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相见不如怀念
属下来报杨志求见。
片刻后,杨志带着杨家的宝刀进来单腿跪地。
并双手把刀举过头顶:“衙内当日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杨志惭愧,刀已赎回,观衙内心怀天下,有志军旅,便以此刀赠予衙内。”
高方平接过刀,抽出一半感觉寒气逼人。
喝过蛮子血的刀就是不一样,真会让人有些冷。
见高方平在迟疑,杨志又朗声道:“衙内万勿推辞,乃是小的一片心意。”
“我收下了。”
高方平却再把刀递给他手:“不过我现在转赠你,希望你用好此刀,杨家的刀,还需杨家的人才能用好。”
所谓宝刀只赠英雄,如此看来,自己在衙内的麾下是享受英雄待遇了。
“衙内知遇之恩,杨志万死不能报答!”
此君血气上涌时,脸部胎记更是一片青色,煞是吓人。
“别在这了,去校场徐宁的麾下,参与练军。暂时做徐宁副手,我会给爹爹说一声,找机会总会保你一个功名出身。”高方平道。
“谢衙内栽培!”
杨志大喜,干净利落的起身去了。
高方平又对随从道:“去节堂告知我老爹,杨志需要个官身,和徐宁一样仁勇校尉,差遣殿前司捧日军籍,副指挥使。”
杨志不论是出身,名声,还是能力均在徐宁之上。
不过考虑到他毕竟是曾经的罪臣,其二,论及资历他是后来的。其三,亲军早被徐宁带出了归属感,都把徐宁看做了头目。
于此情况下,随意让徐宁退居副手,实在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除非徐宁犯大错误,或许杨志立下大功,否则就只能以资历论……
午后坐在窗口处,小姑娘乖乖的磨墨,伺候高方平整理文书。
某个时候放下笔舒展个懒腰,关于军事篇的策论,经过反复研究,反复思考,在原来的基础上反复删减。
如今算是基本圆满了。
最以前和贼寇论合并一起叫《贼寇和军思论》。
但在后来的修改中,高方平把它分离了出来单独成论,改为《军魂论》,主讲思想问题。
强调的就是传说中的《亮剑》精神。
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简单,听话,照做的,基本上就是小高眼里的合格军人。
全篇策论近万字,始终紧扣精神和信仰讲述。
要的就是口号,见识过后世传销的高方平,真的太知道洗脑多么有用,多么可怕。
所谓喊的多了,自己也就信了。
就像蛮族睁开眼睛就面临生存压力,他们信念就是要生存,要南迁。这就是他们的信仰。
以此为前提,南下时候他们勇猛无匹攻无不克。
这年景生产力还太弱。基本上越往北,环境越严酷,生存问题越严峻。
所以越北就越骁勇善战。如此导致后面强大的辽国,被几千人起家的女真给灭了。
女真人南下侵宋之际,大好河山生灵涂炭,浮尸千里。
当时来说,大宋子民比猪圈里的畜生也不如!
那时候大宋不是没军队,但几乎无抵抗就全面性溃败,除了和当时糜烂的政治环境有关。
更主要的就是,军人没有信仰,不敢亮剑!
攻守双方的不对等决定了初期固然打不过蛮子的。
但其实只要敢打,怎么的也不至于出现那样的大灾祸,军人跑光,几百万汉娃在哭喊中被当做畜生一样杀掉。
主将气质决定部队灵魂,这有一定的依据。
当时兵败如山倒的大环境下,敢战军实在太少,但名臣张叔夜就是狠人之一。
整个大环境烂了,个个都在逃亡,不过老头却偏向虎山行的率部浴血奋战,进京勤王。
汗,老张他就是这么牛的。
所以从来到大宋后知道是这货知开封府,小高真是故意低调故意不惹他的。
“嗯,衙内写了好多字啊,比一般书生用的字多,是口语,不是文言文。”
在旁边伺候的小姑娘言无忌。
高方平道:“是的,因为这样更容易让人看懂。并不是说少爷我不懂文言,我谁啊,你真以为我才华比李清照差多少啊?我那是让着她好吧。”
小姑娘道:“那为何士人的写文章用字少,但讲口语时却滔滔不绝、连篇废话?”
高方平道:“因为在这个时代的写字成本太高,尽管有纸张后好了很多,尽管我朝发明和生产力比往前高了太多。”
“但还是成本高。千年以来的固化思维影响,穷苦人家想要出人头地只有读书,但是穷,为了节省文房四宝,恨不得一个字当十个用,这便是文言的来历,形成了大家默认的规则。”
“但你说的没错,说话又不要成本,我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对不,所以那些家伙用嘴说的时候废话忒多。”
“恩恩。”
小姑娘拿着少爷的墨宝开始用嘴吹啊吹,希望快点干。
“小朵,一会把我新完成的《军魂论》送去赵相公府上给李清照看,这毕竟是她署名的。”高方平吩咐道。
于是小丫头牵着她的宠物去了。
她现在养了很多猪,全部都叫憨憨……
但凡出自高方平的策论都会分为两个版本,文言繁体版,以及通俗简体版。
贯彻的时候,肯定需要高方平的通俗简体版。
不过当有朝一日大环境适合了,呈交枢密院进行军改的则必须用李清照署名并修改过的文言版。
这虽然流于形式和门面,却不得已而为之。
至少目前只能这样,反正高方平再牛,也没牛到可以和整个士大夫阶层扭着干的地步,皇帝都不能如此……
今个奸臣老爹下朝回来的时候满面春风,抱着个罐子,像是心头肉,谁走近就用眼睛瞪谁。
“老爹这是什么?”
路遇时,高方平好奇停下问。
高俅拍拍手里的罐子笑道:“这乃是官家御赐的酱油,为父这就把它供起来。”
“哦。”高方平不明觉厉。
高俅嘿嘿笑道:“我儿灵气逼人,机灵聪慧。今个官家表扬你了,说小高每有奇思妙语。”
“这是因为有天踢球时,为父肚子痛,但是对官家说‘出恭’又觉不礼貌,于是下意识受你小子的语言影响,为父便说去打酱油。”
“皇帝其他不行,但于语言方面有特别天赋,听过两次后就理解了,很是赞赏。今个踢球,为父又说漏嘴,说去打酱油,官家笑着拍拍为父的脑袋说‘高卿休要滑头,酱油已打好’,便命梁师成那阉人,送了一罐酱油给为父带着回家。”
说到这,老高还是忍不住的乐呵。
高水平伸手过去道:“咱们把酱油吃掉吧,儿子正在研究一种铁板烧,需要上等哎吆我去……”
手被高俅老爹打了一下,赶紧缩回来。
高俅哈哈笑着便离开了。
看样子谁拿他的酱油就等于找死了。
高方平对皇帝也很无语,然而老子们大宋的皇帝赵佶就这德行。
他就是胸无大志,喜欢新奇东西,顺便性格上也很财迷,然后有艺术修养,和气,爱笑,爱玩,爱运动。
就这些。
其实这样也好,新奇东西高方平不缺,慢慢引导官家让他喜欢这些,总比被蔡京忽悠着去搜刮民脂民膏好。
赵佶也真的非常贪财,帮他从民间收集奇珍异宝,便是蔡京讨好他的一大手段。
论及引经据典和文采等等,高方平兴许不如老蔡,然而论及用新奇东西忽悠人,则老蔡必扑街。
至于刚刚高俅提及的阉人梁师成,也是徽宗朝的大奸贼之一,跋扈专权。
好在现在他和蔡京与童贯不同,还没成大气候,也和奸臣老爹关系还行……
想不到临行前就能接到高方平已完成了的军事方面的策略。
李清照很有兴致,晚间也都不睡觉,于房中挑灯夜读。
看来看去竟是不忍释卷,反复的回味。
她是文人,但骨子里除了才华和浪漫外,真正推崇的也正是类似的东西。
高方平这家伙就这么神奇,表象神经兮兮疯疯癫癫的,甚至有时有点故意的粗俗。
但如果真的读得懂那家伙,就能够理解他、不论行为还是字里行间,都有种酣畅淋漓的军国气概,总让人十分震撼。
所谓文人相轻。
其实在李清照此等直追苏轼的才女面前,普通的文采啦,诗词歌赋啦,实在见的太多听的太多。
感触有,但是不深甚至还是反感。
所以李清照也算是悟了。
那家伙即使和才女互动中,也在遵循他策论中的中心:不对称战法。
扬长,不补短。
扪心自问,小高若真的表现点才华词句,别说赵明诚等一群太学生了,就连李清照也怕是会专门去挑些毛病来。
真的没谁是完美的,大宋的文人就这德行。
或者说往前朝代的文人也基本这德行。
然而,那位神奇的高衙内一句“一个衙内两只眼”,还真就让文坛泰斗李清照半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真的,他那金句没法挑毛病。
这就是他高氏的《不对称战法》。
更晚一些。
李清照仍旧不释卷。
赵明诚从后面拿来衣裳,轻轻给李清照披上,叹道:“早些休息,要上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