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寄养儿童家庭支持网络构建个案
指导与评析:王淑玲
工作人员:康嘉
实施机构: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一 案例介绍
(一)基本资料
郭某囡:女,2003年出生,出生时患有先天性脑瘫,后经检查属于肢体一级残疾。郭某囡的母亲已去世。郭某囡出生证、残疾证明、医保证明齐全。
郭某某:郭某囡的父亲,高中学历,城镇户籍,口咽癌患者,有低保、社保证明。
其他亲属:郭某囡还有爷爷奶奶,但两人的身体状况不好,照顾能力较弱。由于郭某囡身体情况的特殊性,爷爷奶奶没有抚养她的能力。
(二)案例的缘起
2014年,郭某某查出患有口咽癌,需入院治疗,患有脑瘫的女儿无人照料。2014年9月,郭某某将女儿郭某囡送到某儿童福利院寄养。
二 工作过程
(一)接案
进入儿童福利院后,郭某囡得到很好的照料。在院内康复人员的协助下,郭某囡的身体状况也有一点好转。但儿童福利院寄养只能缓解一时的困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郭某囡的家庭困境。为了改善郭某囡的家庭生活状况,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者以“困境儿童阳光驿站”为依托,对郭某囡及其家庭开展个案服务。
(二)了解情况,进一步收集资料
查阅了郭某囡的档案材料后,社会工作者随即走访了相应的楼层护理员、指导员,深入了解郭某囡入院后的身体状况和适应情况。经了解,入院后的郭某囡已经可以适应儿童福利院的集体生活,习惯了没有爸爸的陪伴,并且能按照院方的时间安排完成一日三餐和日常的康复训练,哭闹次数相比以前也有所减少。
随后,社会工作者又去医院探访郭某囡的父亲郭某某,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郭某某不时流露出把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寄养的愧疚感,并且很希望身体可以尽快康复,好将女儿带回家自己抚养。治疗期间,虽然承受着癌症治疗之苦,郭某某却时时刻刻牵挂着女儿,并会定期去儿童福利院探望。
在与郭某某交谈之后,社会工作者向主治医生了解他的病情。经了解,郭某某所患的口咽癌处于中期,若及时医治,癌细胞不扩散,郭某某有恢复的可能性,但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
(三)分析与预估
若要实现郭某囡重归家庭,父亲郭某某是必要条件,但目前郭某某正在住院治疗,因此,郭某某的疾病问题是社会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分析、整合多方了解到的资料,可以看出,困扰郭某囡及其家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郭某囡患有先天性脑瘫,存在智力和行为缺陷;
(2)郭某某身患口咽癌,存在生命危险;
(3)郭某囡家庭经济条件差,脑瘫和口咽癌对他们来说是很严峻的挑战;
(4)家庭支持网络单一,社会支持系统较弱。
(四)制订服务计划
1.目标设定
(1)总目标:帮助郭某某寻求社会帮助,解决其就医问题,让郭某某的身体恢复健康;协助郭某某为郭某囡联系申请社会救助,让郭某囡的脑瘫病情在社会救助下得到缓解;获得亲属的支持,帮助照顾郭某囡,让郭某某有时间和精力工作,为郭某囡回归家庭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让郭某囡能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及父爱。
(2)具体目标与工作计划:①协助郭某某寻求社会、政府及医院的支持,解决郭某某面临的就医困境,使其在社会的帮助下接受口咽癌治疗,并尽快恢复健康;②帮助郭某某为郭某囡联系、申请各类与脑瘫相关的政策支持、社会救助及康复机构,缓解郭某囡的病情,使其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③帮助郭某某寻求亲属的理解与支持,强化郭某某的支持网络,请求亲属给予照顾郭某囡等方面的帮助,让郭某某有时间和精力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2.理论依据
(1)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指出系统是由要素或者子系统组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要求在处理系统问题时注意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重视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母亲去世,郭某囡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因患癌症,父亲的角色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因与周围环境互动缺失,其家庭的社会支持较弱。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在解决郭某囡的家庭困境问题时,需促进郭某某角色功能的发挥,并协助增强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关注人的能力,强调人的内在价值,相信人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性控制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目的和行为方向。郭某囡的家庭由于贫困和疾病陷入困境,家庭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如果政府或民间组织能给予政策或资金、人力支持,增强郭某囡家庭抗风险的能力,他们的困境就可以得到解决。
(3)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互动和接触,个人身份得以维持,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等。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利用社会网络能力不足的个人、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郭某囡家庭因缺少社会支持网络,在陷入困境时孤单、无助。在解决郭某囡家庭的困境问题时,需挖掘和扩大其社会支持网络,一方面巩固已有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要协助其建构新的支持系统,以获得更多帮助。
(五)计划的实施
1.寻求社会帮助,解决郭某某的就医难题
社会工作者在征得郭某某的同意后,将他的事例向救治其的医院和户籍所在的社区、街道通报,呼吁相关部门伸出援助之手,给予郭某某及其家庭力所能及的帮助。
获悉郭某某的家庭情况后,经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街道的争取,其所在的医院同意缩减其医疗费用。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帮助郭某某办理城市低保、大病医疗补贴、残疾人补贴等各项手续的申报工作,并努力促成与辖区单位、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的结对帮扶工作。
最终,在社区、街道、医院等部门的帮助下,郭某某的手术正常进行,病情得到控制。
2.联系申请脑瘫救助,为郭某囡争取康复治疗与资金帮扶
“困境儿童阳光驿站”是“婴儿安全岛”的转型升级,其期望通过政策引导架起困境家庭与各类社会救助间的桥梁。社会工作者依托“阳光驿站”,根据驿站的服务手册,帮助郭某囡获得以下救助。
(1)市少儿医保,可以给予郭某囡脑瘫康复训练;
(2)城乡医疗救助,可以给予郭某囡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二次救助三种医疗救助;
(3)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可按照每人每年12000元的最高救助金额,为郭某囡提供康复训练;
(4)“七彩梦行动计划”,可按照每年人均13200元,给予郭某囡康复训练和矫形器装配补助(训练12000元,矫形器1200元);
(5)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可提供共计4800元的康复专项补贴;
(6)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启智基金”,可以给予郭某囡每疗程20000元的补助;
(7)省民政康复中心,可以为郭某囡提供康复训练,所产生的康复费用定额减免。
在这些社会救助政策、机构、资源的帮助下,郭某囡的脑瘫康复治疗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接下来就需要帮助郭某某巩固支持系统,为郭某囡创造可以在原生家庭生活的条件。
3.寻求亲属的支持,增强郭某某的支持网络
在与郭某某协商后,社会工作者在郭某某的带领下到其弟弟家拜访,意图获得其弟弟的帮助。看到郭某某在门外敲门,其弟弟说什么也不愿意开门。在社会工作者的劝说下,郭某某弟弟才愿意开门与郭某某对话。郭某某向弟弟述说了自己的困境,请求弟弟给予一些帮助,但弟弟以家中能力有限为由,拒绝了郭某某的请求。其弟媳甚至鼓动郭某某把郭某囡丢弃,以减轻压力和负担。
听到郭某某弟媳的说法后,社会工作者告知其遗弃未成年人是违法的,需要负法律责任;而且郭某囡与郭某某有血缘关系,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想办法去解决,不能将自己的孩子抛弃。
第一次与郭某某弟弟家的沟通以失败告终。社会工作者事后反思,发现在沟通过程中,郭某某弟弟的态度左右摇摆,郭某某弟媳的态度则十分强硬。于是社会工作者决定将郭某某弟弟作为沟通的突破口。
一周后,社会工作者单独去拜访郭某某的弟弟,将郭某某家庭的困境如实告诉他,并告诉他离开家的孩子非常渴望家庭生活,得到家庭关怀和温暖,对郭某囡来说也不例外,他作为郭某囡的叔父,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为郭某囡多考虑考虑;另外,社会工作者告诉郭弟,他们只需要在郭某某白天上班的时候帮忙照看一下郭某囡,并不需要其他方面的投入。经过这一轮交谈,郭弟告诉社会工作者愿意帮助哥哥,但还需要做妻子的思想工作。
有了郭某某弟弟的支持,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终于打开。几天后,社会工作者与郭某某再次到郭弟家沟通、交流。这一次,郭弟及其妻子都愿意给予郭某某帮助,帮忙照看小孩。
4.为郭某某提供脑瘫康复技能培训,提升郭某某的自助能力
社会工作者在向儿童福利院领导说明郭某某的情况后,院方立即做出规划:为郭某囡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为郭某某提供脑瘫康复技能训练,以保证郭某某可以随时为郭某囡做康复训练。
(六)评估与结案、跟进
在解决郭某囡家庭困境问题时,郭某某的身体康复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核心。随着郭某某身体的恢复,郭某囡家庭的困难也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逐渐解决。
一段时间后,社会工作者进行了家庭回访,询问、了解郭某某目前的情况:郭某某已经找到工作;白天自己上班时,郭某囡由弟弟帮忙照顾,晚上接回家,并给她做一些康复训练;按照社会工作者提供的社会救助信息,郭某某申请的社会救助已经到位,他们给予郭某囡康复上的帮助和资金上的支持;经过多次康复训练,目前郭某囡的身体情况已经有所好转,能借助外力站起来,能自己握着勺子吃饭,能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
曾经几乎要破裂的家庭又重新燃起希望,郭某囡也摆脱了被抛弃的命运,她的生命被赋予新的意义。
三 服务反思
解决郭某囡家庭困境问题时,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了生态系统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同时,以某儿童福利院的“困境儿童阳光驿站”为基础,并进行延伸、拓展,帮助郭某囡家庭功能重新得以恢复和发挥,让郭某囡能回归家庭生活。
(一)优点
(1)社会工作者以儿童福利院“困境儿童阳光驿站”为依托,给予郭某囡家庭帮助和支持。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郭某囡的困境需求与社会救助资源进行有效衔接,不仅满足了郭某囡的康复训练需要、填补了郭某囡康复治疗的资金缺口,还为社会救助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2)社会工作者协调儿童福利院资源,对郭某某进行脑瘫康复技巧和手法的训练、培训,让郭某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为女儿做康复训练,满足郭某囡的康复需求。
(3)在郭某某的身体恢复健康后,社会工作者建议他外出工作,以赚取能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费用。此举的目的是让郭某某实现自助,进而增强其家庭功能,保障家庭的正常运作。
(4)充分挖掘、发挥人性中善良的本质,促使亲属间能相互帮助,增强郭某某的家庭支持系统,减轻其照顾女儿的压力,为郭某某外出工作创造条件。
(二)不足
(1)郭某囡的支持系统比较单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只有父亲郭某某。而郭某某的综合能力及所拥有的资源都很有限,且存在健康风险,若其健康状况出现问题,郭某囡则极有可能再次陷入危机,成为困境儿童。
(2)在寻求郭某某亲属帮助的时候,社会工作者以强调郭某囡及其家庭的悲惨、困境为沟通核心,激起的更多是亲属的同情心。以同情心为支撑的帮助很脆弱、单薄,且极不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郭某某及其家庭再出现危机,如何获得亲属们的持续帮助,是另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
案例评析
当一个家庭陷入困境,且无力承担和解决生存、养育、教育和个人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时,政策制度的保障、社会各界的救助、亲属和邻里的帮扶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案例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开展社会工作。负责此案例的社会工作者以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人道主义素养,从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建构层次衔接的支持网络入手,既积极利用已有的政策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又针对性地创造、创新支持体系,达成了对外部环境的合理运用、改造和重建,进而促进服务对象个体的发展和提高,最终实现“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专业宗旨。
本案例属于个案管理的范畴,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需要整合、协调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儿童福利院护理人员、社区和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等专业人士的力量,共同完成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救助和帮扶。这也是社会工作实践在专业性、长效性方面的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的介入过程中,更多是凭着一己的热情,进行零星的、碎片化的工作,虽然当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正如其反思郭弟的支持所言,是脆弱且禁不住变故的,是短期且经不起考验的。而深层次来说,这种缺陷并不是该社会工作者一人造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即缺少完善、长效的保障制度和政策;现有的保障制度和政策往往各为其主,缺少联合和配套机制;民众对现有保障制度和政策的了解不够、使用能力不足;社会工作体系的工作人员缺少联合、互动的组织和机制;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实践训练不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