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农村初中的名著教学方法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而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添加名著导读,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生活,提高学生的知识品位。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汇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绝妙教材。

然而农村地区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家无藏书,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应试等“先天不足”,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阅读计划制定

名著阅读计划须保质保量,既要保证阅读数量的“多多益善”,又要兼顾质量上的领悟与反馈,其次,计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应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采用多种形式检验学生阅读名著的成效。

初一阶段: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作品,以及一些篇幅较短的文学名著(《伊索寓言》、《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童年》、《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初二阶段: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初三阶段: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呐喊》、《巴黎圣母院》),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教师点拨与指导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曾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学生。

(1)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等“文化快餐”的学生来说,较长篇幅的作品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我们首先以教读课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

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尝试给学生作了个范例,根据课文的内容出示了几个相关的命题:如,“于勒”的作用;不要忽视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克拉丽丝的语言;文中若瑟夫的作用;“吃牡蛎”细节赏析;“变”中的“不变”;两个“狼狈”;小说中的“信”;说说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说说菲利普。由此,把握欣赏小说的方法:

其一,整体性品评,阅读小说后体会它的布局谋篇、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的妙处。

其二,线条式品析,从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描绘,人物心理的刻画,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诸多线条中抽出“一条”来咀嚼。

其三,美点式品评,挑细节认真欣赏、分析。介绍方法后让学生从模仿中学会深入思考,再进一步地挖掘小说的主题。

(2)统筹安排阅读时间 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

当然,教师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初中阶段阅读的书目心中有数。在日常的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可相机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不必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如学完《丑小鸭》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荒岛余生》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去阅读《鲁滨逊飘流记》学完《智取生辰纲》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阅读《水浒传》等。阅读由课内而课外,一气呵成,阅读节奏安排紧凑,无形中就挤出了阅读时间。

(3)精选作品激发兴趣 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著的学生不到10%,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还读不懂;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科幻小说《哈里波特》。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初中学生受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名著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不太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太高的要求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读《水浒传》,要求初中学生对书中众多的人物一一掌握,这个要求显然过高了。不如改成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他。然后通过开展“水浒英雄故事会”的活动,使学生对其他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

生动有趣的故事会,激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对于那些内容比较深奥,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名著,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的间接兴趣。如观看片子、分角色朗读、排练课本剧等。甚至邀请各班爱好读书的同学聚在一起交流近期读过的好书好文章,互相交换阅读书籍。

总之,教师的点拨指导,既应该确定班组群体的阅读目标、方法,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名著阅读的检验

阅读是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检验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读书知识竞赛

教师把学生所掌握的名著知识汇编成竞赛题,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知识竞赛活动。这个学期我所任课的两个班联合举办了“我与《三国演义》”知识竞赛活动。我总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是必答题。

第二是抢答题。(如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A、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张飞字翼德。B、“三英战吕布”,“三英”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C、“桃园三结义”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D、杨修是孙权手下的谋士。)

第三是评选最喜欢的人物。(结合事件分析)

第四是评古说今。(用今天的观点看名著中的人和事)

比赛规则:待主持人宣读完题目后方可解答。每组答对加10分,答错不倒扣分。答题时间为30秒钟。当必答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答错或答不出时,其它小组可抢答,答对每题加10分。后面两环节根据评委给分得分。在评选最喜欢的人物环节中,学生都能结合《三国演义》中精彩的战争和人物描写片段来分析,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长坂玻”、“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舌战群儒”、“单刀赴会”、“七步吟诗”、“空城计”、“失街亭”等。

通过读书知识竞赛,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华罗庚说:“历史上每一个发明创造家都离不开自学,光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是创造不出新的东西来的。”

读书知识竞赛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凯洛博士说:“家中有百科全书、杂志等读物,能促使孩子学业进步、热爱吸收知识。”

可见,加强名著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