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效果和影响的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近年来,我国村庄整治呈现普遍化、加速化的趋向,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地方实践探索如天津市的“宅基地换房”、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重庆的“地票交易”和四川成都的“拆院并院”。详见“第一部分 总论”中的附录1。。与其他地区相比,河南省村庄整治的迫切性可能更强。

河南省历来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在现有农业技术和装备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河南省要继续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一个基础性前提。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河南省也已经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大省,城镇化和工业化也需要土地据有关资料估算,2010~2020年,河南省城乡建设用地供需差达到32200公顷,其中,以郑州、洛阳的供需差距最明显,分别达到了6190.9公顷和5801.7公顷。。为了解决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化”协调发展中的用地矛盾,河南省尝试采取村庄整治的方式,将农民迁移到新建的社区居住,然后把农民宅基地集中起来,统一整理复耕还田;村庄整治后所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人地挂钩”等制度安排,有偿调节到城镇使用“人地挂钩”是国务院针对中原经济区实施的特殊政策。《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有效破解‘三化’协调发展用地矛盾”。“人地挂钩”比“土地增减挂钩”的灵活性强。有关“人地挂钩”较为详细的介绍,参见第五章、第六章的相关内容。。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的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数量大、基础设施较差。村庄合并将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也会提高公共资源投入的规模效率。

但是,村庄整治需要社会、经济、法律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条件。而且,村庄整治不仅会产生前述几个方面的积极效应,也会引发一系列诸多连带、连锁效应,农民的就业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农村社会结构以及农村治理方式等多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开展村庄整治成了摆在河南省决策层和具体职能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2012年初,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成“土地综合整治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撑作用”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本书是该项研究课题的成果。

本项研究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展村庄整治需要哪些条件;二是村庄整治已经产生了哪些积极效果和问题;三是村庄整治对未来农村发展、农村治理、农民生计保障等方面有哪些影响。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村庄整治的个案调研报告。第三部分是农户案例。“第一部分 总论”中各章节的撰写者分别是: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一章、附录3,崔红志;第二章、第九章、附录2,李越;第三章,张军;第四章,朱宇峰、熊广成;第七章,刘长全;第八章、附录2,张鸣鸣;第十一章,孙翠芬。“第二部分 村庄个案研究”,共包括17个村的个案,其中个案1、2、3、7、8由崔红志撰写;个案15、16、17由刘长全撰写;个案4、5、13、14由张鸣鸣撰写;个案6、9、10、11由李越撰写;个案12由谈小燕撰写。“第三部分农户访谈个案”主要由参与调查的课题组成员及研究生撰写。全书由崔红志统稿。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承担了课题调研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农户问卷调查由课题组成员和聘用的学生共同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志雄、苑鹏、谭秋成、李人庆对本项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

崔红志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