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拜(《礼记》)
汉字身世小档案
■“介”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是人身披铠甲之形。
■周亚夫屯军细柳,汉文帝前去劳军,周亚夫只是作了一个揖,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汉文帝为之动容。
■“介”引申为介入,再引申为居中传言,遂有“介绍”一词。
“介”这个字今天不单用,常用于介绍、介入。“介绍”一词,意为居间沟通,使不了解的双方相互熟悉起来。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词来自一项非常古老的礼仪。
介,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象形字,中间是一个人,人身边的两短画代表护身的铠甲。甲骨文字形B,铠甲之形是四片。甲骨文字形C,这个人的全身仿佛都被铠甲给保护起来了。秦代石刻《诅楚文》中的籀(zhòu)文字形D,铠甲之形为前后两片。小篆字形E,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说文解字》:“介,画也。”许慎这是把“介”的本义当成界划之“界”了,其实“介”乃是人身披铠甲之形。古时的铠甲用皮革联缀而成,张舜徽先生说:“介之为物,分片相联,如鳞虫之有鳞介。”因此用联缀的两短画或四短画来象铠甲之形。“甲胄”指铠甲和头盔,古时亦称“介胄”。甲骨卜辞中有“多介祖”“多介父”“多介兄”“多介子”的记载,徐中舒先生解释“多介”即为“多块革相联之甲”。
《礼记·曲礼上》规定:“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拜。”“介者”即指披甲之人,披甲之人不依常礼行拜礼。“蓌(cuò)”是跪着但不至地,即蹲着。之所以“介者不拜”,孔颖达解释说:“戎容暨暨,著甲而屈拜,则坐损其戎威之容也。一云蓌,诈也。言著铠而拜,形仪不足,似诈也,虚作矫蓌,则失容节,是蓌犹诈也。”披着铠甲行拜礼,有损军威;如果披着铠甲像惯常一样行拜礼,看起来就像故意欺诈。因此“介者不拜”。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就记载了一则“介者不拜”的故事。周亚夫屯军细柳,汉文帝前去劳军,却无法进入军门,周亚夫传令之后方才入内,进入军营又不能驱驰,贵为天子也只能按辔徐行。到了周亚夫的营帐,周亚夫手持兵器,只是作了一个揖,说道:“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汉文帝为之动容,遂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致敬。
披甲之人是为了投入战争,因此“介”引申为介入,再引申为居中传言。古时,接引宾客并赞礼的人称“傧”,今天的婚礼中还有“傧相”,过去指婚礼时赞礼之人,后来指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当然也就是替新郎、新娘迎接客人之人;宾客的随从,负责替宾主传言的人称“介”。
据《礼记·聘义》载:“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此为诸侯国之间交相聘问之礼。上公派出的卿有七个传言的随从,侯、伯之卿为五个,子、男之卿为三个。“介绍而传命”,绍,继也,紧密接续。“介绍”即指传递宾主之言的“介”并列,相继传话,这是极为尊敬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