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学生读名著
“名著”,顾名思义,是经得起时空检验而长久流传的文学作品,是历代先贤思想的结晶,创作的精华。在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中,“多读书,读好书”已提高于语文教学效果的共识。
学校传统教育需要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作品浩如烟云。上至先秦两汉,下至现代当代,哲学、文学、史学等各个方面的名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不仅反映了悠久的华夏历史,博大的民族精神,而且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美德,蕴蓄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思想教育的核心是:要向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这就要求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阅读传统名著,培养学生立志勤学、求索攻坚、尊师敬业的民族精神,陶冶爱国爱民、天下为公、团结友爱的民族情感,遵守谦虚礼貌、孝敬父母、律已宽人的道德规范。
如果能把阅读名著与学校德育并轨对接,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的一代新人,对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华夏文明,将产生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
中学语文教学需要
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单靠教材内有限的篇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刘勰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无数事例表明,凡是语文程度好、写作能力强的干部和教师,无一不是得益于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在校中学生语文成绩突出的,也往往就是爱读书、多读书的同学。作文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
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我国古代的私塾教学就是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四书五经,然后才由塾师开讲,解惑答疑。便是到了现代,好多作家成名也都得益于阅读。
冰心就曾讲过,她的初期写作,完全得力于古典文学;朱自清也说,书籍陶冶着他的心灵,使他获益匪浅,历经挫折而心志不灭。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可见,读名著,对学生的成才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高考是较好的指挥棒,考题反映了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体现了当代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然而从近几年语文高考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丰存在的问题是课外阅读少,阅读名著少,知识面窄。
如果学生读了大量中外名著,丰富了文化常识,增强了语感,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回答语文高考试题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从这一点讲,及早布置学生多读中外名著,使其在大量阅读中潜移默化,茅塞顿开,才是提高升学率的基本措施。
古今中外,名著之多,不可能一下读完。学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围绕一定的阅读目标,给学生列出本年度要读的书目。中学正处于各种知识能力打基础的时期,阅读目标可以是促进形成崇高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是结合教材的扩展阅读,也可以是结合校情班情的专题阅读。所列书目应分为必读和选读,精读和泛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
要建立阅读序列,从学生实际阅读能力出发,初中生阅读以中国的、现代的作品为主,高中生逐步向外国的、古典的扩展。古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故而说中学生读名著,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需要,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