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笔记整理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思维导图”是让你达成任务的工具

1 应用在工作

知识与能力没有绝对关系,能力却必须依赖知识的建立。

工作上的学习,是非常强调要有创造力的,从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到实际执行的所有程序,全部都要靠你自己张开眼耳,从环境中找到解决方法

我常分享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部电影都是一本故事书,每本书都是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阅读是一种了解周遭事物的行为,透过自主性阅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让个人生命发光发热。不要把“阅读”这个动作仅限于读书而已,阅读理解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人,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领导人的职位、地位越高,越要看书。家管、老师也算是一种领导人的角色。正因个人时间有限,只用个人经验做判断必有极限,所以才更要广泛地阅读、大量地阅读

我在大学时第一次见到思维导图,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Discovery频道上,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就是思维导图。

那个时候一台家庭计算机最便宜的都要五六万台币以上,笔记本电脑更可高达十万台币以上,印象中,那时还没有光驱,你大概可以想象当时的家庭计算机跟现在相比,有多古老了吧?

Discovery频道那时正在介绍当年的英国警政计算机系统,我看到那整个计算机屏幕画面就是一张思维导图,鼠标只要对着其中一个关键词点一下,例如,点选traffic这个字,屏幕画面就会显现出以traffic为中心主题的思维导图,再点一下,就可进入下一个系统层次了。

我整个震惊住了,这个系统真是好用!不仅可视化,还相当直觉化,同时又可呈现不同层次的逻辑脉络

于是我就试着把大学课本的内容,转换成英国警政计算机系统的画面模样。但我不懂该怎么画出一张正确的思维导图,坦白讲,当时真的是乱画一通,整个画面充满密密麻麻的文字。因为我不会抓关键词,也不知道该怎么浓缩关键词,整个画面充满了画过来又画过去的线条,宛如散乱在地上的毛线般。

我试着画了三张,但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与乱七八糟的线条。当时心中充满了挫败感:“我到底在画什么鬼东西啊?这种东西一点都不好用!”因为不懂而乱画,画不好就对自己生气,还怪罪思维导图不好用,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很蠢。

过了一年,我巧遇了思维导图的课程,这才知道并深深感受到画思维导图是有诀窍的,不是看过几张别人画的思维导图,就能掌握思维导图的个中诀窍

知道→做到→做得好,人的能力都是依循这样的阶段逐渐进步的。大脑所有的能力都是用进废退,都是锻炼来的。即使当年已经有功能强大的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我每天也必定要用手绘的方式画出三四张思维导图,来磨炼自己对于思维导图的掌握度纽约电子产品设计师Ryder Carroll也建议大家放下时髦的电子玩意儿,回归最基本的纸和笔,纸本笔记的好处在于多元化。应用程序往往架设出既定的工作模式,要大家配合电子软件,却未必配合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习惯,纸笔则更随心所欲。

当年初学思维导图时,为了要在各种领域上磨炼自己的思维导图技巧,我开始利用团体讨论时间来练习。安达裕哉著,王美娟译:《恒心效应:为什么职场成功人士都坚持做对的事?》,台湾东贩2016年版。书中提到,学校的学习和公司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学校的学习,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处理特定的问题。

会议记录(meet minutes)跟备忘录(memo)不一样,备忘录是用来记载会议上的要点与实况。会议记录不是逐字逐句地录音稿,要列出简洁清楚的重点,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格式,要视情况调整与增减内容,可以分成讨论型会议跟报告型会议。讨论型会议更需要专心听、简洁记录,要能分清楚主要意见与次要意见,有时还要写上后续处理的待办事项。

讨论型会议时,我不是负责做会议记录的人,但是我给自己的最高目标是做到“一边听,一边画思维导图”还要画得整齐精简,讨论结束后不用再重画一次的那种整齐度。

跟朋友喝茶聊天时,我也会一边听对方说,一边把讲话的内容画下来,很多朋友看我这么做都觉得很有趣,觉得我是真的很认真在听她们说话,不会觉得我是怪人。

出门时就用透明的L夹装着几张A4白纸,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我通通都拿来转换成思维导图,例如:

·别人交代事情时,把他说的内容画下来。

·被告知明天出门要带的东西时,把交代的内容画下来。

·收到E-mail如果有空就把内容画下来。

·听演讲时,把演讲内容画下来。

· 朋友向我诉苦时,把他说的内容画下来,并给他看,让他直接面对自己的烦恼,有时朋友会突然顿悟,了解自己思路上的盲点。

·突然灵感来了,把心中的想法画下来。

·打电话前,把想说的话画下来。

 

刚开始的几张思维导图,有些因为内容本来就不多,所以可能只会有一条脉络,或是一个关键词。更多张的思维导图是画得又乱又密密麻麻,属于“拿出去会见不得人”的视觉程度。

不过当时我心想,英国的教育理念不正是“Try & Error(尝试错误)”吗?我是初学者,做不好是应该的,我告诉自己现在正在玩一个游戏,游戏名称是“画出简洁与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我把画思维导图当成是闯关游戏,看看自己能在哪些领域上过几关?各种领域分别能达到什么程度

我从没想到,过关居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每一个领域大约画20张,该领域的思维导图就能达到我心中的最高目标。过了半年左右,我的思维导图技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游刃有余

这么轻松就过关的结果,人人都能做到,跟你的学历无关,跟你的小聪明或是大智慧无关,只跟你练习得认不认真有关。真正的自信,来自你从过去到现在累积“一点一滴的获得”。

我的学生,每一位都像我一样不怕画不好,天天画两三张思维导图的人,也是差不多20张左右就能在某领域达到精熟的程度,半年就能把思维导图任意运用到各个领域中

对所有的白领工作者来说,只要你的工作常会遇到以下三种状况:出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目前为止,我还想不到哪一种工作职缺不会遇到——你都必须要具备企划能力。

思维导图企业内训上,我也常跟学员说:“人生处处是企划。有了企划能力,走到哪里都吃香。因为好的企划者就是要来发现问题,同时也能解决问题的人。”发现问题跟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创新的过程。

企划并不难,就如同脑力激荡的四个阶段一样去做就好,难的是在企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的思考盲点了吗?详细步骤请见本书第5章第三节“用一张纸处理难搞复杂的问题”。

下图以“思维导图中的思维导图”,来表达出不同角度的思考模式。可由正中央的思维导图开始,以顺时针方向依序阅读,进而读取左上角的思维导图。右下角的思维导图内容,是用来额外补充说明进行企划跟计划时需要建构的目标设定心法。很多人分不清楚企划跟计划有何不同。企划是动词,要找出目标与方向;计划也是动词,要找出具体的步骤。企划书是名词,就像是地图与地图上的目的地;计划书也是名词,就像是路线图。所以先有企划,才会有计划,整个过程就像是先找到正确比例尺的地图并标记出目的地,然后才在这张地图上,把路线图标示出来。

2 应用在管理

在我刚踏入社会的头一两年,担任助理工程师一职,“助理”的意思是你的工作需要跟很多人接触,很多人的意见你都要听,也就是要服务很多人,很多人都是你的间接主管,但主要打考绩的还是只有一个主管。“秘书”的意思是你的工作只要以一个人的意见为主就好,也就是只要服务一个人,就是打考绩的那位。所以很多人喜欢当秘书,因为只要服务一个人就好。

因为我是从基层慢慢往上爬的上班族,从助理到小主管,再到副理,再到中华区总监,教学只是我的其中一项工作内容,多数工作的内容在于从事流程的改造。流程是由人来执行的,没有一家公司会有例外,所以我很清楚身处各阶段的工作者,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与瓶颈。

如果一个老板或是主管,希望找到总经理/执行长等级的员工,那请你付出总经理/执行长等级的工作条件与权力。如同这句流行语:“如果只给香蕉,就只能找到猴子。”

但是反过来思考,已经超越猴子等级的人才,一定会被提升工作条件的,因为任何老板或是主管都想要先看到“你先证明出你是个人才”,才会愿意给予人才的工作条件与权力。就算没有被加薪,你也会跳槽或是被挖角。如果你找不到比现在更好薪水的工作,或是没有人来挖角,表示你还没有发挥出更好的工作效果让别人看到。举例:岩田松雄被UCLA商学院的37000名毕业生选为“100 Inspirational alumni”(创新校友,日本仅有四人当选)。他曾被公司年轻女性质疑,认为请她们处理杂务,完全是因为她们年轻或是女性。当时岩田松雄的回复是:“我想你应该知道你的薪水在部门里是最低的。如果换算成时薪,更可以明显看出差距。清理烟灰缸或影印等工作,我当然可以自己来,但是我把这些工作交给时薪比较低的你们,我便可以空出双手去做附加价值比较高的工作。”

换个立场想,如果你是人才,却没有领到人才的工作条件,你的老板是笨蛋。如果你的老板是笨蛋,而你还不离职的话,那你就是笨蛋。

事实上,没有人是万能的,没有人是完美的,根据许多科学研究,在职场与生活上:第一,花时间并专注于发挥你的专长优点,比花时间并专注于弥补自己的缺点,更容易达到成就。第二,持续近乎完美的表现,关键秘密在于不断把天赋做细微的改良参考《发现我的天才:打开34个天赋的礼物》(商周2016年版)、《我,就是品牌》(漫游者2015年版)。我们可以从这三个线索来找到自己的天赋:我最渴望的、我学最快的、我最满意的。也可以由这个角度来思考:你在哪方面对于其他人来说,是茫茫众生中独一无二的人,别人会想要来请教你,那方面就是你的专长领域。但是太接近我们的人,并不适合告诉我们“专长在哪里”。因为太接近了,反而容易混入私人情感与期待,无法客观地来看我们的优点。

透过思维导图,你可以轻易地达到上述两项效果,帮你的思考聚焦,并帮你强化

从事教学工作后,接触各种领域的人才与公司,我深深感受到所有公司的问题其实都一样,都有A问题到Z问题,只是有些公司A问题比较严重一点,有些公司B问题比较严重一点。

公司内所有的问题,都源自两个核心点:员工天赋与人际问题。针对这两个核心,不管是公司或是个人,透过下图,只要不断地、周而复始地执行,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落实这些步骤,自然能将个人与公司的竞争力做出最大的差异化。

当年在我刚刚达到思维导图精熟阶段时,我跟任何人讨论事情,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把心中的思路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对方能更清楚地明白我要表达的事项,例如:

 

·这件事情的前提是什么?

·重点有哪些?

·哪些是主要重点?

·哪些是次要重点?

·我要传达给他的步骤或顺序是什么?

·要完成的终极目标?

·可能会遇到的限制条件?

·各项事务的截止日期?

 

当我成为主管后,在跟下属交办工作或讨论工作时,不一定在他面前一边讲一边画思维导图,也可能会事先画好思维导图。

跟下属面对面时,让他一边看着我的思维导图,一边听我说,他若有什么样的想法是我觉得不错的,就立刻把他的意见填入我的思维导图中,当我们讨论完成后,这张思维导图不就是我们刚刚完成的会议记录吗?我就让他拿去影印,复印件由他带走,原稿留在我这边,这样我事后要追踪事情发展,只要翻翻手上的A4大小的思维导图,就很清楚要向谁追踪哪些事项。

老师(teacher)这个字,就是从事教学动作的人,要有教学资格和背景的基本知识后,才具备有教学资格。就好像我们都会说中文,但不代表人人都具备教别人说中文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巧。

目前我的工作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培训老师”,我常在教室后面看老师讲课,一边动手画出他讲课的内容,焦点放在教学技巧与教学流程的优点与缺点上。当老师教完课程后,我会拿着这张思维导图跟他讨论,并且把这张图送给他留存,让他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想想。

同时,我也利用这种方式,以身作则示范给老师看,让他们明白我都可以做到这么精熟的程度,身为教学者,你也应该做到,这是你的本分。

3 应用在生活

我的专长在于:(1)分析、抽丝剥茧、挖掘细部差异化。(2)归纳、演绎、预防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常常在我离职后,我的工作必须由两个人或是三个人才能完成。

思维导图帮助我更快进行深度思考,检视自己的逻辑思考,透视自己的思考广度,进而将自己的两项专长做最大的差异化。

平时打扫整理房子,也能锻炼自己的逻辑力喔!

打扫时,不外乎先决定要丢掉哪些东西,留下哪些东西?

留下的这些东西中,哪些要放客厅的柜子上,哪些要放厨房的柜子上,哪些要放卧室的柜子上?

接着,哪些放在同一个柜子中,哪些要分开放置?

整个打扫整理房子的过程,不正是一直在训练我们整理归纳的能力吗?各位帅哥与美女,为了常常锻炼你的头脑,你不应该逃避打扫家里的工作,不是吗?(哈哈~)

邀请卡的主要目的写在中央主题处。邀请对象是最重要的,所以放在第一条脉。第二条脉写上这次年终聚餐的原因。第三条脉是举办时间。第四条脉是举办地点。第五条脉是由谁出面邀请。

除了平时买东西时用思维导图写购物清单、出游时用思维导图制作旅程规划,2007年我在大陆公司要筹办尾牙活动时,还曾灵机一动,用思维导图画出一张尾牙邀请卡的草稿,再交给下属结合一些照片,重新制作成更加漂亮的思维导图邀请函。

当时,这项创意让老板大为赞叹,要求我一定要把图档E-mail到台北给他,因为他可以用这张思维导图邀请卡跟台北的同人说:“思维导图,还可以这样用!”

当时的图档,含有许多个资料,我就不便在此公开展现,重新制作一张思维导图邀请卡如下图,让你知道思维导图,不仅超简单,也超好用!

2013年台湾正在疯迷日剧《半泽直树》时,我也赶了流行,看了第一集,我上瘾了,迫不及待想看第二集。看到第三集时,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半泽直树》的编剧这么厉害,让我不仅期待下一集,即使第一集又回放,我也愿意再看一次?

于是,我边看着《半泽直树》,边把剧情内容画成思维导图,就像是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一样。看了两集,我就抓到《半泽直树》的剧情脉络,虽整部戏分成第一部跟第二部,但每部的故事脉络是固定的。

第一部讲半泽直树在大阪分公司发生的故事,半泽直树大喊:“我一定会收回那5亿!”剧情就是讲述怎么收回5亿日元的过程。此段剧情布局依序是:

 

1.找到恶性倒闭的老板。

2.找到藏匿的海外资产。

3.找到隐匿的个人户头。

同时还要跟竞争对手——国税局——抢时间,看谁先抢到该公司的资产与现金。剧情想要传达的隐藏观念是“银行员的价值”。

 

第二部讲半泽直树在东京总公司发生的故事,半泽直树这次面临的问题难度加大,要想办法收回全部融资出去的200亿日元元,但该公司已赔掉120亿日元。剧情讲述怎么帮该公司弥补120亿日元,同时也让银行可以拿回200亿日元。此段剧情布局依序是:

 

1.帮该公司写营运企划书。

2.说服该公司卖掉视为生命的收藏品。

3.说服该公司卖股份,并帮该公司找金主来买股份。

 

同时还要跟竞争对手——金管会——抢时间,千万不能让金管会发现银行的缺失。剧情一以贯之的隐藏观念依旧是表达出“银行员的价值”应该是什么。

 

你别笑,我是职业病发作喔,认为我不好好地看电视放松放松,还一边看电视一边动脑筋。

透过这次的自我锻炼,我想告诉你,可以把思维导图用在任何地方、任何领域,思维导图随时随地都能帮你快速提升思考力。就看你愿不愿意,随时把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个问题,都用思维导图来试试看,一定会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快速成长

食谱:柠檬派

这是学员王慧上完第一天的思维导图课程后,回家看电视节目时一边动手画下来的思维导图。她告诉我,透过这样的方式,记录食谱的过程变得很有趣。画完后,对于制作甜点的过程,脑中的记忆是非常清晰且深刻的。

我用这个学员的例子来鼓励大家,思维导图是目前为止的所有思考工具中,我觉得适用范围最广的,几乎什么领域的内容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呈现。目前为止,我只发现计算步骤或是写计算机程序的语法,用思维导图呈现是毫无意义的,除此之外的领域,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提升思考的效能与效果。连数学观念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解决喔

思维导图还可以用在这些地方喔!

某次创意训练课程,我故意问学员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英文不好?”

学员:“因为没有机会讲英文!”

我问:“为什么我们没有机会讲英文?”

学员:“因为大家都讲中文,不用讲英文!”

我问:“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只讲中文,不讲英文?”

学员:“因为我们生活在台湾,没机会遇到讲英文的人,只要用中文就够了!”

我问:“为什么我们没机会遇到讲英文的人?”

学员:“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英语系的国家中!”

 

讲到这边,你应该发现了,学不好英文的答案是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英语系国家中。反过来说,正因为我们生活在讲中文的台湾,所以学不好英文,不是吗?

当然不是!

以上的完完全全是单一线性思考方式的结果。使用这种思考方式,很容易像刚才一样走入死胡同中,或是思绪一直处在兜圈圈的恶性循环中。

第二次上课时,有个同学给我看一张主题为“为什么我学不好英文?”的思维导图,因为牵涉到个人隐私,不好要求他授权让我在此公开。不过,你可以用“为什么我做不好××? ”为主题,画一张思维导图,或许会发现问题的真正核心。

英文学不好的迷思

4 应用在考试

我还是要强调一件事情——“要学力“学力”是我对“学习力”的简称。,不要在乎学历”。

学习过程就是这四个阶段一直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能力就在这过程中精进:阅读/听讲(输入)→整理数据→记忆重点(累积背景知识)→输出(下次在同领域的内容上,能掌握到更精准的重点。或是能写出、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阅读层面上,我一向都反对老师帮学生抓重点,这是现代养猪场的教育方式。把猪(学生)关好,把饲料(重点)准备好,猪只要张嘴(学生只要读老师的讲义或笔记),就能养得肥肥胖胖(学生考试拿高分)。

在标榜升学率与升学主义的学校里,老师把学生的升学率当成自己的教学能力,养猪场老师通常到处学习有什么教学技巧可以让养猪过程变得更有效率,再好的教学方法,在养猪场老师的手里也通通都走样了,因为一开始老师的动机就不对啊。

英国教育的“Try & Error(尝试错误)”的观念给我很多的启发。每年寒暑假,我在中小学的冬夏令营课程中,一律要求学生,自己抓重点自己思考重点间的逻辑关系,我身为老师的角色在于协助学生发现你自己的盲点→引导学生如何克服你自己的盲点→输出你自己的想法

写文章跟说话都是一种输出——台湾小学生通常不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初中生就开始很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常透过思维导图,来了解学生的思路,进而做到协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盲点→引导学生如何克服盲点。

这个话题暂时打住,因为本章节的重点不是要讲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活化教学。我是透过这个话题来告诉你:学习与教学是一体两面,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观念不良,老师教学能力再厉害,学生的吸收效果也会打折扣。

教学功力深厚的老师,当然可以帮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分不少。但是,人生不可能处处都找到这样的老师,否则你的时间会浪费在到处寻找老师上了。

再者,习惯把学习效果的好坏全押在老师身上的人,我要跟你说:“你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是为自己学,你应该要以锻炼出自己的自学能力为目标才是!”

思维导图,正是你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佳工具

我在大学时,彻底明白上课时的听课效率高,后面的复习就会轻松不少。学生务必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上课听讲的吸收效率。上课一边听,一边动手写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识,很多不补习却有好成绩的学生都是这么做的。

就算自己书写速度慢,而写得不完整或乱七八糟的,也不可以就干脆放弃不写笔记喔!因为做笔记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专注。笔记就算写得不完整或很混乱,依然可以加深对上课内容的印象。写得不完整的地方,可以利用下课时间问问同学或是老师,赶紧补齐就好。写笔记是一回生,二回熟,很多人的笔记都是越做越好的。

切记!复习绝对不是把课本上所有的文字再看一遍,最好的复习是回想。上完课后的休息时间,花几分钟先回想刚刚听到的主要内容,想不起来的地方就看看思维导图,这样就完成第一次的复习工作。

以下是中学生上完思维导图课程后,用学校课业内容所做出来的思维导图。如果你有小孩,我要告诉你,只要经过正确的思维导图教导过程,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不需要先经过老师对课文的讲解,通通可以靠自己阅读并掌握八成以上的课本内容。小四以下的孩子,除非是资优生,否则逻辑能力发展还未达到一定程度,仍须依赖成人的暗示与引导才能掌握八成以上的课本内容。

原本的课本内容是这样的,学生在课本上填写老师上课时额外补充的数据。

翰林版七年级社会课本。

回家后,透过思维导图把本文去芜存菁一下,只在思维导图中留下最重要的概念。

将社会课本内容画成思维导图。

复习时,当然就只要看这么少文字的思维导图,不用再翻阅密密麻麻的课本,也不用带着厚重的书本出门,只要带着薄薄的几张纸,这种脑袋轻松、身体轻松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1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2

大学教材:营养学。本图是我的另一本著作《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中所说的图解型思维导图,右下角那条脉,运用的技巧就是图解的方式。

大学教材:电子学1

大学教材:电子学2

公职考试中的内容1(结合图解的基本文字型思维导图)

公职考试中的内容2(结合图像记忆术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如何运用在考试上,另可参考本书第5章第六节跟第7章第三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