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科学理论是基层党组织的行动指南
政党的成熟首先体现在其思想理论的成熟。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事业取得成功的思想武器,党的基层组织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加强科学理论在基层的宣传和教育。
(一)科学理论是成就无产阶级事业的精神之源
在无产阶级政党创建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无产阶级才能在与资产阶级的残酷斗争中取得胜利。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指出:共产党人“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44)。他们认为,理论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1971:283),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它能够指导无产阶级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另一方面是因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44),而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45)。也就是说,共产党人的基本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际和现实生活,是对千百万革命群众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离开了这一基础,任何凭空想象出来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无法领导无产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只有思想理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够把分散的无产者凝聚起来,使其作为自觉的阶级从事革命活动,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人运动的旗帜。他在《怎么办?》一书中批评了“经济派”,并对他们提出的“反对正统”“批评自由”的口号进行了反驳,阐述了科学理论在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经济派”是当时国际机会主义派别在俄国的变种,他们要“反对正统”“批评自由”,意思是他们有对“正统派”批评的自由,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评的自由。其实质就是否认理论的作用,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指导地位。对此,列宁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自由是个伟大的字眼,但正是在工业自由的旗帜下进行过最具有掠夺性的战争,在劳动自由的旗帜下掠夺过劳动者。”“现在使用 ‘批评自由’一词,同样也包含着这种内在的虚伪性。”(《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2009:55)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与沙皇专制制度做艰苦斗争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就可能掉入深渊,不能自拔。“经济派”的错误主张就是要让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误入歧途。列宁明确指出:“先生们,你们不仅可以自由地号召,而且可以自由地走到随便什么地方去,哪怕是走到泥潭里去也可以;我们甚至认为你们应有的位置正是在泥潭里,而且我们愿意竭力帮助你们搬到那里去。”(《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2009:56)也就是说,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与“经济派”做坚决的斗争。另外,列宁针对“经济派”抛弃任何理论和否定理论工作意义的言行,指出:“臭名远扬的批评自由,并不是用一种理论来代替另一种理论,而是自由地抛弃任何完整的和周密的理论,是折中主义和无原则性。”(《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2009:69)在此,列宁还特别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2009:39)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理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还不成熟,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派别的斗争仍在继续;二是俄国社会主义者只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成功借鉴别国革命的经验;三是俄国革命面临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指出:“现在我们只想指出一点,就是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2009:71)
(二)用科学理论引领基层党组织发展
用科学理论引领基层党组织发展,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科学理论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599)这个理论基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无产阶级懂得: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使无产阶级真正懂得自己的历史地位,担负起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的新使命。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并在考察19世纪工人运动发展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深刻剖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无产阶级政党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广大工人的觉悟,领导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66),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最终目标则是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实现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完成历史使命,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52),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52),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存在的条件,同时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总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是党领导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内都根本不容讨论的问题。在党内讨论这些问题,就意味着对整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提出怀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2009:444)。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示的政党建设的一般原理,成为后来无产阶级政党创立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坚持科学理论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科学理论与各国实际的结合。在当时,虽然不少年轻的无产阶级政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但在实际斗争中却未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理论,出现了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这两种错误倾向一方面表现为不能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往往是片面强调某一原理,而否定其他原理,肢解马克思主义,这不仅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也导致了实际斗争的失误和偏差;另一方面表现为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认为只要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可以解决一切现实问题。对此,恩格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2009:583)科学理论必须结合各国的具体实际,“接受运动的实际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2009:560),其根本原因就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2009:691)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同样坚决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主张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他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2009:96)总之,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注重科学理论在基层的宣传和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们认为,先进的理论只有被广大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homine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2009:11)因此,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各种方式对工人阶级进行理论宣传,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他们的理论宣传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不同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国工人阶级中传播科学理论以扩大理论的影响力。二是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达深奥的哲理以便于群众理解和掌握。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009:181)三是充分利用资产阶级议会讲坛、报纸、杂志和书评等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本人曾于1842年10月到1843年3月担任《莱茵报》的主编,利用报纸发表政治观点,传播先进理论对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通过在布鲁塞尔成立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与各国工人协会和团体取得联系,进一步传播科学理论。
列宁提出了通过灌输向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意识的教育。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科学地论证了工人运动自发性与自觉性的关系,社会主义意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原理。他指出,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意识,而不能形成社会主义意识。社会主义意识是需要从外面灌输进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社会主义理论确实比任何理论更能深刻地揭示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奴役的根源,并为他们的彻底解放指明出路。通过社会主义意识的灌输,实现自发的工人运动向自觉运动的转变,大大提升斗争水平;也使工人阶级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最终实现奋斗目标而努力。二是工人阶级虽然与现代大工业紧密相连,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主观上易于接受社会主义意识,但最流行的、花样翻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却无孔不入地自发而又猖狂地迫使工人接受它。“原因很简单: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2009:87)因此,党组织要注重对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意识的灌输,使之摆脱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束缚和影响。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出要彻底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又称《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毛泽东文集》第1卷,1993:94)《古田会议决议》初步回答了在党员以农民成分为主的党组织中如何实现党员思想“无产阶级化”,实现思想上建党的问题。这标志着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针对当时党员队伍的成分主要是小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中存在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状况,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员不仅需要从组织上入党,更需要从思想上入党的观点。他说:“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毛泽东选集》第3卷,1991:875)我们的党“为要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而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毛泽东选集》第3卷,1991:875)。整风运动就是从思想上建党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胡锦涛,2012:50)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与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服务群众相结合,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为落脚点,使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