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制约因素
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条件,但是影响“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制约因素还很多,这将加大河南吸引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难度。
(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
1.河南对外经济严重凹陷
2013年,河南对外贸易依存度上升为11%,全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46%,与全国差距依然较大,这与河南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比例极不相符。较低的对外经济依存度使得河南难以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着外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外资利用效果不明显,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很少进入河南市场。对外经济发展的滞后不仅影响河南经济发展,还直接影响管理、文化理念等与国际接轨,不利于形成兼容并蓄、竞争开放的社会人文环境,这又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工业化水平不高,能够为市场提供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粗放产品,外贸出口没有强有力的工业做支撑,使河南经济难与国际经济融合,造成各产业缺乏对外开放的驱动力,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2.对外开放存在结构性矛盾
这个矛盾突出表现为外贸发展方式总体上仍比较粗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产品比重较小。服务贸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比重偏低。2013年,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值384.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64.1%;服务贸易进出口值36.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6.1%
3.吸引外资手段单一,结构不合理
在吸引外资的方式上,仅仅以增加优惠政策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手段。利用外资的结构不合理,牵动全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龙头大项目缺乏;跨国公司的战略性投资较少,特别是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缺乏。一是引资数量仍然严重不足,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量占河南省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高。二是引进外资的领域和项目对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作用不大,由于外资引进项目总量难上规模,投资项目档次不高;又因为所引进的低层次加工装配项目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对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有帮助,但其产品的国内市场饱和度一般较高,如果不能利用劳动成本的低廉优势将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前景极其有限。三是以外销为主的外商投资比例依然偏小,对外贸出口的促进作用较弱。
(二)后发地位带来的发展障碍
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后发地位,面临一些发展的难题和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河南是资源富饶、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两大趋势,使技术和资本在发展中的权重提高了,这对河南通过开发资源形成产业优势的工业化模式无疑是一个障碍。
第二,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制度创新的“先行者优势”,而地区间的经济竞争,经常会演变为地区间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竞赛,这就让河南走进了一个怪圈:吸引外资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又需要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大。如何走出这个怪圈,是中原崛起需要突破的另一个障碍。
第三,经济发展特别是在起飞阶段,资本和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化差异所导致的要素收益水平差异,一方面在中西部经济发展中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特别缺乏,另一方面这些中西部缺乏的要素不但不能从内部得到更多的积累,反而大量流向外部。这样的局面如果不能迅速得到扭转,河南腾飞就会欠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第四,长期以来,广大经济欠发达区域与经济相对发达区域之间形成了前者提供资源性产品、初加工产品,后者生产最终加工制成品的垂直分工体系。在这样的分工格局中,不论中西部地区怎样调整其产业结构,仍然是国内的资源生产地区、粗加工工业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原材料供应地;而东部沿海地区则是深加工工业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国内东、中、西部之间,外围与中心的区位分工格局很难改变。
(三)投资环境不优
吸引投资的不仅仅是硬环境,更重要的是当地的软实力。目前,河南投资的环境不优,有关政策制度透明度不高,修订不及时;对外商投资服务不到位,重引资、轻服务;行政收费多等都严重制约了河南的对外开放。
1.服务意识不足
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河南在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公仆意识较淡薄,“官本位”意识残留,没有真正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没有把投资者当朋友,主动地为投资者服务好,做他们的贴心保姆,往往只是停留在纸上和嘴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直接影响了河南的投资环境。当前,广州、杭州等城市已经开始对企业普遍开展“贴身服务”“代办服务”等“主动服务”,而河南仍停留在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审批时限等“被动服务”的初级阶段。
2.政府行政效率欠缺,缺乏管理经验
河南省政府机构庞大,管理体制落后,办事程序烦琐,管理职能分散,政出多门,人浮于事,管理服务部门对投资的审批手续、咨询服务、接待条件等方面还有明显不足,不能把投资者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受利益驱动,重收费轻管理,下面送审的一个报告等若干图章盖齐,会在政府部门历时几个月,其结果是权力部门化,部门个人化,个人腐败化,导致部门间互相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不少外企反映政府在规范行政行为、规划和管理经济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部门对政策执行不力,一些地方性收费项目太多,企业负担重;由于缺乏宏观的规划和指导,行业之间存在无序的竞争;个别地方办事效率低、服务差;有些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当地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反映了河南投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政策透明度不高,优惠政策落实难
政府一些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措施、政策信息、收费规定和标准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定,由于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开,宣传力度不够,企业不知情、不了解,常处于被动地位。市场分割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行政区划原因造成的市场分割,以及缺乏统筹协调,使得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矛盾和选择,不利于投资决策的形成。
4.法治环境不公平
河南省吸引外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多有发生,一些政府部门政策、法律法规和办事程序不公开或交代不清,执法标准不统一。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吃拿卡要以及“三乱”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秩序不尽如人意,还不能非常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市场发育程度缓慢
市场发育程度是对某一时期资源配置状态的一个客观描述量,即某一时期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在多大程度上是通过市场而不是国家计划手段实现配置的。市场发育水平越高,意味着政府干预越少,国内外企业将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促进河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1.各级政府依然掌握着一些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
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确定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时就已经明确,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在资源配置中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起作用,因为这种价格是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但是现在一些重要资源却不是由市场,而是由党政领导机关按自己的意图配置的。比如信贷资源,因为银行体系、金融体系改革没有到位,所以各级政府依然对于信贷的发放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再如土地资源,因为土地的产权不明确,依然是由各级政府自由裁量运用。
2.价格体系发展不完善
目前,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中,价格体系可以发挥较大作用,但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没有市场化,而是由行政机关定价或者受行政机关的影响,而行政定价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惯例压低价格,因为要素价格压低有利于国有企业降低成本并增加盈利,而价格的扭曲促使了以浪费资源的方式进行生产。从土地市场来看,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人为压低土地出让价格,结果就是鼓励企业扩张规模,大量土地被低效利用,浪费严重。由于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价格杠杆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
3.财力与事权不匹配
目前,我国的财税体制实行的是分税制,对经济收入方面的考核迫使各级政府追求产值的增长,去发展那些产值大、税收多的重化工业,或者是低水平的加工工业,而不是按照经济效益的标准去规划、发展产业。政府对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支出责任过度下移,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大约有70%落在县级及以下财政的肩上。这不但使提供公共服务的情况很差,而且使各级地方政府不得不提高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速度以便取得更多的收入。事权、财力的演变轨迹,取决于各级政府间博弈的程度、方式和手段。对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地区,即使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由于税源单薄,政府也无法组织与事权相匹配的财力。
4.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近年来,河南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主导经济发展的仍然是国有企业,由于产权的限制,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许多行政性干预,致使企业无法真正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