照片来完成复原工作。经过近25年的努力,2003年终于重建成功,并在当年的5月31日,即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和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为“琥珀宫”的再现剪彩。建成后的“琥珀宫”足有8m高,房间面积约100m2,琥珀镶板面积约为90m2,共使用了6t的琥珀,据说重建后的琥珀宫更加光辉耀眼(见图1-14~图1-18)。
图1-14 重建后的琥珀宫(一)
图1-15 重建后的琥珀宫(二)
图1-16 重建后的琥珀宫(三)
图1-17 重建后的琥珀宫一角(一)
图1-18 重建后的琥珀宫一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