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方寸之间的发展历程
信用卡,俗称“透支卡”,就是说用户不用先存钱,便可凭卡内的有效信用额度,享受先消费、后还款的超前消费方式。这样就可以让那些“月光族”继续消费,提升消费能力。有这样一个笑话,两个男人从酒吧里走出来,其中一个嘟囔着:没有它,没法过;有了它,也不好过!另一个男人深有同感,附和道:是呀,女人就是这样。第一个人大笑:我说的是信用卡。信用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经说过“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用”这一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中国民间商品交易中,常出现“赊账”等方式,“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就是一个例子。在古代,消费信贷的表现形式是高利贷。由于高利贷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在一些地方被政府明令禁止。从19世纪开始,西方消费信贷得到较快发展,1850年后,制造商开始将昂贵的高档商品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销售。
19世纪中叶,一名叫摩理斯的男子发明了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以标榜“先享受,后付款”的消费理念,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早期的信用卡由零售商、百货商店、石油公司、航空公司发行,发行的对象是企业销售对象,包括经常业务往来的顾客和有业务发展潜力的顾客。信用卡不仅能够证明顾客的身份,也是吸引和稳定顾客、提高营业额的方法。这种卡的收益远远好于预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套用。然而这种卡片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它只能在一家店铺消费而不能通用。
关于现代信用卡的雏形,较为公认的说法是1951年出现的“大莱卡”。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麦克纳马拉在纽约的一家餐厅吃饭,结账时发现身上没有现金。通达的老板解围说:“我知道你信誉一向非常好,下次来一起付吧。”这次尴尬的用餐经历,让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斯耐德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Diners'Club)。世界上第一家信用卡机构就此诞生。
按照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斯耐德两人构想,能够在商户与客户之间,创造一个提供付账服务的第三方。他们希望能够从商户那里获取一些费用以实现发卡机构的盈利,而不是从消费者那里收取费用,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他们向一些餐馆老板咨询是否能够支持这种做法,结果只有一个老板表示支持,而多数店家对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并不认可。虽然支持者寥寥,但麦克纳马拉与斯耐德仍坚持探索和尝试。两人将目标首先锁定在了曼哈顿的餐饮业,经过和餐馆老板们屡次艰难的谈判,他们终于说服一批餐馆接受了这种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些商户愿意尝试使用他们的信用卡。最早的一批客户是一批销售经理,他们很快接受了这种信用方式。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方便了解手下推销员应酬花销的支出,控制销售成本。在餐饮业打开局面之后,大莱卡很快普及到了旅游业等其他领域。至1951年,大莱卡会员已突破4万人,美国的很多主要城市都有接受大莱卡的商户。而大莱卡公司先替持卡人垫款,并向商户收取手续费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归纳起来大莱俱乐部的运作和盈利模式是:(1)大莱俱乐部与不同的商户签约,以确保大莱俱乐部发行的信用卡允许被使用,大莱俱乐部按照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7%)收取商户手续费;(2)大莱俱乐部向消费者发行信用卡以供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使用,大莱俱乐部收取持卡人年费(18美元);(3)大莱俱乐部向商业银行贷款,以向签约商户支付消费者赊账消费的资金,在持卡人归还赊账消费金额后,大莱俱乐部再将这部分资金归还银行。大莱卡推出不到一年,仅在1951年3月一个月,就处理了300万美元的交易金额,获利6万美元。到了1956年,大莱卡的年交易额超过了2.9亿美元,获利4000万美元。
1958年,美国运通公司推出了运通卡。与大莱卡不同,运通公司是美国的百年老店。它于1850年由快递业务起家,二战以后已是知名的大公司,其当时最赚钱的业务是通行于全世界的旅行支票,当时,许多银行已推出了银行卡,在运通公司擅长的旅游业领域,大莱卡也在积极扩张着市场。在此形势下,运通公司早有开展银行卡业务的打算,却因担心会影响其旅行支票业务而犹豫再三。
据说,当听说大莱卡正在计划设立一个像运通一样的国际性旅行服务网络,并要发旅行支票时,为了防止其对自己业务的蚕食,运通公司的总裁终于下定决心开展信用卡业务。不管最初的决策是如何达成的,运通公司凭借其良好的声誉以及广泛的客户群,很快在这项业务上打开了局面。在运通卡发行时,签约入网的商户便有1.7万多人。此后,随着美国旅馆联盟的15万卡户和4500个成员旅馆的加入,运通卡逐渐被美国主流商界所接受。
同样是在1958年,甚至早于美国运通公司,美洲银行也推出了他们的第一张信用卡。但美洲银行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而是在加州一个中等城市弗雷斯诺市(Fresno)进行了一个市场测试。美洲银行给弗雷斯诺市几乎所有的家庭寄去了总计6万张美洲银行信用卡。有别于以往只有少数富人可以使用信用卡,弗雷斯诺市的普通家庭也享有了这种卡片,且一夜之间有了几千美元可以支配。在测试的第二年,人们用美洲信用卡购物的金额就达到了59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5亿美元。
与大莱卡不同的是,美洲银行的信用卡增加了信用滚动功能。持有美洲信用卡的消费者,不仅可以像使用大莱卡那样付账,而且在月底收到账单时不必付清全部欠款。如此一来,卡上未还清的余款将自动滚入下个月。银行则收取这部分余款的利息,信用卡也由此多了一种盈利方式。事实上,美洲银行的信用卡集两种产品于一身:如果每月付清欠款,这种卡就和大莱卡一样,但相比大莱卡,持卡人还多一个选择,那就是可不还清全部欠款,让余款作为信贷开始滚动。美洲银行信用卡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信用卡用户的构成,而且其开创的“滚动信贷”的模式一直作为信用卡的核心特征保存至今。
图为全世界第八大的清真寺——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古兰径》中有这样写道:
吃利息的人,要像中了魔的人一样,
疯疯癫癫地站起来。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