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曲袁犁
一次云氏高层的闭门会议结束了,会议上云逸提出种植产量更高的粮食是解决云氏危机最好的方法,不过寻找到产量更高的粮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连云逸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有类似玉米、土豆、番薯之类的高产量农作物。
会议结束后,云元恺开始下达各种指令,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推广农田施肥、增建粮仓向外界多购买粮食储存下来、开垦更多的耕地,凡是会议上提出的有一些效果的方法都被云元恺用了出来,必须尽可能的消除粮食危机,若是粮食危机无法消除,那云元恺只能放弃增加云华郡人口潜力的计划。
离开云元恺府,云逸很快回到云府,信步走进书房中,接着云逸拿出一张白纸铺在书桌上,挥洒笔墨。
云逸在作画?
是也不是,云逸的确是在作画,画的东西却跟这次云氏高层的闭门会议相关,因为云逸在白纸上画的东西是一个“犁”。
自农耕时期开始,没过多久就有农民发明出最原始的犁,犁的出现提高人们耕地的效率,随着时间的流逝,犁被人们一步步改进,墨家和农家都发明出各种奇形怪状的犁。
如今云华郡乃至整个大黎帝国最广泛使用的犁名为孙达犁,是一个名为孙达的墨家弟子发明出来,这是一种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效率也较高。
孙达犁的缺点也有很多,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也很笨重,需要两头耕牛才能使用,耕牛本就是稀缺牲畜,再加上农户本就穷,基本上没有多少钱,更没有耕牛,如何使用犁,也只有中上等人家才有耕牛和犁,不过农户虽没有牛和犁,却可以花钱向别家租借,在云华郡,租界云氏的牛和犁价格更是便宜到极点。
云逸要画的犁和孙达犁有很大不同,名为曲袁犁,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孙达犁这种直辕犁有很大不同。
曲袁犁将直辕犁的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分别为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云逸将曲袁犁整体画出来后,也将一一将曲袁犁的各个组成部分画出来,方便工匠们将其打造出来,图纸上已经明确标明尺寸。
云逸在前世曾经多次接触过曲辕犁,那种全身大部分都是木质的犁,那时的云逸本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家里有不少的农田,等到云逸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要跟着大人下地种田,到了农忙的季节,学校甚至会给学生放假,让学生帮着家里人,云逸亲眼目睹牛拉着曲辕犁是如何去耕地,也亲自去触摸过曲袁犁,曲袁犁算是云逸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东西。
云逸画出的曲辕犁和自己印象中的曲袁犁有些许不同,云逸需要让曲袁犁的制造程度更简单一些,有利于推广,甚至不需要畜力,人力就可以拉动曲袁犁。
云逸忙乎大半个下午,几近天黑才将所有的图纸都画完,云府的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上官玉玲已经向书房这边走来。
第二天早上,云逸便派下人带着曲袁犁的图纸前往城外庄园交给庄园管事田浩,让田浩安排工匠将云逸画出的曲袁犁打造出来。
云逸招募的工匠可不止有铁匠,也有木匠、石匠等,曲袁犁全身多是木头,少部分铁质,曲袁犁的大部分工序都需要木匠去完成。
第三天上午,田浩亲自带着三个打造好的曲袁犁来到云府,云逸只是看了几眼曲袁犁,就让田浩将曲袁犁和图纸送到云元恺府上去,云逸知道,只要云元恺看到这与孙达犁大不一样的曲袁犁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等到云元恺回到家中,看到三个曲袁犁后,再得知曲袁犁的来路,云元恺有些哭笑不得,云元恺心中已经明白,这曲袁犁是他的侄子云逸弄出来的。
墨家喜欢弄些奇淫巧技,被文人书生不喜,这曲袁犁不一样是奇淫巧技吗?
云元恺到不是认为云逸不务正业,毕竟云逸这样做能够解决一下云氏面临的粮食危机,不需要田浩说话,云元恺就知道云逸让人送来的犁比孙达犁好用,只是云逸是云氏的族长,以后注定要接管整个家族和云华郡,应该尽力避免和这些奇淫巧技解除,否则很容易被其他世家大族排斥。
云元恺决定找时间和云逸好好谈谈,让云逸不再整这些玩意,不过云元恺也认真看着曲袁犁,接着便让下人去试用曲袁犁,下人试用过曲袁犁后,认为曲袁犁比孙达犁好用许多倍。
云元恺了然于胸,遂命令云氏的工匠按照图纸多打造一些曲袁犁出来。
曲袁犁的名字还是曲袁犁,不需要再变成云逸犁或者云氏犁,要是曲袁犁用这两个名字命名,那云氏只会被世家大族取笑。
曲袁犁轻便,可以直接用人去拉,这对农户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耕牛价格太贵,农户都买不起,但是全身大多数都是木质的曲袁犁价格比较便宜,而且云氏想要推广曲袁犁,价格自然不会太高,甚至低于孙达犁的价格,在简单试用一下曲袁犁后,一些农户咬咬牙,将家中的老底翻出来,准备购买曲袁犁。
对于农户来说,若是手中多了人力可以拉动的曲袁犁,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开垦耕种更多的土地,就算是云华郡多贫地,数量可以压倒一切。
凡是能够买得起曲袁犁的农户都咬咬牙去购买曲袁犁,有些农户实在是没有多少钱,买不起曲袁犁,也寻找他人合伙,一起购买一部曲袁犁。
农耕的季节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