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性别评论 第4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七 婚礼

婚礼在女孩梳髻之后的一个月内举行。结婚当天,女孩要在五点以前起床。确切的时间由黄历(calendar)所确定,它会说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何时起床最为喜庆。她要沐浴,穿上特制的衣服,然后按照平常那样,等待历书(almanac)上确定的与兄弟姐妹一起吃早饭的吉时来临,她要吃些特殊的食物:鸡肉、猪心、鱼、螃蟹和面条。面条必须放在龙碗中吃。随后,她会穿上用金丝精心绣制的红绸结婚礼服,摘下面纱并去她自己家的祠堂中向她的父母二叩首,算是她向父母道别。

然后,一位护卫者(由她的父亲选定的男人,不一定是娘家的亲戚,但一定要子嗣众多)引领她走出家门并坐上花轿(wedding chair),然后被抬到她丈夫家中。如果结婚双方都很富有,那么花轿将由一行队伍陪同:鼓乐,绣着吉祥图案以表达对幸福、长寿和多子等美好祝愿的旗帜,以及那些来自女孩父亲的此前未曾送到男孩家的礼物。有时候,女孩的一位亲戚会拿着红枕头走在花轿前面。先行于花轿的是聘礼,诸如耳环、手镯、戒指、头饰、衣服、被褥和新娘自己房间的家具之类。在花轿的前边或后边还可以带些婚宴(wedding feast)上的食物。

当送亲的队伍抵达新郎家时,一位护卫者(由男方的父亲选定的男人,不一定是娘家的亲戚,但一定要子嗣众多)出来迎接新娘。由媒人掀起新娘的轿帘,而那个随从则引出新娘并送入洞房(bridal chamber)。她静坐在屋里,等待新郎的到来。

新郎在结婚这天早上可以任意时间起床,直到花轿落地前的一刹那大可像寻常一样活动。然后,他穿上蓝色绸缎的结婚礼服。他在家里四处游逛,直等到花轿的来临,那时候他的亲戚把他叫出来拿两个红枕头进去。他会把它们放到洞房里。接下来,他会出席由女孩家为应邀的宾客摆下的婚宴并陪他们喝酒。新娘既不能离开洞房一步,也不能和客人们一起参加婚宴。她在洞房里吃一些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按照中国大部分地方的习俗,她不给客人斟酒,也不和丈夫喝一个壶里的酒。她只消在房间里等,当宾客中有任何人想看她时,他们尽可以来房门前看个够。出于尊重,她会起身并向客人点头致意。有时候,客人们会拿她开玩笑,但她并不会介意他们的言辞。此时,她还不能去祠堂里拜祭。

大婚之日过后,新娘会留在婚房与丈夫一起生活。三天之后,她要在早饭前走出房间到堂屋(家庭祭拜的地方)设立的一个小神位烧香祭拜“司命公”(S Ming Gung)(见图3,这个神龛位于图中所标1的桌子上)。接下来,她等待着新父母的到来并向他们行礼。这一举止向她的公婆表明,从今以后她会把他们视为自己的父母。妻子理应把全部的爱戴转移到她新的父母身上。祭拜的行为向家庭的神明表白,她已经来到他们中间并甘受他们的支配。自此以后,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她都要定期去这个神龛以焚香叩首的形式来祭拜。然后,她再返回自己的房间。迟些时候,她会到她将要使用的厨房去,擦拭桌子,在上面摆好四个油碟,并且做饭。这标志着与婚礼相关的行为结束,并且预示着她已在新家开始履行家庭责任了。

一个月后,新娘可以回到娘家看望父母,但同她亲生父母用过餐后就得马上返回丈夫家。再过四个月,她会再回去一次。这两次省亲,她的丈夫是不能干涉的。这样,对双方家庭的所有礼仪都结束了。从那之后,妻子只可按照她丈夫的意愿回家省亲,如今他已成了她的主人。

建立一个自然家庭的仪式是很简单的,仪式主要是为了告诉社区已经建立新关系。仪式将新的成员引入丈夫的经济家庭。实际上,这种形式主义(formalism)完全是为了社会舆论。结婚伴侣的愿望和态度在该过程中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彻头彻尾的为了家族主义目标(familistic objectives)而实施的家族主义实践行为(familist practice)。

家族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子嗣繁衍(male offspring)。儿子和多子是首要的家族主义价值观(familist value)。为了生育后代,儿子们应当尽快长大成人并成为积极的和多产的经济家庭成员,同时这也是自然家庭的功能。生育的本身是目的而不是其他。这是经济群体和宗教群体的终极目标。子嗣们能够继承祖业、传宗接代、祭祀祖先,并因而能够满足家族主义和村庄延续性(village continuity)的需求。婚姻群体的建立,习惯上是按照社会赞许的方式,同时满足生物体功能活动(biological functionings)的需要。这也是它为什么总是从属于那些经济或宗教群体而不是认同它们的原因。认同很少有,如果有的话,也只是存在于自然家庭或性别群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