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交通运输服务研究框架
第一节 中国交通运输服务的多样性
一 路网可靠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将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战略目标,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设施网络里程从1978年的123.5万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879万公里(见表2-1)。
表2-1 我国5种运输方式线路长度
二 铁路网络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2013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万公里,居世界第2位。其中复线里程4.83万公里,复线率达46.8%;电气化里程5.47万公里,电气化率达54.1%。目前,铁路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和主要城市。铁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得到优化,运输限制明显减少,主要运输通道能力大大增强,基本打破了长期以来铁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
三 公路通车里程迅猛增长,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农村公路覆盖面明显扩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公路网的建设,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在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的同时,加快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整个运输网络的功能日趋完善,整体效率不断提高。30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数量之大、开工项目之多,举世瞩目。1988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高速公路发展尤为迅猛。1988年沪嘉公路建成通车,我国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1988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147公里,到1999年突破1万公里,到2002年突破2万公里。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国的路网结构和通行条件。目前我国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2位。
四 港口基础设施规模明显扩大,专业化码头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的基础设施规模明显扩大。1978~2013年,全国主要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从735个增加到31760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数从133个增加到2001个(见表2-2)。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包括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其他一般港口三个层次的港口体系,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五大区域形成了规模庞大并相对集中的港口群。内河主要港口面貌也有较大改观。在长江、西江干线、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建成了一批集装箱、大宗散货和汽车滚装等专业化泊位。30多年来我国港口在国内外经济、贸易、科技发展的环境下,逐步发展壮大,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和效益同步发展阶段。
表2-2 我国主要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
五 航空运输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航空运输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民航的投资,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航空运输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民航仅有162条短程航线、70个机场,国际航线里程为55342公里。2013年,国内登记的航线航班许可数量已占总许可数量的88.3%,管理局管理的航线航班许可数量占75.2%。涉及京、沪、穗三大城市的63条航线,每天均拥有至少12个往返航班,实现了“空中快线”。同期,国内旅客运输量排在前20位的航线平均承运数量已达6.35人,该类航线的竞争程度进一步加深,以此指标与美国相比,我国该类航线的竞争度更高,形成了一个国内四通八达、干线与支线相结合以及联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运输网络。
六 管道运输事业有了较大发展,长输管道建设粗具规模
2013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9.85万公里,是1978年的11.8倍。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和西北广大地区四通八达、输配有序的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输体系。全国100%的天然气、90%以上的石油通过长输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向炼油厂、化工厂及海运码头。“十二五”以来,我国的长输管道建设有了新突破,相继建成了一批长输管道,东北、华北、华东管网进一步完善。长输管道建设不仅在陆地上有所发展,而且也向海洋、沙漠延伸。
西气东输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开工建设,2004年12月30日全线供气,全长约4000公里。该工程是目前我国管径最大、管壁最厚、压力等级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管道工程,创造了世界管道建设史上的高速度。它的建成和运营,开通了横贯东西的一条能源大动脉,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