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总体运行特征
近年来,随着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的政策倾斜,对公共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标志性文化地标新工程在各地不断涌现,其运行机制及运行效果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目前,全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状态,运行机制在探索与实践中也不断创新,呈现出以下两大特点。
(一)政府管理模式在探索中创新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调对其管理运行进行新的探索,以打造新型的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管理模式。在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中,政府逐渐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方向,将政府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由以行政管理为主向以经济法律管理为主转变,并探索实行不同的政府介入管理模式。在工作方式上,积极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采用委托经营、政府力量采购、设施自主文化产权开发等方式,激活设施运行活力,扩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度,提高设施内部文化资源利用率。
一方面,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经营性文化公司生产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杭州市政府于2010年11月出台的《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把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纳入其中,目前正在审定《杭州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取代2010年的《指导意见》。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领域,杭州市在全国最早试行“公益性文化产品政府采购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以“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工程为抓手,由政府采购公益性文化产品,每年送戏下乡上万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也从2013年10月开始。2014年,北京在政府购买服务的目录中,也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其中,开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多元性支撑。在文化惠民服务中,北京市以向民营文艺院团购买文化产品的形式,组织百姓周末大舞台、周末演出计划等。2014年,北京市共有90家文艺演出公司或团体(其中74家是民营院团)参与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全年共演出1041场。
另一方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利用全国公共服务体系的网络,将有效的运行管理经验扩散至各个地方的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中,提升了地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效率。依托北京保利剧院的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保利集团的重点企业,其演出与剧院管理业务已经拓展至华北、华中、西南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成为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演出及剧院经营管理院线联盟。目前,保利经营管理着北京保利剧院等全国24家一流剧院。统一的管理原则,因地制宜的运行方式,构成了北京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也促进了大型剧院公益性职能的进一步发挥。2014年,北京大型体育场馆的演出数量比2013年增长87%,全年达到381场。2014年大型文化设施收入总票房也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大型专业性剧场收入为6.31亿元,大型体育场馆收入为5.57亿元,均比2013年略有增加。演出数量的增多和票房收入的稳步增长,体现出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机制创新对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
(二)市场化管理运行方式的引入
推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运行中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及市场化管理体制的引入,是立足于当下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加快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当下,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开始在市场化运作中进行了探索,很多设施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效。
1.现代理事会制度的引入
2007年以来,我国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在公共文化领域,深圳市的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广州市图书馆等单位均实行了法人治理试点。试点单位在建立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理事会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深圳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成为首批试点单位,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准备,2010年深圳图书馆理事会正式成立。深圳图书馆理事会被定位为深圳图书馆的议事和决策机构,负责确定深圳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深圳图书馆重大事项议事权和决策权。通过理事会制度引进了外部治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事业一体化管理体制,引进了“社会外脑”,拓宽了工作思路,决策视角更加多元。强化了资金绩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了社会沟通,借助自身社会影响力,通过与政府高层对话、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等多种方式,推广图书馆的行业价值,支持并促进图书馆发展。2011年,国家文物局曾发文要求“公共博物馆纪念馆要逐步实行理事会决策、馆长负责的管理运行机制”;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通过组建公共文化场馆理事会,引入社会力量,建立起理事会决策、管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督“三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以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彻底破解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率不高这一难题。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积极面向市场,探索现代理事会制度的建立。2014年,北京市部分区县积极探索现代理事会制度,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和皮卡少儿中英文图书馆、居民探索成立现代理事会制度,将社会力量和专业化社会团体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服务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委托专业公司或服务机构管理运行
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专业管理公司承担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特定管理岗位,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管理压力,又减轻了财政负担,同时强化了管理运行的效率。比如,2004年由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资10.8亿元建成的东方艺术中心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典型案例,当时通过全国招标的方式,最终委托由保利文化与上海文新报业共同组建的管理公司来运营,是国内最早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共文化设施,被称为“东艺模式”。目前运行良好,每年演出500多场,观众52万人次,以东艺为依托创立的“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的运作模式”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浦东在吸引社会专业力量运行公共文化设施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比如,三林世博家园文化中心由“屋里厢”民非机构来运营管理。此外,“十二五”期间在浦东区域内即将建成的曹路、航头等大型居住社区文化中心,将继续引进社会力量来实施专业化管理,以满足市民的多样性文化需求。北京市朝阳区在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方面先行先试。2014年,朝阳区图书馆与悠贝亲子图书馆、朝外街道图书馆签订《社会力量参与朝外地区图书馆运营合作协议书》,以委托的方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引入社会性机构,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