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不可能,只是不努力罢了
你是否有这句口头禅:“我想做A,但是我做不到,因为B、C、D、E种原因。”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想实现某种目标,可是你在还没去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并给自己找了一堆无法实现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我嘴皮子不利索,做不了销售员。”“这件事情太难了,我不可能处理好。”“别人都不行,我当然更不可能了。”……对于这些问题,你可曾想过,你到底是不可能做成,还是你压根就不想去做呢?
我认为,所谓的不可能,只是不努力罢了。
当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的时候,李四光却带领着他的地质队找到了一个又一个蕴藏丰富的油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给了世界一个无比肯定的答案。当莱特兄弟在经营自行车行的同时,动手研制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的时候,人们都说“不可能”。但莱特兄弟经过不懈的努力,飞机终于上天了,并且很快成了时速最快的运输工具。莱特兄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其实这些都说明,很多事情之所以看上去不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消极地认定不可能而已。说到底,对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与其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想东想西,借口多多,不如排除固有观念的束缚,去行动,去尝试,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选择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做到。改变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做到。如果必要的话,在一开始就充分运用你的想象力。你永远不会为此感到后悔。你从前认为绝不可能的事情会在你面前发生,你从前认为绝不可能的变化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毫无疑问,你将获得一次重生的机会。”
事实上,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什么都会做,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才能具备丰富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许多成功人士不一定比你“会”做,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去尝试。谈个对象不知道合不合适,先谈谈试试看,真不合适再分开。接到新的工作内容,不知道能不能干好,先做着试试看……个人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每一次成功的开端都是一种尝试。当你真正开始做了之后,试着试着通常就行了!
N年前,我的朋友姜小松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一所重点高校的新闻系毕业了,但他却选择了一家广告公司去做房地产文案——这个和新闻不沾边的工作。在毕业之前,姜小松就已经在一家国家级一类媒体实习过半年,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工作业绩。毕业后,他要想在上海这个媒体众多的地方谋得一份记者的工作应该不是难事。可是姜小松偏偏选择了广告文案这个职位。同学们对他的选择颇为不解。不少人问他:“你没有学过广告,又不了解房地产,能做好文案吗?”
姜小松说,他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他觉得,在没有尝试过之前,真的不知道,至少是不能确定自己最适合什么。“生活和工作中的变化无处不在,无论如何,‘在一棵树上吊死’,决不会成为我的选择。”当时他看到房地产业非常火爆,市场很有前景,而且他对做广告策划和文案写作也情有独钟。既然如此,何不去试试?经过几次面试,姜小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个广告人。
谁知,第一天上司就给了姜小松一个“下马威”,让他在两天的时间内写一份关于某一新楼盘的宣传海报。当时无论是经验上,还是系统理论上,姜小松都处于一种相当匮乏的状态。这样的任务对于他简直难于上青天。但姜小松没有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推脱,而是答应上司一定做好这份海报。第一天上午他开始搜集这个新楼盘的信息,下午开始查询精彩的楼盘推广文案。无论是平面资料还是网络资料,于他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参考。晚上他写出了一份文案雏形。第二天上午,他主动和客户、设计人员沟通,描述自己的构思,询问对方的意见,这期间他多次修改、完善,最终交出一份富有创意性和思想性的楼盘推广海报,获得了客户和上司的一致好评。
梦想和现实是存在差异和距离的,排除偶然的不确定因素,多数原因只是因为我们不去做罢了。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就说别人不可能;我们什么都没去尝试,就说这事不可能。
讲到这里,道理已经非常明朗了。千万不要再推脱说自己不行,现在就马上开始纠正自己吧,具体就是把“我不行”改成“如果我努力,我就能改变”;把“那就是我”改成“那是以前的我”;把“那是我的本性”改成“那是我以前的本性”;把任何妨碍成长的“我怎样怎样”,改为“我选择怎样怎样”。
慢慢地,你会发现,你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小结:
凡事不要问自己能不能,而该问自己要不要。一旦确定你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就可以立即付诸行动,不必再找任何借口。因为当你愿意采取行动时,你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阻碍,也愿意投入足够的心血与付出来实现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