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尚书孔传》虚词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选择版本。本书研究以清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中的《尚书正义》为底本,从文本的实际出发,以丰富的例证来得出相关结论,从而避免以偏概全现象的发生。
其次,从《孔传》全文的虚词语料出发,以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助词、语气词等六类为主线建立整体的《孔传》虚词系统,描写、统计、分析每一个虚词在小类中的分布、意义以及功能特点。
最后,对《孔传》虚词的每个类别进行统计,分析每个虚词出现的频率,并从功能、意义上,考察每类虚词在同一范畴内的规律与特点。同时,对《孔传》中所出现的虚词,将其纳入汉语史研究的范畴,揭示《孔传》虚词的语言的特点、规律以及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二)研究方法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从文本语料的实际出发,对《孔传》虚词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所谓定量分析,“就是将处于随机状态的某种语言现象给予一定的数量统计,通过频率、频度、频度链等量化形式来揭示这类随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规律性”。所谓定性分析,即“研究主要凭借的是研究者对材料的主观感受和判断”。在《孔传》虚词研究中,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对文中所有虚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并加以归类,进而调查每个虚词在整个系统中的具体使用频率,由此来确定该类虚词的语法特点,从而科学、客观地揭示《孔传》虚词的语言特点与规律。
2.描写归纳与解释分析相结合
在对《孔传》虚词调查、描写、统计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文中具体的实例和数据进行解释,从中发现其内在特点。同时,立足于语言的系统性,从词的个体与类别角度出发,分析每个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静态语义和动态意义。由此,揭示出《孔传》虚词系统的既相对稳定又不断演变的语言系统特点。
3.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相结合
在研究中,首先对《孔传》虚词作共时描写,呈现文中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助词、语气词等的具体数量分布、意义以及功能特点,揭示《孔传》虚词系统的真实面貌。同时,结合汉语史研究的成果以及上古、中古等时期的虚词语料,进而探究《孔传》虚词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