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高清图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知母

(百合科)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30cm,根茎横走,其上残留许多黄褐色纤维状的叶基,下部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线形,基部常扩大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花葶长,两性,辐射对称,花被6片,淡紫色至白色;雄蕊3枚;子房上位,卵形。蒴果长圆形。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古。此外,东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区亦有分布。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药用功效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栝楼

(葫芦科)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蔓长10m以上,块根肥大,圆柱形,茎多分枝,卷须细长。单叶互生,具长柄。雌雄异株,花白色,雄花成总状花序;雌花单生于叶腋,果实近球形,成熟时金黄色。种子多数,扁长椭圆形。生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北部至长江流域各地。

采收加工

9~10月采收果实。对半切开,取出果肉和种子,将果皮洗净,先翻出里面晾晒,后晒外面。如遇雨天,应烘干,以免霉烂,烘时勿使火力过旺,并应依次翻动,以免烘熟。

药用功效

根(中药名为天花粉)、果(中药名为瓜蒌)、果皮(中药名为瓜蒌皮)、种子(中药名为瓜蒌子)都供药用,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种子含脂肪油;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果实味甘、性寒。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的作用。治疗咳嗽痰黏,胸闷作痛。瓜蒌制剂治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决明

(豆科)

识别特征

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1~2m,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对,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叶轴上第一对小叶间或第一对和第二对小叶间各有一长约2毫米的针刺状腺体。花成对腋生;花冠黄色;雄蕊10,发育雄蕊7。荚果细长,近四棱形,种子多数,棱柱形,淡褐色,光亮。生于山坡、河边或人工栽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河北省等地也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用功效

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肝、大肠经。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此外本品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与降血压的功效,对防治血管硬化与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

芦苇

(禾本科)

识别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湿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m,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cm,宽2~5cm,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mm,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cm,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mm,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花期9~10月。生长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药用功效

根茎入药,中药名为“芦根”。甘,寒。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密蒙花

(马钱科)

识别特征

灌木,高1~4m。小枝略呈四棱形,灰褐色;小枝、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叶对生,叶片纸质,长4~19cm,宽2~8cm,顶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通常全缘,稀有疏锯齿,叶上面深绿色,被星状毛,下面浅绿色。花多而密集,组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序长5~30cm,宽2~10cm;花冠紫堇色,后变白色或淡黄白色。蒴果椭圆状,外果皮被星状毛,基部有宿存花被;种子多颗,狭椭圆形,两端具翅。花期3~4月,果期5~8月。产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和自治区。

采收加工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药用功效

花或花蕾入药。甘,微寒。清热养肝,明目退翳。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畏光,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木贼

(木贼科)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cm以上。根茎短,黑色,匍匐,节上长出密集成轮生的黑褐色根。茎丛生,坚硬,直立不分枝,圆筒形,直径4~8mm,有关节状节,节间中空,茎表面有20~30条纵肋棱,每棱有两列小疣状突起。叶退化成鳞片状,基部合生成筒状的鞘,鞘长6~10mm,基部有一暗褐色的圈。孢子囊穗生于茎顶,长圆形,长1.0~1.5cm,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头,由许多轮状排列的六角形盾状孢子叶构成。孢子多数,同型,圆球形,有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卷绕在孢子上,遇水即弹开,以便繁殖。孢子囊穗6~8月间抽出。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河岸湿地、溪边。有时也生于杂草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地区。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药用功效

地上部分入药。甘、苦,平。散风热,退目翳。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栀子

(茜草科)

识别特征

常绿灌木,高0.5~2.0m,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cm,宽2~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全缘,两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成一鞘。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大形,白色,极香;花梗极短,常有棱;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翅状纵梭5~8条,长2.5~4.5cm,黄色,果顶端有宿存花萼。花期5~7月,果期8~11月。常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药用功效

①果实入药。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②根入药。甘、苦,寒。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淡竹

(禾本科)

识别特征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叶长披针形,有皱褶,基部收缩;小枝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朵花,顶端花退化;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通常栽植于庭园。分布于我国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

随时采鲜者入药,除去杂质,洗净或切段揉成小团。

药用功效

叶入药,中药名为“淡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口糜舌疮。

夏枯草

(唇形科)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常带淡紫色,有细毛。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疏生锯齿。轮伞花序顶生,呈穗状;花萼唇形,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枚,二强雄蕊,花丝顶端分叉,其中一端着生花药;子房4裂,花柱丝状。小坚果褐色,长椭圆形,具3棱。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用功效

干燥果橞入药。辛、苦,寒。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