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向FDI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框架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 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重点与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等。

第二章,双向FDI与开放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相互关联的内在机理。作为本书研究的逻辑基础,本章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将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相结合,短期和长期分析相结合,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结合,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相结合,对双向FDI流动与宏观经济内部均衡、宏观经济外部均衡以及宏观经济内外共同均衡三个层面上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中国双向FDI的发展现状与宏观经济内外失衡演变及成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且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首先,梳理并分析中国FDI战略的历史选择及发展现状;其次,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具体分三个阶段详细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形成、特点及演变;最后,进一步探讨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加剧的内外成因。

第四章,中国双向FDI与内部均衡关系实证检验——双向FDI与GDP增长。开放条件下双向FDI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在关系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1982~2012年的宏观数据,分别对中国双向FDI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的趋势以及中国双向FDI流动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第五章,中国双向FDI与内部均衡关系实证检验——双向FDI与价格波动。双向FDI流动会通过资本项目收支、国际贸易和国内投资等渠道,从货币和实物两方面作用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在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多变量的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对1982~2013年中国双向FDI流动与国内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第六章,中国双向FDI与外部均衡关系实证检验——双向FDI与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的双向FDI流动对其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探讨发展中国家双向FDI贸易效应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对1982~2012年中国双向FDI的进出口贸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第七章,中国双向FDI与外部均衡关系实证检验——双向FDI与国际收支。双向FDI流动可以通过直接投资项目、商品贸易项目和收益项目等渠道,对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经常项目构成直接和间接影响。在影响机制分析的前提下,基于多变量的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就1982~2013年中国双向FDI流动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第八章,中国新型FDI战略选择与总体对策初探。首先,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关系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与反思;其次,提出构建中国新型FDI战略的六个转变,明确“限入引出+积极主动”的双向FDI战略模式的内涵;最后,分别从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两个方面,对于如何加快构建双向FDI战略模式给出总体对策建议。

第九章,东盟基础设施发展与中国“走出去”的目标选择。以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考察对象,将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与中国“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首先,全面阐述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系统地分析东盟基础设施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各行业的有效供给状况及投资需求发展状况;最后,深入分析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微观基础、宏观动因和战略支撑,以及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中国和东盟各自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十章,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可行性及对策建议。首先,在分析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体发展状况前提下,从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情况和完成对外工程承包情况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发展状况;其次,详细考察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潜力与相应的融资渠道和存在问题;再次,重点研究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最后,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 重点和难点

(一)拟突破的重点

双向FDI流动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相互关联的机理研究是本书研究的逻辑基础。通过双向FDI流动与内部经济均衡、外部经济均衡以及内外经济均衡三个层次的系统分析,最终阐明宏观经济内部失衡是引发FDI流入和流出的动因或根源,宏观经济外部失衡是FDI流入和流出的前提条件;反之,FDI的规模和流向会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对内外部均衡状况产生短期和长期影响。

双向FDI流动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相互关联的中国实证检验,是本书研究的核心枢纽。通过对双向FDI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价格波动、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状况等的相互关系进行经验实证,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态势的发展变化,一方面从宏观层面上为中国FDI流向和规模的动因、前提、效应给出客观解析和评价;另一方面也为今后中国双向FDI的发展和战略转型的动因、方向和对策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东盟基础设施发展与中国OFDI的策略选择研究是对在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框架下构建中国新型FDI战略模式的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以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考察对象,将东盟基础设施发展与中国“走出去”的OFDI战略紧密结合,在详细分析东盟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潜力和现有融资状况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对策建议。

(二)拟突破的难点

对开放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内外均衡状况衡量指标的选取存在一定难度。出于简化的目的,本书将国内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视为内部均衡目标,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汇率稳定视为外部均衡目标,尝试以GDP增长率和CPI变动率来反应内部均衡状况,以国际收支差额(包括贸易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和汇率波动来代表外部均衡状况。除了外在表象,内外经济均衡的深层次内涵不容忽视,如消费率、储蓄率、投资率的高低与宏观经济均衡之间的关系,需要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深入探讨。

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关联的中国实证检验是重点更是难点。将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关联用一个数理模型来构建几乎是不可能的,本书尝试分四个方面来实证检验,每一方面都需要将OFDI与IFDI统一设定在一个数理模型中,还要说明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部均衡或外部均衡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存在一定难度。为此,需要将数理模型与计量模型相结合,进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但是,“内外均衡”的含义非常复杂,除了一些外在表象之外,深层次的含义也不容忽视,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设定是否合理,实证结果能否很好地说明内在机理并反映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症结所在,有待于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