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Veritas.
真理。
——哈佛大学校训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一同坐落在剑桥市,该校成立于1636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毕业生中曾有八位当选美国总统,这是诞生美国总统最多的大学,同时也是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学校。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都曾在哈佛大学就读。比较戏剧化的是,他们都没有从哈佛大学毕业,而是选择了退学创业,并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业。
哈佛大学安能堡厅外观
哈佛纪念教堂
该教堂建于1932年,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哈佛校友而建立,是哈佛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哈佛大学的“魔法餐厅”和校友捐赠之路
初到哈佛大学的安能堡厅,人们总会惊叹,这就是《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礼堂啊。从初建为校友大厅再到今天的哈佛大学新生餐厅,安能堡厅已经走过了近150年的历史,期间大厅曾一度被弃用,后因捐款得以重见天日,并成为哈佛大学的骄傲。
几次到哈佛大学走访,几次和这座传说中的“魔法餐厅”擦肩而过。前两次去是暑假,餐厅不开放;第三次我让一位研究生带我进去吃饭参观,没想到这是本科新生食堂,研究生和博士生都不得入内;第四次我通过朋友找到了食堂的经理,终于走进了这家向往已久的学生食堂。走进大厅的一瞬间,面对高耸的穹顶、五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雕琢精细的蓝色天花板、古朴的木质桌椅,以及大厅两侧一件件让人赏心悦目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你会不禁想问,这真的只是一个餐厅吗?
是餐厅,也是博物馆
今天的安能堡厅最初是哈佛大学的校友大厅,建于1874年,占地近840平方米,是哈佛纪念堂的一部分。1893年的《哈佛毕业生》杂志曾这样记载它当年的热闹情形:“凌晨一点,学生们还穿行在哈佛园,争先恐后地赶到校友大厅,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夜读的地方。”
据记载,1900年的时候,这里每天的菜单包括14道汤、6份鱼、12道烤肉、6道野味、2道冷盘、6道蔬菜和10道甜点,菜肴非常丰富。后来,由于校园的中心向查尔斯河畔迁移,哈佛的每个住宿学院相继开放自己的食堂,校友大厅逐渐被冷落,并于1925年关闭。此后,大厅偶尔的开放主要用于举办宴会、舞会、考试和毕业典礼。
直到1996年,安能堡公司的创始人为了纪念他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儿子,慷慨捐资,修缮校友大厅,并将其作为大一新生餐厅投入使用,安能堡大厅也如老树新枝,续写传奇。除了富丽堂皇的环境和丰富的佳肴之外,这个餐厅同时还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博物馆。餐厅里收藏了20幅描摹美国内战士兵的油画、18面始于19世纪的花式玻璃窗和25件雕塑作品。雕塑原型包括哈佛创始人、捐赠者以及知名的教授和校友,其中就有美国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雕像。
今天的毕业生,明天的捐赠者
哈佛大学的安能堡厅能迎来第二春,得益于校友家庭的无私捐赠。事实上,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也是美国高校捐款制度的先行者。1638年,波士顿一位名叫约翰·哈佛的牧师(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在临终之际把他一半的积蓄700多英镑和400多本书捐给了当地一所名叫“新市民学院”的学校。1639年,马萨诸塞海湾殖民议会决定将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即后来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的捐赠传统由此延续至今,学校目前300多亿美元的基金均来自哈佛毕业生和社会各界的慷慨捐赠,这一基金也成为哈佛大学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4年9月,香港陈启宗、陈乐宗兄弟通过家族基金“晨兴基金会”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赠3.5亿美元,创下哈佛校史上单笔捐款金额之最。从一无所有的毕业生到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捐赠者,这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高校的校友会负责追踪校友的成长轨迹,搭建长期联系的通道。需要指出的是,捐赠行为并不是富豪的专利。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默默无闻的职员,无论是亿万富翁还是普通的工薪阶层,都将捐赠行为视为对母校的情感表达。校友会也尽己所能支持和帮助其他校友的个人发展,以维持校友和学校之间的纽带。
中国大学校友捐赠之路还很长
获取捐赠越来越被全世界的一流大学所看重,捐赠资金是保障大学学术自由以及财务安全的必要手段,同时也可以提升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和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最具权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就把办学资金来源以及校友捐赠作为评判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中国大学接受捐赠的行为也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在官方颁布的“985工程”大学三期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了“学校获得的捐款在学校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标。但总体来看,国内高校获取非政府财政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获得的社会捐款数额及其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与美国高校相比都要逊色很多。即便是位列国内校友捐赠排行榜首位的北京大学,25年来累计获得校友捐赠20.17亿人民币,还抵不上哈佛大学2015年度接受的一项个人捐款,中国大学校友捐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告别美丽的哈佛校园后,“魔法餐厅”、哈佛园、查尔斯河、校园书店,以及一座座雕像、一幅幅画作仍在我的脑海萦绕。哈佛的学生餐厅、公寓和图书馆都舒适、温暖,给人宾至如归之感。哈佛大学并没有宏伟气派的校门,更没有摩天大楼,学生从普普通通的铁门进进出出,毕业生从这扇不起眼的校门走向世界,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但是关于这座校园的记忆就像有某种魔法似的,让他们一生牵挂,不断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