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领导名录】
院长:赵民革(兼)
第一副院长:李本海
副院长:李永东 朱启建 刘晶志
张卫东
副总工程师:孙佳 周德光(7月离任)
院长助理:朱国森 郗钊(9月任职)
党委书记:刘力军
党委副书记:李本海
(谭子筠)
【综述】
首钢技术研究院与首钢总公司技术质量部、首钢技术中心为同一机构,是1995年国家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首钢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中心、研发推广中心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输送基地。首钢技术中心在2013年国家认定的88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名列第二,在冶金企业中排名第一。技术研究院负责全面推进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全面承担集团公司钢铁生产工艺技术质量保障工作,行使集团技术、质量和科研管理职能。下设科研规划处、技术管理处、质量管理处、技术贸易处、汽车板推进处、信息化管理处等职能处室,设有钢铁技术研究所、薄板研究所、宽厚板研究所、特殊钢研究所、用户技术研究所、信息研究所、理化检测中心。在迁钢公司、首秦公司、顺义冷轧公司、首钢京唐公司等基地派驻支撑技术进步的研发力量,按照多地生产和研发的需要,在长钢、水钢、贵钢成立首钢技术中心分中心,统一组织科技研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一级研发、多地分布”的研发体系。技术研究院在岗555人,拥有首钢专家45人、专业技术带头人38人,博士105人、硕士237人、本科140人,高级工程师148人。
2013年,技术研究院坚持依靠技术创新,调结构、降成本,完成院五届一次职代会确定的计划任务。采用“先算后干、干中再算”的组织模式,着重优化产品结构和盈利水平,完成产品推进的指标。迁钢、首秦、京唐、顺义冷轧年产“推进产品”996.8万吨,其中高端、领先产品307.7万吨,增收47.3亿元,超计划0.5亿元,增利18.3亿元,超计划4.7亿元,完成15亿元的年度目标。学术交流70场,发表科技论文143篇,有5位国外著名专家到首钢进行交流。
(谭子筠)
【重要会议活动】
1月25日,技术研究院五届一次职代会通过李本海所做的题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提高首钢转型发展实效做贡献》的报告。首钢副总经理赵民革参加大会并讲话。
3月14日,首钢科技大会召开,赵民革做了题为《依靠科技创新,提高首钢转型发展的实效》的报告。
4月7日至9日,首钢参加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春季理事会会议,会议内容为换届选举理事、国际钢协总干事和会长报告、2012年财务审计报告以及审核2013~2016年预算、不锈钢论坛主席报告以及区域钢铁市场展望等。
5月6日至10日,台湾中钢总经理宋志育等19人赴首钢京唐公司参加第三届首钢总公司与台湾中钢技术交流会,会议交流热轧薄板技术、冷轧薄板技术和煤气发酵制乙醇技术。
5月21日至24日,首钢参加中国金属学会在鞍山召开的“第二届汽车用钢生产及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
8月9日,技术研究院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9月14日,首钢参加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
9月24日至27日,首钢参加第九届国际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大会和第二届亚太涂镀层大会联合会议。
10月6日至9日,技术研究院代表公司参加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国际钢协第47届年度会议,主题为钢铁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0月22日至25日,首钢参加中国金属学会第9届第5次理事会议及第9届中国钢铁年会。
11月14日,首钢总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汽车用钢联合研发中心总结会召开,北科大作“汽车用钢最新技术进展”学术报告,首钢报告汽车用钢联合研发中心总体合作情况及设想。
11月21日,首钢总公司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工钢联合研发中心”总结会召开。
12月19日,首钢总公司与东北大学“宽厚钢板联合研发中心”总结会召开,东北大学作“2011协同创新的思路和关键共性技术”学术报告,技术研究院报告宽厚钢板联合研发中心总体合作情况及设想。
(谭子筠)
【科技成果】
首钢获得国家科技项目2项,项目资金1506.6万元;“北京市能源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北京市科委认定;“管线钢优秀创新团队”入围北京市国资委创新团队支持项目,获资金支持50万元。取得科技成果124项。其中,技术研究院36项,8项达到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17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上级科技奖励12项,其中,“超大型高炉高效低耗技术集成”等3项获得冶金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专利申请583项,获得授权专利289项,其中发明专利104项。发明专利“热风炉定风温控制系统”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企业技术秘密190项,其中,企业绝密级4项,企业机密级25项,企业秘密级161项。首钢总公司获得北京市首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单位”。
(谭子筠)
【质量品牌】
首钢新增行业“金杯奖”产品10项,“金杯奖”总数35项,其中3项产品获得“特优质量奖”。迁钢、首秦、京唐、顺义冷轧“金杯奖”产品产量566.7万吨,同比增加145.4万吨,占总产量的24%。九大重点产品产量649.7万吨,同比增加162.9万吨。其中,汽车板产量176万吨,同比增加54万吨,市场占有率15%,汽车板首次出口6.6万吨;管线钢118.2万吨,同比减少11.7万吨,市场占有率24%,连续四年国内排名第一;电工钢108万吨,同比增加33.4万吨,市场占有率16%,国内排名前三;耐候钢77万吨,同比增加2万吨,市场占有率24%,连续两年国内排名第一;汽车结构钢49.9万吨,同比增加12.2万吨,市场占有率20%,国内排名第二;冷轧专用钢52.7万吨,同比增加37.4万吨。
(谭子筠)
【新产品开发】
技术研究院组织57项研发储备产品的工业试制,其中37项实现商业供货,供货量24万吨。累计实现商业供货的板材牌号数量586个,占总数量的70%,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乘用车用热轧高强钢CPW800、高Al成分体系的镀锌DP600等产品取得突破。实施短平快项目117项,完成75项。其中,迁钢二炼钢转炉滑板挡渣改造实施后,挡渣成功率100%,铝铁合金吸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首秦超快冷一、二级过滤系统改造”实施后,提高钢板冷却均匀性,钢板冷矫直比例减少6.2%。“顺义冷轧酸轧作业区离线检查站改造”实施后,检查效率由5卷检查1卷提高到3卷检查1卷。
(谭子筠)
【挖潜降成本】
首钢三地钢铁业高炉焦炭负荷5.15,入炉焦炭367千克/吨。国内高炉焦比指标排名中,迁钢3号高炉排名第三、京唐和首秦高炉均并列第四位。三地吨铁成本降低55.5元。钢铁料消耗1083千克/吨,比上年降低千克/吨。推广低Ni生铁合金化、异钢种连浇等低成本冶炼技术,全年实现效益3616万元;钢轧一体化技术降成本,0.8系数16.5毫米卷板X80中Mo、Cu、Ni等元素含量均控制为0.15%,产生效益3700万元;4300系统生产的Q690和X80等钢种的合金含量继续降低,实现效益656万元;为车轮钢用户定制焊接个性化解决方案,380CL轮辋焊接接头微裂纹率由15%降至1%以下,实现效益1222.5万元。组织首钢提出合理化建议7958项,实施4557项,为产品开发和降本增效发挥作用。
(谭子筠)
【技术支持】
技术研究院为钢铁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支持长钢实现31种非主流矿和复合膨润土的生产应用,产生效益1.1亿元;炼钢少渣、双渣脱磷工艺取得突破,高碳钢脱磷率平均88.32%;线材月产量5000吨,硬线钢和合金焊线形成批量生产规模;连浇炉数10炉;具备月产4万吨四线切分低成本小规格HRB400钢筋的能力。支持通钢打通电转炉—精棒产线工艺流程,实现普通碳结钢、合结钢的批量生产,解决轧钢耳子和尺寸公差问题。
(谭子筠)
【质量月活动】
9月,技术研究院围绕全国质量月“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质量强国梦”主题,制订首钢“质量月”活动计划,组织全集团开展“质量月”活动,主题是“关注过程质量、降低质量成本”,围绕主题宣传质量法制、质量管理方法、标准、计量、认证、检测技术等知识,夯实质量工作的群众基础,营造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提升“首钢服务、首钢品牌、首钢创造”综合竞争力,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降低质量成本。
(谭子筠)
【工艺技术研究】
首钢重视工艺技术研究,年创效益近5600万元。技术研究院组织炼铁专业开展配煤、配矿研究,斯坦达煤、南非粉等高性价比原燃料得到应用。炼钢专业推广低Ni生铁合金化、异钢种连浇等低成本冶炼技术。轧钢专业围绕切边量进行攻关,切边量降低3毫米;钢轧一体化技术降成本,0.8系数16.5毫米卷板X80中Mo、Cu、Ni等元素含量均控制为0.15%;4300系统生产的Q690和X80等钢种的合金含量继续降低。为车轮钢用户定制焊接个性化解决方案,380CL轮辋焊接接头微裂纹率由15%降至1%以下;明确微生物腐蚀是管线钢穿孔失效的原因,避免巨额赔偿。
(谭子筠)
【一贯制质量管理】
首钢钢材带出品管控从事后分析转变为过程监控,全年针对带出品共下发质量提醒通知单21个。完善汽车板数据库,新增242个汽车零部件档案,累计建立1562个汽车零部件档案。完善质量异议持续改进流程,全年对300件质量异议发出改进通知单,196件异议已完成改进和现场验证。完成《迁顺一体化质量体系建设项目的说明(建议稿)》。完成83个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电子展厅建设。
(谭子筠)
【国家重点项目】
首钢获得国家科技项目支持2项,项目资金1506.6万元;“北京市能源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北京市科委认定;“管线钢优秀创新团队”入围北京市国资委创新团队支持项目,获资金支持50万元。
(谭子筠)
【三个平台工作】
首钢三个联合研发中心第三期合作项目验收8项,新启动11项。其中,“电工钢研制与开发”对迁钢取向硅钢退火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完成1.1毫米和1.4毫米热成形钢工艺适应性研究,解决宝马防撞梁侧壁屈服强度不合等问题;高拉速连铸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京唐3号铸机最高拉速2.5米/分钟,达到国际领先;首秦4300毫米轧机二级控制系统优化后,理重钢板的负差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
(谭子筠)
【科技信息工作】
技术研究院完成6项课题调研报告和18项专题分析。更新《首钢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发布信息7200条,点击量3.2万余人次。推送专刊109期,扩大首钢内部的影响力。完成《钢铁产品与关键技术》编制,量化首钢和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制定推进计划,为首钢赶超一流钢铁企业提供参考。
(谭子筠)
【国内外合作】
首钢与台湾中钢的交流拓展到热轧工序、冷轧工序和产品开发,在自主突破Si、P元素协同控制氧化铁皮技术的基础上,制定恢复精轧机架除鳞等8项改进措施;与北汽联合成立“汽车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实现980兆帕级双相钢的小批量试用;与山东兴民公司签订共建“车轮钢联合实验室”的协议;与美的就材料升级和产品增值签订先期介入合作协议。
(谭子筠)
【科研基地建设】
技术研究院300千克焦炉实验室和烧结工艺实验室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钨灯丝扫描电镜、多功能光电子能谱仪等9台套设备安装就位,中试炼钢成分命中率由70%提高到80.3%,设备完好率月均达到95.6%。实验室的转型发展初显成效。试样制备、精细组织分析等技术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累计获得科技成果3项。完成北京市黑色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首钢总公司技术中心中心试验室认证、认可换证评审。
(谭子筠)
【理化检测】
技术研究院完成检测14.46万项,万元检验收入材料消耗从565元下降到539元。开放30台套试验设备,54名科研人员获得《实验室开放设备使用许可证》。在物质结构室试点,16名技术人员纳入科研人员序列,完成《钢中偏析元素定性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等4项重点任务课题,取得2项检测研究类成果,申报专利15项。
(谭子筠)
【党建工作】
技术研究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领导干部中“四风”方面存在的11个问题和涉及群众工作、生活的12个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取得阶段进展。建立院领导定期走访制度,发现和解决派驻人员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京唐派驻站试点党支部属地化管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凝聚人心中的关键作用。为派驻人员提供文体活动经费,定期组织派驻人员回院交流总结。引进人才25人,形成105名博士、237名硕士组成的科技开发和管理人员队伍。评聘首席工程师机制,在聘首席、助理首席68人。完成三支人才队伍薪酬激励择优升级工作。晋升正高级职称2人,高级工程师职称17人。关心职工身体健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发放困难补助17人次6300元;慰问职工175户,组织职工健康体检工作。
(谭子筠)
【技术市场化】
北京首钢华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确立以新技术开发与服务、工程技术转让承包、高端金属材料产品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业务体系,高端氧化铁红产销量实现新突破,部分产品替代进口高端材料进入锂电行业;药芯焊丝产品产量和效益实现翻番的目标;技术开发与服务业务、外贸进出口代理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利润358万元。
(谭子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