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5年讲座精选(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怎么寻找、复原真正的丝绸之路

侯杨方

侯杨方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态环境人文社科领导小组联合组长。曾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员副教授、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IUSSP)会员。研究领域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国经济史、中国历史人口学、清朝人口、人丁及其制度。近期重点研究“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战略。主要著作有《中国人口史》《盛世启示录》。

首次精准复原丝绸之路路线与重要目标

我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怎么寻找、复原真正的丝绸之路”,主要讲帕米尔。

丝绸之路有各种各样的意象。为什么要研究丝绸之路呢?对我来说就是兴趣,对社会大众或者国家来说,它可能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100年来,我们对帕米尔高原进行整体实地考察已经6次了,而且在世界上我们首次精准复原了丝绸之路路线与重要目标。什么叫精准复原?精准复原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传统路线的复原,包括丝绸之路,还有七大路线复原,我看到过很多论著,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一大堆地名罗列,中亚很复杂,我这个专业人士也看不懂他们的论文。所以,这不叫精准复原。我对精准复原的定义非常简单,根据我的研究成果,所有人都可以重复,这叫精准复原。

有户外经验的人很简单,你的GPS轨迹给我,我按照这个完全可以重复。你拍的照片,你看到的景色,我到那个地方肯定可以看到,这就叫精准复原。什么叫科学标准呢?就是重复检验,无论你证实还是证伪,只要重复体验那就是精准复原了。你不能重复检验,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你自己都没有走过,怎么叫精准复原呢?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下面讲讲丝绸之路这个概念。

丝绸之路定义很复杂,但是我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反向定义,就是非经玉门关、阳关和葱岭(帕米尔高原),皆非丝绸之路。只要这条路线没有经过这三个重要地标,那肯定不是。这是原初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这个词于1877年第一次出现,德语叫Seidenstrasse,翻译成英语就是Silk Road,翻译成中文就是丝绸之路。直到19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第499页第一次提到了“丝绸之路”这个词。他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呢?他总结了古希腊地理制,以及中国的《汉书·西域传》,画出一幅丝绸之路地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幅丝绸之路地图,是彩色的,有红色和蓝色路线。他的中文资料来源是《汉书·西域传》, 1900多年前的班固编写的。怎么写呢?很简单。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大月氏就是现在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交界阿姆河流域那一代,安息就是伊朗。)

“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南道、北道分别经过的地方就是玉门关、阳关或者葱岭。所以,李希霍·芬根据这个记载画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幅“丝绸之路”地图,并且把这个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

他的丝绸之路有非常严格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就是,公元前139年,张骞受武帝派遣,带着100多个随从,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中途被匈奴扣了,从大夏起程返回的那年是公元前128年,即丝绸之路元年。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有人说了,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原和那些地方都有贸易往来,丝绸之路早就存在。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作为地区性路线,可能一万年前就有了,只要有人类就有路线,但是能真正从长安出发,把中原与西域,与中亚、西亚连在一块,开辟一条贯通性的国际通道,是从张骞开始的。在张骞之前,中原内地的汉人没有人知道西域是什么样的,都是一种想象,像《山海经》,就是神怪的想象。张骞第一个到达了大月氏、安息,从这个意义上讲,丝绸之路开创于张骞。

在空间方面,原来顺着盆地,一个顺昆仑山北边走的,一个顺天山南边走的。到了隋朝,多了一条北道,就是新北道,顺着天山以北,就是现在乌鲁木齐那一带走的,所以隋朝又开辟了一条道。西汉时北道又变成中道,这就是整个丝绸之路的空间路线。

西海就是地中海和阿拉伯海。我为什么要复原帕米尔高原呢?第一,它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地标,西汉时两道都经过帕米尔高原,这是一个枢纽;第二,它的地形特别复杂,能把帕米尔高原复原了,其他路段不在话下;第三,丝绸之路上最艰险的路段就是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葱岭是怎么来的呢?

《西河旧事》记载:“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生葱,故曰葱岭。”

路途中长着野葱。葱对在沙漠中长期跋涉的商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补充维生素。玄奘1300多年前经过帕米尔高原,他描写的葱岭是什么样的呢?叫“崖岭数百重”。帕米尔高原上有很多山。幽谷险峻,恒积冰雪。一年四季全有冰雪,海拔高。玄奘当时没有海拔概念,但是他观察到了:寒风劲烈,多出葱,故谓葱岭。他又提出:又以山崖葱翠,遂以名焉。

山崖上面郁郁葱葱,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从沙漠地带过来的人,叫它葱岭。

帕米尔高原是几大文明交汇处,因为它是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通枢纽。公元前300多年前,亚历山大率领希腊的联军远征,一直打到了帕米尔高原西边的阿姆河流域,建立了《史记》上讲的大夏国,就是巴克特里亚,那边有很多希腊城邦。张骞看到了这个希腊王国。

巴克特里亚被大月氏灭了,后来建立了一个贵霜帝国,是希腊与游牧文化混合的国家。

现在帕米尔高原上帕米尔人的语言属于东伊朗语系,受到波斯文明的影响特别大。

汉传佛教从哪儿来的呢?它不是从青藏高原直接过来到中原内地,它是向西北,经过大夏(巴克特里亚),经过希腊人改造后,再翻越葱岭,传到新疆,再从新疆过玉门关、阳关到达中原。所以,汉传佛教是被古希腊文明改造过的佛教。你看敦煌石窟那种造像,实际上是古希腊的犍陀罗艺术,在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等地方影响很大。

历史上的中原文明在阳关、玉门关以内。“西出阳关无故人”,什么意思?就是出了中原就到达了西域,一个陌生的地域,它是几大文明的交汇处。青藏高原当时很难逾越,几乎没法过,而且佛教传到青藏高原,是喇嘛教,和汉传佛教不是一回事。

我们整个研究,首先得从资料入手,通过GPS定位检验,再建成GIS,这就是精准复原。

玄奘取经与丝绸之路

19世纪以来,西方地图上最后的一块空白在中亚,在帕米尔高原。此前没有人实际考察过,此后斯坦因、寇松、杨·哈斯本等非常著名的探险家留下了大量考察报告。

清代史料当中,出现了到帕米尔高原的驿道,中间还有地貌的描述,还有驿站名字。1873年英国考察过这些地方。

帕米尔高原,包括新疆,都曾经是苏联的军事势力范围,苏联于20世纪40年代才从新疆撤出,它画了大量的军事地图。边疆地区唯一靠谱的就是军用地图,因为它们一定要尽量达到最完善,为什么?如果有的道路明明不可以走,军队不知道,但是敌人知道了,你怎么办?明明不能走的地方你标注了道路,也是害自己的军队。一支军队可能因此陷入死地。

玄奘取经,过玉门关,后来经过高昌国(位于今日的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高昌国王特别崇拜他,想把他留下来,送给他很多钱,送他马匹,还给他写了很多介绍信,因为当时中亚地区的霸主是西突厥的可汗,他和高昌国王是亲戚,关系特别好。所以,玄奘离开高昌以后,向西北走。过了伊塞克湖,到了碎叶,拜见了西突厥可汗,统叶护可汗还招待了他,以国宴宴请,又派了一支骑兵保护他。

玄奘才华横溢,魅力十足,长得特别帅,大家非常喜欢他。到了印度以后,他到处受欢迎。他回来的时候,大家送了他很多经书,印度国王送给他一头大象,大象就背着经书回来了。他回来的路线,就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如果把玄奘的归国路线复原了,唐代初年,约1400年前的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也就复原了。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我建议大家好好看一看,特别有意思,它是完全超越时代的作品。同时代的那些作品,描写的地理情节都很简单,里面神怪传说特别多,但《大唐西域记》里面描写地理特别详细,比如方位、要走多长时间、地貌、他的感受,他都会写下来,《大唐西域记》实际是一个国家项目。

他回国以后,唐太宗接见了他,要求他把西域的情况特别是地理情况详细地写一部书,实际是出于政治目的。对从玉门关怎么通过、得到高昌国王支持的那些故事,玄奘一个字不写,因为高昌在他取经期间已经被唐军灭掉,变成唐朝的郡县了,唐太宗没兴趣了解,他要了解的就是唐朝军队还没有到达的地区,所以这本书叫《大唐西域记》。

到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人把《大唐西域记》翻译成法语和英语。为什么?帕米尔过去在地图上留下最后的空白,没有什么靠谱的资料,现在他们发现《大唐西域记》是当时最靠谱的资料,虽然过了1000多年,还是把它翻译成了英语和法语。

玄奘描写的细节特别精准,它有里程,比方他描写他要进入葱岭一段路程,就是现在的阿富汗北部昆都士,从此东入葱岭,到了达摩悉铁帝,当时达摩悉铁帝的都城在哪里呢?叫昏驮多城,就在阿富汗瓦罕河边,一个小村庄叫Khandud,发音完全一样。

达摩悉铁帝位于一个东西向的河谷,这条大河就是乌浒河,就是玄奘讲的缚刍河,是希腊语Oxus的音译,河南面的山是著名的兴都库什,玄奘叫它大雪山。这个河谷海拔低,只有两千多米,翻越葱岭之前,这是最后的农业定居地,大家可以在这里休养生息,补给,吃吃喝喝。玄奘到处看,发现达摩悉铁帝(就是缚刍河流域)有很多佛寺。玄奘经过的地区的记录特别珍贵,为什么?第一,之前没人在这个地方有详细记录。第二,唐朝初年,佛教在中亚地区是最后一抹霞光,一两百年后,阿拉伯人过来了,佛教基本被消灭了。所以玄奘的描写非常重要。

汉传佛教就是从这个地方传过来的。我到了一个佛寺,只剩基址了,后面有很多石窟,跟敦煌莫高窟一样,里面的壁画都毁掉了,玄奘描写的就是这里佛教最后的一抹霞光。

他顺着这条河继续向上游走,向东走,途经帕米尔河。玄奘这一段写得非常清楚:“国境东北……行七百余里至波谜罗川。”

他向东北走。波谜罗就是帕米尔,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帕米尔的记录就是玄奘写的。那个地方我去过两次,你问当地的帕米尔人这个地方叫什么,它的发音是波谜罗。东西长,南北窄。

“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他对重要的地理特征写得非常详细。

“地咸卤,多磔石。”地上有大片的白色盐碱地,有很多的砾石和卵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帕米尔的意思就是高山间的U形河谷,比较缓,有草场,有水。帕米尔这个词,英文是加s的,英国人开始问:这个地方叫什么?叫波谜罗,他就写了Pamir,它有很多这种河谷河川,大的总共有8个,其中的帕米尔高原海拔超过4200米,我们宿营过。

为什么玄奘夏天过来?夏天我们在那儿宿营,下午阳光辐射得非常厉害,空气很透明,气温到40度,宿营到晚上,大家都觉得非常寒冷,早上起来,挂在外面的毛巾被冻成冰棍了,达到零下十几度,温差特别大。现在越野车走波谜罗川一两天就过去了,但玄奘当时肯定有过这种“昼夜飘风”“寒风凄劲”的感觉。

玄奘还讲了一个重要的地标。“波谜罗川中有大龙池……其地最高也。水乃澄清皎镜,莫测其深,色带青黑,味甚甘美。”

这段描写非常重要,说明它有淡水,帕米尔高原有很多湖,有的是咸水湖,水不能喝。还写了什么?池西边发源了一条河流,池东边也发源了一条河流,他描写得非常经典,《大唐西域记》描写准确、简洁,而且很优美。玄奘确实不简单。

玄奘当时经过大龙池。我拍了很多大龙池照片,也喝了那里的水,是淡水,很好喝,因为冰川融水嘛。

过大龙池后他继续怎么走呢?他写道:“自此川中东南。”就是从波谜罗川出来以后,往东南走。他写的方向非常准确,因为古代商旅,没有GPS,包括旅程都会出现错误,但是方向不会错,否则肯定找不到目的地,这是毫无疑问的。

“自此川中东南”,千万不要怀疑玄奘的方向感,因为他跟着商队。

“自此川中东南”,从波谜罗川往东南方向的线路就是我复原的玄奘的路线。为什么只有这一条?第一,我亲自走过,问过当地的人怎么走;第二,我有苏联的军事地图,以前这里是苏联的版图嘛。

继续东南行,只有一个山口可以走,就是排依克山口。

考察帕米尔高原

丝绸之路到底怎么选择路线?第一,它不能太陡,通往排依克的山谷是整个帕米尔高原中最好走的路,当地的边防军很清楚,因为他们要巡逻,什么地方最好走,牧民也知道,在高海拔地区,一定不能太陡,否则驮货的动物很难翻越。第二,古代的商旅,《汉书·西域传》这样写:波河而行。一定要有河流、有水源,我不知道深圳市场上有没有帕米尔矿泉水,很贵,在上海要30块钱一瓶,它的采水口就在这条河下游的40公里处,上游的水更好。第三,一定要有草,因为牲畜背着丝绸过来,一定要随地随时有草吃,随时补给。第四,相对于山谷的宽度来说,水不能太多,否则从中午到午夜因冰雪融化涨水,行人会很危险。这四个重要特征它全部具有,所以这条排依克的路线非常好,这是丝绸之路选择传统路线很重要的标准,少一个都很难,过不去。

在帕米尔高原和边境考察有一个重要特点,你只要发现这个地方管控得最严,边防军最多,那一定是最重要的路线。他们守的都是山口,因为其他地方海拔六七千米,那根本不用人守着,你上去就是自找死路。

玄奘继续向东走,走到一个地方叫公主堡。在一个断崖顶上,大概比下面河流高出200多米,这是一个军事要塞,非常重要。玄奘怎么描写这个地方呢?叫做“极危峻”,三面都是90度断崖,就一面有坡度,我们上去过。当地向导说,一上一下要3个小时,我们不相信,这么矮怎么要3个小时呢?我们上去以后再下来,花了两个半小时,确实非常辛苦。

城堡上面是王室住的,一般老百姓住不了,怎么办呢?就在底下的高台上,这几年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就是朅盘陀国最早的都城。

玄奘继续走。唐朝,朅盘陀国都城搬向了北边,叫塔什库尔干,现在是深圳援建的地方,塔什就是石头,库尔干是城堡,就是石头城的意思。玄奘怎么描写这个地方呢?这个城“基石岭,背徙多河”,就是塔什库尔干河,在整个河谷中,唯一符合这个地方的就是石头城。

他在朅盘陀国生活了20多天,才决定继续走。有的学者认为玄奘不是走排依克山口,走的是纳兹塔什山口。我去过纳兹塔什山口。这条线路完全不符合东南行的方向,而是东北行。我们还要尊重玄奘本人的记录,我爬到纳兹塔什山口,翻越到塔吉克斯坦拍了一张照片。

这个山口海拔4500米,第一,方位不符合玄奘的描写;第二,它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不是丝绸之路的常规路线?它里面的河谷非常宽阔,我们4月去的时候全是大雪,夏天去的时候化雪变成了水,一片汪洋。纳兹塔什山口一到夏天就开始涨水,山口里面有几公里宽,出来的峡谷只有十几米宽,所有的水全部集中在峡谷口,波涛汹涌,非常危险。

这个山口在中国与阿富汗边境,叫瓦罕基尔山口。斯坦因后来认为玄奘可能走的是瓦罕基尔山口,因为这个山口比较好走,但是也不符合玄奘东南行方向,这意味着什么呢?玄奘走旅游路线,完全不是东南行方向,方位不符合。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为了拍《玄奘之路》,确定玄奘走的是明铁盖山口,在离山口还有好几公里的地方还立了一块碑——玄奘东归古道碑。如果玄奘是从明铁盖走到朅盘陀,那是北行,但玄奘讲的明明是东南行,而且也不可能途经大龙池,是不是?所以叫南辕北辙,完全是一个方位错误。明铁盖山口在清朝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山口,重要到什么地步呢?当时英印殖民政府要到喀什设总领事馆,外交官都是走明铁盖山口过来的,中国边防军就在底下检验他们的护照与签证。这就是明铁盖山口,海拔4700米,上面有铁丝网。

离开石头城怎么走呢?“城东南行三百余里,至大石崖。”唯一符合东南行方位及里程的就是乌古里亚特山口。玄奘说见到了大石崖。我们翻越了这个山口,果然发现了一座壮观的雪山,底下是一个断崖,整个视角几十公里长,非常壮观。这是帕米尔高原上很罕见的景色。

玄奘归国过程中,在葱岭中最艰难的路程就是坎达尔山口,坡度较陡,海拔超过了4900米。

玄奘过了大石崖,向东北走200余里外的奔穰舍罗一定会经过一棵大树,这是阿富汗杨树。新疆农业大学一个教授说,曾经在新疆发现一棵阿富汗杨树,多高呢?8米。但这棵大树可能有3000年历史,玄奘肯定见过它!

玄奘怎么描写奔穰舍罗呢?葱岭的东部,四面全是山围着,几千亩平地,就像在桶底一样,阳光照不进来,这个地方有一个村落叫阿依克日克,塔吉克语里是什么意思?月光稀少的地方。月亮照不进来,太阳也照不进来,群山环绕,符合这个地形地貌以及这个方位的只有一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大同乡,就是玄奘讲的奔穰舍罗。奔穰舍罗是梵语、古印度语,就是一个救助当地商旅的慈善机构。玄奘特别喜欢用梵语。他精通梵语,就是古印度语。他非常崇拜印度人。据《大唐西域记》载,他到过100多个国家,基本上一路上他都是骂,这个国家不行,人长得丑,这个国家没有礼貌,很落后,离开唐朝以后他都瞧不上,文明程度跟我们的国民差得太远了,但是他极罕见地赞扬了和田。为什么呢?这个地方像印度,所有标准都是按印度来的,人长得像印度人,风俗像印度,他觉得这个地方好。他是个性很鲜明的人。

玄奘走的路线有一个重要特征:水少,河谷开阔。但斯坦因把奔穰舍罗定在了石头城东北方向,这就不是东南行了。一开始我怀疑是他读的《大唐西域记》英、法译本有问题,核对后发现“东南行”翻译得没有错。他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非常有意思。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第二次到中国,从王道士手中骗取了敦煌文书。怎么骗的呢?他说他是玄奘的信徒,特别崇拜玄奘,一路上都是追寻玄奘的路线过来的。王道士恰好也是一个玄奘粉,二人一拍即合,谈得很开心,但你还得给点钱,最后斯坦因拿走了一大批敦煌文书,带到了大英博物馆。斯坦因确实非常崇拜玄奘,他是非常自负的人,智力和体力极强,70岁还翻越帕米尔高原。在当时的条件下太艰难了。斯坦因的脚趾都被冻掉了,所以他完全理解,比他早约1300年的玄奘牛多了,他当时还有专业队伍给他提供服务,他还有现代科学知识,而玄奘什么都没有,跟着一群人就走了,他每次经过他认为玄奘走过的地方,就在缅怀他,他在书中对此写得非常清楚。

开发真正的丝绸之路

下面讲什么叫真正的丝绸之路。公路与驴道不一样。公路走汽车,驴道走的是驴、马、骆驼这些动物,它们对路线的要求不一样。中巴之间有一条公路,叫喀喇昆仑公路,中巴边界有一个重要地标,即红其拉甫山口。但在过去只能在冬天走,为什么?夏天水太大。但冬天翻越帕米尔高原最痛苦,雪到腰深,驮着的动物过不去,那你走这干吗?因此驮货的动物走不了这个山口。丝绸之路不是旅游、探险路线。

下面讲为什么要实地考察。中国地图出版社是中国最权威的地图出版社,它标的公主堡,在一个绿圈的地方,公主堡真的在这个地方吗?肯定不是。实际上偏西了25公里。最危险的错误就是,它还画了一条不存在的公路,误导了我们,白白浪费一天时间,还要冒险。

像斯坦因这种权威人士,亲自去过了,也犯一些低级错误,有时候权威资料也不可信。

我做这个项目不是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因为当时还不存在,我从2012年开始谋划,2013年4月开始第一次考察,7月开始第二次考察,习近平主席在当年9月、10月才提出了“一带一路”。我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才做这种研究。

我们的考察产生了什么社会效应?可能会激发一大批社会人士关注丝绸之路,比如以前中国人旅游都是点卯式、签到式的旅游,到了某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点,对世界文化遗产一定要拍照,没拍照,证明自己几千块钱白花了。这种签到式旅游现在大家越来越不喜欢了。尤其年轻、中产一代,他们喜欢体验式旅游,比如亲自徒步或者骑着马走真正的丝绸之路,因为旅游一定要有故事,否则,看看景色,看多了就厌烦了。上海民企捐赠给我们上千万元,就是想开发真正的丝绸之路高端徒步旅游。

建立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

2015年五一前我结束了第六次考察。我们做了一个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套,而且都是根据我们实际考察的轨迹复原出来的。整个帕米尔高原的丝绸之路,包括每个重要山口,黄点就是重要地标,一般是山口或交通枢纽,你点开以后有照片,有经纬度,有海拔,你把这些信息数据输进去以后一定能复原,一定能重走。这就是精准复原,而且有地形匹配,网址很简单:http: //silkroad,fudan,edu.cn/

《光明日报》头版和《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整个丝绸之路。证明什么呢?第一,从学术角度讲,从纸面到纸面的研究大家不满意,很容易沦落成一种逻辑游戏,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走,你叫普通民众拿着这篇论文,怎么能找到这个地方?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二,从社会反响讲,对向往帕米尔高原的人来说,他希望重走,找到这个地方。只有论文、只有简图不可能。要将产学研结合,有企业捐助。

我觉得好的学术研究完全根据研究者的兴趣来做,这样你才会全身心投入,但是你的结果一定要是确凿的、可重复的、可落地的,你光停留在纸面上,其实是自娱自乐,对错谁也不知道,因为没法重复,但是地理可以重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