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辍学”
对于存在失业的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来说,社会秩序与教育体系中最尖锐、最尴尬的现象之一是“辍学”,年轻人想方设法地尽快逃离学校。在美国,35%的高中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自我放弃了。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离校年龄至少对于那35%的希望辍学的高中学生来说,就如同强迫他们增加服刑年限一样备感煎熬。的确,1962年《纽约时报》刊登了来自南卡罗莱纳州加夫尼市的一则报道:“四个年轻人因涉嫌一系列入室盗窃案而被送上地方刑事法庭。法官弗兰克·埃普斯(Frank Epps)在得知他们是辍学的学生后,决定给予他们两种选择:或者回学校继续读书,或者用铁链锁起来做苦工。四个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戴着锁链做苦工”。
理所当然的是,那些既有兴趣读书,又具备资质的学生,不应因为由于父母认为教育无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赚钱能力、不愿承担他们读书的费用,而被迫放弃他们的学业。哪里有失业,哪里的辍学问题就会引起关注,其原因恰恰就在于,教育没有给予那些辍学学生想要的赚钱能力。不过,辍学并没有使他们和他们父母的状况得以改善。
学生长期以来被接受教育有助于提升获得赚钱能力的说法所吸引。如果在学校学习足够长的时间,他们将能够胜任多种工作。这种看法只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个体可能觉得并不适用于自己——实际上,教育和工作之间的因果联系在任何情况下都并未建立起来。富裕家庭的孩子比来自条件较差家庭的孩子在校学习时间要长。然而,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经济前途更加光明到底是因为他们在学校待的时间更长,还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出身,这并没有定论。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时期,教育体系极有可能等同于企业的人事体系。二战以后,日本的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疲软的状态,但其高中、初级学院和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却在急剧增加,这就导致许多工作岗位大大提高了对申请者的受教育要求。那些原来只需受过初级训练就可获得的工作,现在则要求申请者至少中学毕业。原来是对中学毕业生开放的白领工作,现在只有大学毕业生才能申请。同样的情况正在世界各地发生。如果有一天美国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现在的高中毕业生一样多,那么现在要求从业人员需要有高中文凭的工作将会要求他们具备大学文凭。
如果一位雇主要在受过很多教育的人和受过很少教育的人之间进行选择,那么他更有可能选择受过很多教育的人。这不是因为受过更多教育的人更能胜任这份工作,只是因为这是一种简单的筛选申请人的方法。这种做法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一个人受教育越多,受到雇用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对于那些潜在的辍学者而言,仍然存在着一些疑问,那就是,这种联系的本质和基础是什么?——事实上,疑问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们不愿意为了一个以如此神秘的方式逐步积累才能得到的奖赏而每天忍受极其不愉快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