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聊天是两个人的事,你不要一个人负责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一位老先生对儿子说:“我这五十年没有跟你妈讲过一句话。”儿子诧异地说:“怎么可能,昨天我还亲耳听到妈妈在数落您的不是。”老先生说:“没错,这五十年你妈每天唠唠叨叨得像个关不上的水龙头,她从来没发现我没对她说过一句话。”
如果你不想成为笑话中那个可怜的妈妈,就记住两个词吧:双向、互动。
只要是沟通,一定是双向的,甲提出了他的看法,乙也发表了他的意见,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最后达成共识。否则,就不能说是有效的沟通,这样的人再口若悬河,也很难说他有口才。
有一次,在给一家大型国企做内部培训时,我让大家做一个情景模拟实验。我们用桌子做道具,员工小文扮演家具销售人员,员工林怡扮演顾客,他们开始了实验。
林怡先是绕着桌子走了一圈,还时不时拍拍敲敲,一副认真审视的样子。然后开口了:“这张书桌多少钱呀?”
显然,顾客的购买意愿比较强烈。小文也看出来了,连忙回答:“899元,我们这是最新款式,百分之百实木的。”
林怡还价:“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
“对不起女士,您也看到了,我们这款桌子的质量非常好,而且很受欢迎,是目前的畅销款,抱歉不能打折的。”
林怡又看了看桌子,还弯下身仔细闻了闻,然后皱着眉头说:“这桌子有味道。”
大家应该知道,新家具都会有些微刺鼻的味道,这很正常,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但是,小文还沉浸在刚才的问题里,对林怡的举动视而不见,对她的问题充耳不闻,而是继续游说:“这个价格购买,您一定不会后悔的。”
林怡又说了一遍:“这味道挺刺鼻的。”
小文这时候应该就林怡关心的这个味道问题做出解释,然而他只是说:“质量问题您别担心,我们的品牌在行业中排名第一。”
林怡说了一句:“行业第一的产品也有这么大味道吗?”说完拂袖而去。小文愣在原地。
然后我让大家讨论刚才这个场景,小文的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很快得出了答案:小文的问题在于,他看出来客户的购买欲以后,过于关注价格问题,后半段开始自说自话。其实林怡自己对价格并不是特别在意,她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味道上,但小文没能及时对林怡的问题进行反馈,林怡等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心中不快,或者感觉对方心虚而离去。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小文只需要轻描淡写说一句:“您也知道的,新家具嘛,或多或少会有一点油漆的味道,放两天就好了。您放心,我们的环保指标绝对合格。”这就没问题了。但他没有这么做,只说了自己想说的。由于他没有能够与林怡达到良好互动,这笔很有希望的交易也就泡汤了。
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小文总是这样与客户打交道,他的业绩很难有提高,自然也很难有更高的平台。
如果你是销售人员,和客户之间要实现有效互动,这不需要多说。但不管我们是什么角色,在跟另一个人交流时,都需要对方的信息反馈,否则,对话就变成了自说自话。
也就是说,即便你是领导,布置工作时,也需要互动和交流,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否则,信息的传递很难说是完整而准确的。
因为,在沟通这个动态的双向互动行为中,存在一个“漏斗效应”。简单来说,你心里想的东西如果是100%,那么你用语言表达出来时会漏掉20%,说出来的只剩下80%。
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知识背景、思维模式等原因,又会漏掉20%,变成60%。当他真正去理解、消化这些语句的时候,还会再漏掉20%,最后只剩下40%了。
所以,你自认为把问题表达清楚了,但对方有没有真正领会你的意思呢?那可未必。如果不跟对方确认,你们的理解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异,很容易闹误会。
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就是这样,他们往往漠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从而让沟通变得不畅,也就很难让事情顺利进展。这样一来,沟通的双方都很难有更好的平台。
想要摆脱这一情况,就得从“互动”做起。我有一位朋友,在知道了这一道理以后,回到公司进行了一番尝试,结果让他非常惊喜。
那天公司要开一个采购会议,讨论他们即将采购的机器,到底是德国货好,还是日本货好。依采购部的报价,日本的价格便宜,东西也不差,可是工程师却主张买德国的。
一开始,这位老板让工程师发表意见,工程师无精打采地说了几条理由。因为他知道,老板喜欢独断独行,什么事情早就打定主意,问他只是个形式。
如果是往常,这位老板肯定不会理会工程师的意见,会按自己事先想好的来做,然而今天他却说:“王工,我来重复一下你的要点,你看我说的跟你的意思是不是一样,日本制的机器,价格虽然便宜,东西也不错,可是将来如果出了问题,售后周期会比较长,说不定还会耽误生产时间。所以这样算的话,还是德国产的更划算。对不对?”
工程师没想到老板会这样说,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精神头明显不一样了,他进一步解释说:“其实他们的售后周期并不长,只是如果零部件出问题,总是需要现从日本运送原装的过来,这个时间比较久……”然后他还补充了一些自己的理由,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也加入了讨论,这个会议的氛围热烈起来了。
后来,我这位朋友跟我说:“我真没想到,效果那么好。”
是啊,凡是喜欢自说自话的人,都不会想到双向互动能让沟通达到多么好的效果,否则,他们一定会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