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航空母舰巅峰对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横空出世:美国“企业”号 VS 法国“戴高乐”号

美国是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它对这个革命性舰种的关注几乎与航空母舰的先驱者英国、日本同步。二战后,美国在航空母舰的建造和运用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Enterprise)号。该舰在世界航空母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核动力装置使航空母舰这个海上巨无霸拥有更大的机动性和惊人的续航力。不过,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建造技术相当复杂,造价也非常昂贵。除美国外,目前世界上只有法国拥有核动力航空母舰,但也只有一艘“戴高乐”(Char les de Gaulle)号,无法像美国一样大量建造。

“企业”号航空母舰3D模型图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3D模型图

■基本参数对比

舰体尺寸对比(单位:米)

满载排水量对比(单位:吨)

最高航速对比(单位:节)

舰载机数量对比(单位:架)

舰员人数对比(单位:人)

■建造背景概述

“企业”号航空母舰

1954年9月30日,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正式服役的消息轰动全球。随后,美国开始研制核动力水面舰艇。1957年12月,美国开始建造“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1958年2月4日,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建造“企业”号航空母舰(CVN-65)。1960年9月24日,“企业”号航空母舰下水,并于1962年1月正式服役,母港为弗吉尼亚州诺福克。该级舰原本打算建造6艘,但由于当时核动力技术不成熟、成本昂贵,导致它的造价极高,剩下的订单全部取消,转而建造“小鹰”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替代空缺。

“企业”号航空母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开始计划建造下一代航空母舰,以取代“克莱蒙梭”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在最早立项时,法国海军只希望建造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但随着核动力在美国海军和苏联海军中的普遍应用(不过苏联并没有真正建造出核动力航空母舰),法国海军也不甘落后,决定自主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新舰的建造计划由于法国政府的改选而一再延后,直到1986年2月才由法国国防部长签署了建造命令。在法国武器装备、技术部门以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协助下,法国船舶建造局终于完成了“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设计工作,并在1987年11月24日切割第一块钢板 ,1989年4月铺设龙骨。由于冷战结束和法国财政困难等原因,“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工期一再延误,直到1994年5月时才下水。2001年5月,“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正式服役,母港为法国土伦。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在港口中航行

传统上,法国海军会采取同时拥有两艘航空母舰的编制,以确保纵使在其中一艘进厂维修时,还有另一艘可以值勤。然而,由于“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造价过于昂贵,法国政府并没有兴建另一艘同级舰。相比之下,截至2017年底美国已经先后建造了12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10艘“尼米兹”级、1艘“福特”级),其中“企业”号航空母舰已于2012年12月退役。

■舰体构造对比

“企业”号航空母舰

为了获得更高的机动性,“企业”号航空母舰采用了类似巡洋舰造型的船壳设计方案,这让它成为世界上舰身最长的航空母舰。该舰采用封闭式飞行甲板,从舰底至飞行甲板形成整体箱形结构。飞行甲板经过特别强化,厚达50毫米,并在关键部位加装装甲。水下部分的舷侧装甲厚达150毫米,并设有多层防雷隔舱。该舰的机库为封闭式,长223.1米,宽29.3米,高7.6米。在斜直两段甲板上分别设有2座C-13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上设有4道Mk 7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升降机为右舷3部,左舷1部。

“企业”号航空母舰结构图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受限于法国船厂、船坞设施的尺寸,“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水线长度与宽度都与“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相仿,主要是靠着增加飞行甲板的外扩来增加可用面积。与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一样,“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也采用全通式斜角飞行甲板,而不采用欧洲航空母舰常见的滑跃甲板设计。由于吨位不到“企业”号航空母舰的一半,舰体尺寸也远小于“企业”号航空母舰,所以“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仅装有2座蒸汽弹射器。“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在设计时考虑到了隐身性能,舰体设计十分强调防护能力。该舰拥有完全符合北约标准的核生化防护能力,舰上绝大部分舱室都采用气密式结构。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结构图

■舰载飞机对比

“企业”号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空母舰最多可以搭载90架舰载机,正常情况下搭载60架舰载机,曾搭载的机型包括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维京”反潜机、C-2“灰狗”运输机、SH-3“海王”直升机、SH-60“海鹰”直升机等。“企业”号航空母舰的每部升降机一次可装载2架飞机,运行一次只需25秒。

“企业”号航空母舰搭载的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准备降落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最多能容纳40架舰载机,正常编制包括24架“阵风”M战斗机(必要时可增至30架以上)、4架E-2预警机,以及5~6架直升机(AS 365“海豚”直升机、SA 316“云雀”Ⅲ直升机、NH90直升机),在舰载机数量和种类上均不如“企业”号航空母舰。“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2座蒸汽弹射器交互使用时,每30秒就可让1架舰载机起飞,并在12分钟内让20架舰载机降落。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搭载的“阵风”M战斗机

■自卫武器对比

“企业”号航空母舰

由于建造成本高昂且严重超支,为了节约经费,“企业”号航空母舰服役初期没有配备任何自卫武器。之后,该舰陆续加装或改装了多种自卫武器,到服役末期时的自卫武器为2座Mk 29“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RIM-116“拉姆”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2座Mk 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其中,“海麻雀”防空导弹是一种全天候近程、低空舰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飞机、直升机及反舰导弹,而“拉姆”防空导弹是一种以红外线与被动雷达整合导引的轻型点防御舰对空导弹,用来拦截巡弋飞行状态的反舰导弹与其他具有威胁性的飞行器。

“企业”号航空母舰后方视角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仅配备近程防空自卫武器,最主要的装备是由ARABEL相控阵雷达以及垂直发射阿斯特(Aster)-15近程防空导弹组成的SAAM/F防空系统。舰上共有4组八联装席尔瓦A-43发射模块(2组位于右舷前段停机坪外侧,2组位于左舷飞行甲板中段外侧),装填32枚阿斯特-15导弹。除了SAAM/F防空系统外,“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还有2座六联装萨德拉尔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以及8门20毫米机炮。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发射“阿斯特”15导弹

■动力装置对比

“企业”号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空母舰采用8座西屋公司生产的A2W压水反应堆,驱动4台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蒸汽轮机和32个热交换器,动力装置总功率为210 兆瓦,航速超过33节。这种设计十分浪费空间,导致“企业”号舰身中段几乎被轮机设备占满。全舰总发电量为20000千瓦,此外还备有4台应急柴油辅助发电机。“企业”号航空母舰第一次更换燃料是在服役3年后,此间该舰航行207000海里,并于1964年进行了总航程30000海里的无补给环球航行。

高速航行的“企业”号航空母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与“企业”号航空母舰相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核动力装置更不成熟。为了节省经费,“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沿用2座与法国“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相同的K15核反应堆,但却造成了“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性能上的重大缺憾──动力不足,总功率仅150兆瓦,航速太慢。在海试中,“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跑出的最高航速仅25节,但法国坚称该舰拥有27节最高航速的实力。为了制造足够的甲板风力,让舰载机在无风带也能顺利起飞,现代化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多半拥有30节以上的最高航速。幸运的是,“戴高乐”号航空母舰配备的美制C-13蒸汽弹射器性能强劲,足以让重达22吨的舰载机弹射升空,多少能弥补航速不足的缺憾。“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每装填一次核燃料,能在海上运作约7年半时间。自1999年开始试航起,该舰的核动力装置便故障不断。2000年,2座核反应堆甚至出现了无法冷却的危险。

航行中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电子设备对比

“企业”号航空母舰

为了配合相控阵雷达,“企业”号航空母舰拥有独特的结构紧凑的方形舰岛,在舰岛的各面都能安装平面列阵雷达的扁形天线。该舰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技术,能比传统旋转式雷达追踪更多空中目标,1个圆形天线阵和4个平面天线阵能有效探测360度范围。“企业”号航空母舰配备了1部AN/SPS-48E对空搜索雷达、1部AN/SPS-49(V)5对空搜索雷达、1部Mk 23 TAS对空搜索雷达、1部AN/SPS-67对海搜索雷达、1部AN/SPS-64(V)9飞机进场控制雷达、1部AN/SPN-41(V)9导航雷达、1部AN/URN-25“塔康”导航系统、3部Mk 91导弹发射火控系统、6部Mk 95火控雷达等电子设备。

“企业”号航空母舰的空中交通控制中心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也拥有先进的作战系统以及侦测/电子战系统。作战系统方面,该舰使用的是法国汤姆森CSF公司新型的Senit 8系统,能同时追踪2000个目标,并全自动连接所有侦测装备与武装进行接战。其他电子装备包括1部DRBV-26D长程对空搜索雷达、1部DRBV-15C“海虎”E/F频平面搜索雷达、2部雷卡1229 型DRBN-34A导航雷达、2部萨基姆Vigy-105光电侦测仪以及2部“吸血鬼”红外线侦搜系统等。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右舷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