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军事术语(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雷达的主要参数

1 雷达频段的划分

喜欢听收音机的朋友可能经常会听到播音员报台号,比如:“您现在收听的是FM1039北京交通广播”,这里的“FM1039”表示该台发射调频信号,频率为103.9MHz。发射频率是广播电台的主要特征。

与广播电台类似,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也是雷达的一个主要特征,只不过军用雷达的发射频率是最高机密,绝不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比如,防空导弹必须由火控雷达指引才能击中目标,如果火控雷达的发射频率被敌方获知,目标就会进行有针对性的电子反制,从而严重削弱防空导弹的威力。

能从公开资料得知的雷达发射频率仅仅是一个大概的范围,也就是波段。雷达工作频率划分为若干个波段,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高频(HF)、甚高频(VHF)、超高频(UHF)、极高频(EHF)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Ku波段、K波段和Ka波段。虽然这些命名看起来非常混乱,但也有其历史原因。

首先高频不“高”,因为这个波段其实是雷达所用的电磁波中频率最低的。所谓的高频段指的是频率在3~30MHz之间的无线电波,波长从100~10m。最早的雷达使用的就是这个频段,因为就当时(二战前夕)的技术条件来说,这是能够生产的大功率器件的最高频率,在当时来看符合“高”频的定义。

在二三十年后,无线电技术飞快发展,这个频段再称为“高”频就很牵强了。由于技术难度小,很多短波电台都使用这个频段,工作在这个频段的设备就必须忍受大量的干扰。除了干扰大之外,高频段还有一个弱点在于其波长太长,对于小物体来说电磁波的反射效应很小,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雷达截面积很小的目标对于高频雷达是“隐身”的。

即便如此,这个波段也并非一无是处。由于高空电离层可以反射高频波段的信号,使得这些信号可以超视距传播,这就是天波雷达的技术原理。天波雷达在本书后续章节有详细的叙述。

既然历史原因让不太高的“高频”占用了高频波段的名称,那么更高的频率就只好使用其他名字,所以高频之上的另一个频段用了甚高频(VHF)。其中英文缩写的VH是Very High的意思,其频率范围是30~300MHz,其波长范围是10~1m,因此这个波段又称为米波波段。使用这个波段的好处是天线尺寸比高频段要小一个量级——这样才能把雷达安装到空间比较局促的平台上,如舰船等。同时这个波段的波长决定了大多数飞机是无法隐身的。不过这个波段的问题和高频波段一样,大量的通信和广播也使用这个频段,所以干扰也是很大的。

现代对讲机的工作频率通常在100~800MHz

再往上就是超高频波段了(UHF),UH是Ultra High(超高)的缩写。这个波段的频率是300MHz~1GHz,波长从1~0.3m,这个波段一般也称为分米波波段,二战早期,英国的机载反潜雷达就是工作在这个频段上的。而同时更高工作频率的厘米波雷达也在研制当中,并在二战后期投入实用。从这个频段开始,雷达终于可以避开干扰较大的“低”频了。由于这个频段的频率范围宽,所以不同设备之间的工作通道可以比较轻松地相互避开。

1939年1月,美国海军装备了第一套实用型舰载雷达——XAF型舰载警戒雷达,尺寸为20ft×23ft(6m×7m),工作频率为195MHz,对飞机探测距离达160km,对水面舰艇探测距离大于20km,安装在“纽约”号战列舰上。现陈列在马里兰州美国电子博物馆(右图)

分米波和厘米波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在1GHz以上的频率细分为几个用字母表达的波段,这就是在兵器知识中经常听到的C波段、X波段等等波段。

具体来说,L波段频率范围是1~2GHz,波长从30~15cm,L的意思表示远距离,这个波段常用于远程对空警戒雷达、太空雷达以及作用距离在200mi以上的空中交通管制雷达。

S波段的频率范围是2~4GHz,波长从15~7.5cm。S的意思是短(Short)指波长短。波长短可以比较容易做到窄波束,用于机场终端监视雷达可以得到很好的角分辨力和精度。这个频段也可以做远程监视雷达用,不过受雨的影响很大。然而气象雷达需要这个特性,所以气象雷达也多工作在这个频段上。

C波段频率范围是4~8GHz,波长从7.5~3.75cm之间。C是英文compromise的缩写,即妥协、折中的意思。和什么折中呢?这里指的是S波段和X波段(8~12.5GHz)两个波段的折中。而X波段的X则表示这个曾经是一个保密频段(二战期间)。

X波段的用途很广,军用和民用雷达都经常使用这个频段,由于频率很高,其天线尺寸可以做得很小,交通警察用的雷达测速器就是一个例子。战斗机上的火控雷达一般都是X波段,频率在10GHz左右,是高频波段的300~3000倍,波长是3cm左右。

警用雷达测速器的工作频率通常在X波段

美国空军F-15战斗机上装备的AN/APG-70型火控雷达

Ku、K、Ka波段指12.5~40GHz的频段。其中K是德文Kurz,意思也是短(Short)。继英国之后,德国在二战期间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厘米波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频率是24GHz。不过这个频率十分接近水蒸气的谐振频率(22GHz),也就是说,雷达发射出去的能量要被水蒸气强烈吸收(微波炉的加热原理)。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二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开这个谐振频率,把K段分成Ku(K-under,小于谐振频率的波段)和Ka(K-above,大于谐振频率的波段)两个波段。其中Ku是12~18GHz,Ka是24~40GHz。这个频段主要用于高分辨的测量,由于还存在大气衰减因素,其作用距离通常比较短。

极高频(EHF,Extremely High Frequency)是指频率高于超高频(SHF)的电磁波,目前的常用频率在30~300GHz之间。由于极高频的波长在1~10mm,因此频段通常被称为毫米波。

毫米波雷达的研制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50年代出现了用于机场交通管制和船用导航的毫米波雷达(工作波长约为8mm),显示出高分辨力、高精度、小天线口径等优越性。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毫米波雷达的发展一度受到限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毫米波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应用于许多重要的民用和军用系统中,如近程高分辨力防空系统、导弹制导系统、目标测量系统等。如著名的AH-64C/D“长弓阿帕奇”直升机就装备了毫米波雷达。

AH-64C/D“长弓阿帕奇”直升机螺旋桨上方装备的毫米波火控雷达

2 雷达天线的功率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受都需要经过天线。雷达天线具有将电磁波聚成波束的功能,可以定向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雷达的重要战术性能,如探测距离、探测范围、测角(方位、仰角)精度、角度分辨力和反干扰能力均与天线性能有关。脉冲雷达多数是发射和接收共用一个天线,靠天线收发开关进行发射和接收工作状态的转换。有些雷达(如多基地雷达和连续波雷达),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是分开的。

常见的天线有两种,即反射面天线和阵列天线。

典型的反射面天线是旋转抛物面天线,它采用口径为圆形的金属抛物面作反射面,辐射器置于焦点上,能产生形状对称的针状波束,工作情况与探照灯相似。

阵列天线由若干辐射单元按一定间距排列在一个平面内,并按一定的功率分配比例关系向辐射单元馈电,在空间形成波束。最常见的一种阵列天线叫做“八木天线”,是日本人八木秀次和他的助手宇田新太郎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

雷达天线都是上下左右对称的,在天线的正中央垂直于天线碟面并向外延伸的直线叫做“正前方”,也就是天线所对准的方向。

用极坐标绘制的天线功率

用直角坐标绘制的天线功率

任何天线在“正前方”所收到的信号都是最强的,通常把这个强度定为0dB。其他方向收到的信号强度与“正前方”信号强度相比都要小一些,其比值都小于1,所以它们的分贝值都是负数,比如 0.5 = -3dB,0.1 = -10dB,0.01 = -20dB,0.001 = -30dB等。

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就是电压的高低,把电压值换算成功率值,标示在天线的各个方向,就能得到雷达天线的功率比值图形,简称为“天线图”。

通过天线的功率比值图形可以看出雷达天线的一些特性。

(1) 在天线正前方的接收功率最大,大约在±40°的地方降为零。

(2)天线的功率比值图呈花瓣状,因此又称为波瓣图。中间最高的这一部分(图中-40°~40°之间的部分)称为主瓣,用于探测目标。

(3)主瓣以外的其他部分都称为旁瓣(或副瓣)。

(4)-120°~120°之间的部分称为后瓣,是从天线的背面接收到的信号。

(5)主瓣之外的旁瓣根据离开天线正前方的距离顺序被称为第一旁瓣、第二旁瓣……一般情况下,前几个旁瓣的峰值会依次递减,但是经过加权以后会有所变化。

3 雷达的波束

在雷达天线功率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瓣中功率下降不超过3dB的部分,也就是功率下降不到一半的部分,这个宽度称为雷达的“波束宽”。每个雷达的波束宽都不一样。

所有雷达的照射与探测距离都以波束宽内的主瓣为准,其他部分不予考虑。所以波束宽是雷达性能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当雷达进行搜索的时候,可以把天线发射的电波看成是一只手电筒放射出去的光束,这个光束的形状是一个发散的圆柱(如果天线是圆形)或四方柱(如果天线是四方形),它的角度就是波束宽,只有在这个波束照射到的东西雷达才看得见,因为波束宽以外的照射虽然仍有能量但是雷达不予考虑。

雷达的波束宽由雷达的波长与天线的长度所决定。如果雷达的波长是M,天线的长度是L或直径是D,那么这个雷达的波束宽W是:

W = 0.88M / L radian (如果天线是四方形)

W = 1.02M / D radian (如果天线是正圆形)

1 radian = 57.3°

(1)上面这个公式是指没有加权的天线。

(2)如果天线加权,波束会变“胖”。“胖”多少由设计雷达时的加权数值决定。

(3)上面计算波束宽度的公式非常重要,只要知道某座雷达的发射频率和天线大小,就可以算出它的雷达波束宽是几度,进而推算出它的大概性质。

(4)由于频率与波长成反比,上面这个公式告诉我们频率越高波束越窄,天线越大波束也越窄。

(5)波束越窄就越能分辨两个非常接近的目标,这在军事应用上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只要环境许可,雷达工程师总是要求安装最大的天线。

TIPS

比波束宽度大约再宽一倍的地方就是理论上功率为0的零点。比如某个天线的波束宽是10°,也就是说从正前方算起,离开它5°的地方接收功率就下降了一半,那么再离开5°(也就是距离天线正前方10°的地方,就是理论上的零点),在这附近是收不到讯号的。

零点对雷达工程师是很有用的,它遍布于各个方向。在进行电子战时,如果发现敌方用干扰机发射强大的噪音,雷达工程师在计算出干扰源头的方向后就可以重新改变“加权”,把某一个零点对准干扰源,干扰电波就不能进入雷达接收器了。这种反干扰的技巧叫做“零点消灭干扰源”。

雷达的波束与手电筒放射出去的光束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