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社会考研实录
你想出人头地,那你就得先吃苦,别让曾经的思维去理解现在的世界,因为它并没有让你得到你想得到的。其实教育这东西,自古以来既是上位的“阶梯”,也是束缚思想的“围城”。那些看似借“阶梯”上位的,往往被视为家族荣耀与个人逆袭,但实则不过是上层社会更新换代的一环。唐太宗李世民曾望着汇聚京城、竞相赴考的士子,意味深长地笑道:“天下英才,尽入吾彀”。此中“彀”,就是罗网、是精心布置的“局”,意在广揽天下英才,悉数为己所用。直到今天这一逻辑依然存在。对于不是出身顶层的多数人而言,教育更多扮演的是筛选的角色。普通人所历经的教育,其核心并不是纯粹的培养与塑造,而是激烈角逐后的优胜选拔。从小到大,你的父母、老师、长辈都跟你说,你要勤勉、你要努力、要达到什么标准、要达到什么高分……这一切的背后,是代代相传“内卷”的缩影。他们从小也是被这样教育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卷,看谁卷得过谁。我出身不行,但是我能卷死你。卷完之后呢?一将功成万骨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以为卷就完了?别忘了,教育除了目的,还有功能。功能是什么?
我们当地有个学校,校门旁石碑镌刻的“以文化人”四字,是以文、化人,不是以、文化人。教育的背后就是文化,这就很厉害了。文化它不是知识,不是具体的技能,它是思想、是习惯。我记得某大师曾经说过:“多少多少年的习惯,才能形成那么一点点传统,多少多少年的传统,才能形成那么一点点文化。
文化的根基就是习惯之中,而且是集体习惯与集体意识。谈到我们的文化,你会想到什么?“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
俭让”、“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不成功则成仁。但是有意思的是,教育只教了你这些,“孔融让梨 “孟母三迁” 卧冰求鲤??”“凿壁借光”、“卧薪尝胆”等等吧。这些你都学了,全都是“孝顺、礼貌、努力、坚忍、勇敢、谦让”,都是温和的谦谦君子。当然,我并不是要说这些不对,而是强调不应该仅限于此。我们还应该读读“韩非子”的法治智慧、“荀子”的性恶论探讨、“资治通鉴”的历史镜鉴、“三国演义”的权谋较量、‘三十六计”的策略艺术、“儒林外史”的社会百态以及“官弈经”的官场哲学。世界不总是君子高义。苦难成人、岁月静好,它也有尔虞我诈、笑里藏刀、血雨腥风的时候吧。这个时候你怎么办?爹妈没教过,老师没教过,学校没教过,教育没教过,文化也没教过你,全看天赋和摸索,所以啊,一出社会就碰得鼻青脸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