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前言

2015年的两会让“互联网+”一词迅速走红。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基本格局下,“互联网+”中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项目,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IBM公司智慧城市项目主管迈克尔·迪克森说:“互联网是前提条件,就像公路是公共交通的中心一样,互联网和水资源、天然气和电一样,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改变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改变了商业运转的方式。”

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是近几年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毫无疑问,所有的行业最终都将“互联网化”。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有梦想、有情怀的企业,都必须遵循互联网社会的逻辑做事。只有认清互联网时代的形势,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互联网+”生存方式。成立仅仅五周年的小米公司,堪称互联网时代的一匹黑马。它的崛起之路充满了创新与颠覆,集中体现了这个大转型时代的特色。

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原本是一家开发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它以“为发烧而生”的口号研制出如今如雷贯耳的小米手机。

2011年12月18日,小米1手机首次在互联网平台上正式预售。仅在短短5分钟内,30万台手机就一抢而空。在随后的几年中,小米公司都是业绩最辉煌的企业之一——其旗下很多产品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小米在2014年的第四季度创下了1660万部手机的销售量,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78.6%。小米在国内成为仅次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第四大互联网公司;在国际上,小米公司位列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前面四家分别为三星、苹果、联想、华为等实力派强企。

“小米现象”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奇迹,今后将在互联网经济史上留下创造性的一页。这家创业公司刚诞生时,舆论并没有预料到它会在两年后不断飞跃。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小米的未来充满了阻碍与危机,但小米还是在质疑声中保持了很强的发展势头。尽管小米在2014年的印度市场遭遇了知识产权官司,但痛定思痛的小米重振旗鼓,又向着印度等国际市场大踏步前行。

然而,在“互联网+”这个风口下,并非所有的行业都能像小米这样从中受益。受互联网浪潮影响最大的传统行业,几乎都面临被颠覆的严峻考验。不变则亡,但变未必能强。许多企业仅仅将“互联网+”片面地理解为电子商务,以为添购了互联网硬件设备,在互联网平台上开网店,就能与时俱进。殊不知,“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改造企业的运营流程与调整整个价值链,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打通所有经脉。这要求传统企业必须舍弃以传统行业为本位的思维,站在互联网整合传统行业的高度看问题。若是只将互联网工具当作企业耳目的延伸,而继续采用传统思维方式运营,企业还是会止步不前,这与“互联网+”的内在要求相去甚远。

为避免进入本末倒置的误区,传统企业应该向小米学习,运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捕捉未知的战略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淘汰了许多行将就木的传统行业,也颠覆了很多产业的传统运作模式,甚至连曾经在信息革命中如鱼得水的全球500强跨国集团,也可能因为错过战略机遇,被不知从哪里杀出的黑马给打败。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让未来充满了莫测的变数。高科技企业虽有先发优势,但也难免遇上像小米这样后来居上的“奇兵”。起步较晚的传统企业虽然有太多不足,但也可能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突破长期困扰自身发展的阻碍。总之,谁都有机会在“互联网+”这个机遇下获得成就。当然,前提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互联网+”模式。

如今天下万物互联,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被连入互联网。“互联网+”的对象,可以是互联网行业中衍生自身的新事物,也可以是传统的线下实体企业。从本质上说,互联网是改变人类生活与优化企业运营的主要动力。它让社会与企业从旧形态转化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形态,而小米的成长之路,就是一个破旧立新的缩影。

小米公司以智能手机发家,但它并不是按照传统手机商的办法来做事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黑马,小米堪称“互联网+”模式的典型。小米创始人兼总裁雷军一直对社会各界宣扬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他把互联网思维归纳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其实,这远远不足以概括小米“帝国”的发展之路,也不足以穷尽“互联网+”的奥秘。

小米将用户体验视为企业的生命,以不惜代价做好“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为目标。它专注于开发拳头产品,寻找全球最优秀的代工厂与供应商合作。一方面积极听取广大用户的意见和反馈,另一方面极力将硬件零售价格压低到接近成本价。再加上网上直销的销售模式,小米节省了不少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粉丝经济的效用,小米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小米真心真意地与用户做朋友,为“朋友”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为此,小米建立了业内规模最大的服务团队,并在多个城市设立了“小米之家”服务中心。通过多方努力,小米把用户转化为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粉丝团——“米粉”。在长期而深入的互动中,广大粉丝积极帮小米改善产品设计,宣传企业的口碑。可以说,这是小米能够实现腾飞的一个重要原因。

互联网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谁也预料不到明天会出现什么新的颠覆性创新。所以,小米把快速迭代也视为“互联网+”的一个法宝。

快速试错,快速迭代,争取比对手快一步抓住市场新机遇。尽管做不到次次命中,招招料敌先机,但小米依然在一步步迅速壮大。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颇具“互联网+”特色的运营方式。

小米舍弃了传统手机商与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种十分扁平的组织结构,从而大大加快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小米将权力交给各个项目团队前,花费大量时间在全球寻找高端人才。一旦发现了优秀人才,就会用高标准的待遇和十足的诚意来打动对方。正因为团队负责人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小米才能放心将权力下放给各个项目团队,让所有员工都以创业之心来奋斗。

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小米和BAT三巨头、乐视等竞争者一样,开始建设自己的生态链。

跨界整合资源在互联网时代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两个毫不相干的行业,也可能在一日之内被纳入同一个品牌旗下。随着跨界整合的不断加深,有远见的企业都致力于打造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商业生态链。这是各大企业角逐的焦点。可以说,谁能打造出更完善的生态链,谁就有望构建一个覆盖全领域、全纵深的生产服务体系,在未来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如今小米已经隐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帝国,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在这短短五年中,小米从无到有,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互联网时代的认识。由此可见,这匹“互联网+”的黑马,对于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借鉴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