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这是西方人在19世纪说的。中国人说建筑是木头的史书。简单地说,建筑是一部重要的史书,不论是石头还是木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在房屋建造中历经了几千年的探索和发展,凭着不断的创新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我国古建筑的建设无论是在基地的选择和房屋的设计,还是在施工设备和技术的改进,抑或是在建筑材料的革新和结构选型的优化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不断的提升、完善和发展,为建筑物的体型从单体到群体、从低层到高层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建筑是不会说话却活生生的历史;建筑是百分之百人类意念与能力的体现,反映出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成果。一座古建筑无论建造在哪个朝代,都透露着这个朝代所具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文物史的一环,古建筑的内涵更加包罗万象,它同时拥有最丰富且复杂的元素:科技发展、经济条件、人类工艺美学,乃至民俗风情、社会潮流、文化内涵等。我国的古建筑在经历改朝换代及灾后的拆建、修缮和重建后,在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和建筑的体型的多样化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技术改进,从而促使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和风格各异。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大量建筑,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世界建筑技术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代表我国各个朝代建筑业发展的历史符号。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关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开展得较晚。自国务院200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来,在2003~2013年的几批文保单位中纳入保护的古建筑一直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在2013年5月3日正式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共有795处,在1943处文保单位中占到40.9%。由此可见,古建筑的保护是我国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建筑防火一直以来为建筑防火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建筑防火的难点和重点。由于现存的古建筑单位几乎都是宗教和旅游活动的集中地,在防火保护、消防整治和管理及利用上存在很大的矛盾和困难。除了部分属于文物保护的重点,同时也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古建筑,在防火管理和消防设施及使用上有较为严格的措施和技术外,没有被纳入国家或省级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在火灾预防和使用上存在较多的隐患或疏漏,从而造成大批古建筑遭受火灾的毁坏或破坏。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确保古建筑消防安全,是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本书以我国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及利用现状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古建筑物不同的建造年代、使用功能、建筑材料以及保护和使用现状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参考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古建筑火灾案例,大量调研、收集资料和整理数据,并借鉴国内外古建筑防火保护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从耐火性能、防雷设施、消防设施的配置或完善、古建筑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就这些技术措施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基于历史的原因,古建筑在防火保护和消防设施的配置的操作中存在很多实际的困难。因此,本书在最后章节中引入了古建筑性能化防火保护的思路,以解决现行建筑设计防护规范不适用于古建筑消防保护的问题。
本书共分为7章,第一章绪论,主要结合研究背景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对我国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及其消防保护的意义进行阐述。第二章为我国古建筑的分类与建筑特征,主要就我国古建筑中的民居建筑、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及宗教建筑四大类建筑的结构特征及其建筑防火特性进行讲述。第三章为古建筑的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第四章为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前面章节分析的古建筑在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及火灾危险性,提出相应的防火措施,并就措施的适用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做一详尽的分析和讨论。第五章古建筑性能化消防安全保护技术,基于古建筑在消防保护及防火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从性能化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地域环境、建筑材料和使用现状等具体条件,提出相应的符合既定古建筑保护原则的消防措施。第六章为实例分析。
本书附有国务院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名单,具体可到http://download.cip.com.cn下载查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多位专家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在此特向相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读者和有关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利于今后的充实和提高。
编 者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