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视点
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思维方
【摘要】提出“自然国学”名称,很有必要。这有利于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然科学”方面的理念、思维方式、根本规律、研究框架等,有利于纠正我们教育中间西方思维模式、认识和理念占主导地位的偏向。中华传统认知模式是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的。以此动态平衡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就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体生命内外与身心的和谐。人类认识世界有两条并行的道路:一条是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另一条是用直觉的思维方式去认识。这两条道路,有共同性,有同样的准确性。不要用这个否决那个,也不要用那个否决这个;不要用这个解释那个,也不要用那个解释这个。要让它们并行发展,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认识世界的哲学。研究人文科学者常“囿于名相,死于句下”,研究自然科学者常“囿于数据,死于标准”,都不可取。中医或国医全面、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根本理念与思维方式,中医理论研究,特别是中医生态理论研究,应是“自然国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或者一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自然国学 科学思维方式 系统性 中华传统文化
“自然国学”名称的提出,在今天的背景下,对于提升“国学”这个概念的认识,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要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国学”方面的理念、思维方式、根本规律、研究框架等。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西方的思维模式、认识和理念;而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我们有另一套思维模式、认识和理念。今天,我们要强调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必须要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在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这样的过程中间,它的意义。
因为这种“直觉”的认识,是一种系统性的认识。世界、社会、自己,包括观念领域,都不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去认识的。我们今天讲到生态文明,它就是一个全局性的、整体性的、系统性的一种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生态的平衡和谐。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那种“直觉”思维,对于我们今天来认识我们的世界,认识我们的社会,认识我们自己,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也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直觉思维、整体观点,能够用动态平衡的思维方式来认识我们的世界,我们才能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够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够达到个体生命中间内外、身心的和谐。所以在今天,非常需要倡导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这样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这种科学,和西方理念中以理性认识为唯一标准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我们今天应该重新来认识它,这样才能够增强我们对于文化的自信。否则的话,我们总觉得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个落后的思维方式,是不可能用来正确地认识世界的。
我们现在在这里,也可以给西方思潮来做一个判定。西方从20世纪后期开始,越来越关注东方,特别是中国。中国古代的对于认识世界的一些观点,有很多西方的著作进行了研究。我想,其中有一部著作值得关注,那就是美国现代物理学家F.卡普拉(Frijof Capra)写的《物理学之道与东方神秘主义》(The Tao of Physics: An Exploration of the Parallels Between Modern Physics and Eastern Mysticism)。
他所谓的东方神秘主义,这个概念也非常明确,就是指的印度教、道教、禅宗。现代物理学,主要是指从相对论对到量子力学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本书就讲,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才发现我们现在看到的,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角度来认识到的这个世界,其实在东方神秘主义的思想里面,早就提出来了。只不过东方神秘主义是用一种直觉的思维方式,现代物理学是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可是二者达到的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具有一致性、相似性的。所以他非常激动地提出来讨论。
人类认识世界,有两条并行的道路:一条是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另一条是用直觉的思维方式去认识。这两条道路,对于认识世界,有共同性,有同样的准确性。我觉得他这个认识很有意义。而且他提出来;不要用这个否决那个,也不要用那个去否决这个;不要用这个去解释那个,也不用那个去解释这个。要让二者并行发展,结合起来,融合起来发展,形成一个新的认识世界的哲学。
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已经不是用从笛卡尔到牛顿那个时期的,用一种还原论的科学思想方法去认识的世界。因为我们现在要认识的世界,是一个系统性的世界,这就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新的思维方式里面,东方神秘主义占有重要的地位。F.普卡拉认为东方这些古老的、所谓的神秘主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持久的传统,其对世界的认识能够达到现代物理学的高度,说明其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有责任把我们传统文化中间这种通过直觉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梳理清楚,传承下来。比如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非常简单,非常明确,又非常深刻,就是我们的阴阳五行。阴阳的消长,五行的生克,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两个对立的方面,结合在一起,才成为一个事物的,这个事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消长的关系。
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分成五个方面。然后就看到这五个方面,是相生相克的,也就是关联在一起的,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离开你的“生”我就可能不存在,离开你的“克”我就可能会疯狂发展,就失去了平衡。也正是这种生克的关系,决定这个宇宙永远在运动着。
我们汉代的哲学家董仲舒曾经讲过一段话:“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后,必有表,必有里,有美必有恶,有顺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暑,有昼必有夜,此皆其合也。”“凡物必有合”,强调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两个对立的方面相合才能生,有前就有后,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内就有外。
试想一下,世界上哪有什么东西只有前没有后?哪一个东西只有上没有下?哪一个东西只有内没有外?其实相反的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称为一个事物。能够进入这一点,能够达到这一点的,就是科学的理论。
阴阳,我们过去都把它看作模糊、不精确、不明白。我想,为什么不明白?哪一个事物不是这样的?所以我就说,我们应该重新来认识我们传统文化中间这样简单明了、深刻的概念。我们一定要科学地理解这个概念,这样的概念是科学的。
有的时候,我觉得所谓的“神秘”,其实就是认为它没有定量,没有定性清晰的数据。可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我想恰恰也出在我们对数据标准的迷信。我们现在一切都在讲数据,都在讲标准。我最近跟我的学生们说,我最近想来想去,就是感觉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研究人文科学方面的,一个是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
研究人文科学这个领域的学者,常常犯一个错误。什么错误呢?叫作“囿于名相,死于句下”。名相是概念,所谓“囿”,就是被圈起来了,被困住了。“囿于名相”,就是被名、概念等圈住了或困住了。然后就是“死于句下”,被句子困死了。一天到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句话什么意思,完全忘了这个名词、概念,或者这个语句后面的真正的含义。这是我们研究人文学科的人,常常会有的,现在正在犯的毛病。
我们研究自然科学的,常常也会犯一个毛病。会犯一个什么毛病呢?叫作“囿于数据,死于标准”。一切都要用标准,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认为这才是科学,这才是对的。这一种标准、数据,有没有它的道理呢?当然有道理。需要不需要呢?也需要。但是如果被这个“囿”住了,死于这个标准,那问题就来了。
其实所谓的大量的造假、作伪,跟这个是分不开的。跟我们标准化的要求,跟我们数量化的要求分不开。要达到你这个数量,要符合你这个标准,可实际上我又做不到,那怎么办?造假。所以我们现在论文的造假、成绩的造假,到处都是。
所有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反思。反思我们传统文化里面整体性、关联性的那套东西。有标准,又不是绝对化的,这样一些概念,这样一些理念。我觉得它们对我们今天,从各个方面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也正因为如此,“中”字才成为东方文化中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我们历史上曾经有“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儒曰执中,道曰守中,佛曰空中”的说法。“中”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问题的原则,也是我们实践者的根本原则,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这个标准,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这也是我们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
所以我常常说,不要让中医的这个“中”,仅仅代表中国,如果仅仅代表中国,那我想最好叫“国医”。把“中”的含义真正体现,“中”的含义真正凸显出来,就是这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就是中正平和。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根本原则。那要做到中正平和,就要求整体地来看问题,要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人是一个系统,是不能还原到细胞的。这样来看,我们才能把中国文化的地位给凸显出来。
我们中国这种直觉的思维方式,也充分体现在中医里面。我们中医讲四诊:望、闻、问、切。我常常讲,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直觉思维方法下面的整体理念。
望、闻,是医者的直觉。我一看,一看你各种各样的情况,我就知道你身体上面哪一些部分有问题,内外有一些不好、不正常的地方。这是医者的直觉,医者能够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可以称之为神医了。那是不是医者的直觉,就停留在这一步呢?不是,所以他要闻,闻你的身,闻你的味,闻你的体气,闻你的肾气、舌气,听你的声音等。然后验证刚才“望”的判断对不对。
所以望和闻,形成了医者的直觉之整体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不能光有医者,还有患者。那么问、切,就是病者的直觉。过去医生为什么要反复地问病者,你哪不舒服了,怎么不舒服法啊,什么时候不舒服啊,持续的时间多少啊,这都是在探求病者的直觉,病者直接感觉到的东西。然后,病者叙述了他自己的直觉以后,够了吗?也不够,还需要验证,那就是切。通过切脉,通过脉的变化,来探测刚才病者自己的叙述,他的直觉情况怎么样,对得上对不上。
所以望闻问切,构建起医者和病者直觉之间整体的、有系统的这么一套理论,可是我们竟然把它给抛弃了。我们现在一切都要靠仪器,人的自信心完全丢失了。自己不再能感受到自己的健康状况,我们的健康状况要靠机器来判断,完全丢掉了人的主体性。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问题。所以有时候我就讲,人要为感觉活着,不要为数据活着。我觉得中医、国医,全面地、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理念与思维方式。我想中医理论的研究,特别是中医生态理论的研究,恐怕也应该是我们自然国学的一个重点,或者一个主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