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视角
一 经济学视角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非农产业的“无序”发展导致耕地大量流失,在耕地的生产利润率长期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条件下,耕地的利用始终受到比较大的压力。对耕地采取掠夺式经营,或者将其转作他用以获取更高的利润,都将导致耕地的不可持续利用。
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各类主体包括农户、企业、村集体以及地方和中央政府等,农户是耕地利用中经济效益的直接受益者。力求总体效用的最大化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保持耕地资源总量稳定,实现耕地利用系统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其资源转化效率,从而提高耕地利用系统的总体水平。同时,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尽可能地满足发达地区的建设用地需求,并在经济落后地区尽可能多地保护耕地,从而解决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全国建设用地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 生态学视角
耕地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要求在某种耕地利用方式下,在目前及将来较长一段时间,生态环境对耕地的基本属性能够产生良性影响。生态可持续性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相关,如耕地的水分与养分循环并进行能量交换,耕地生态可持续性强调的是这些变化和循环的过程。研究这一过程对生态环境方面产生的影响比较复杂。
耕地的预期收入影响农户的耕地利用方式,单纯追求耕地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生态特征是无法保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耕地资源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施生态农业工程,以保持耕地利用系统的平衡,减缓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保护自然资源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排灌沟渠硬化、增加排灌设施等,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规避破坏地力的耕作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施用有机肥。提倡水旱作物和不同农作物轮作,种植绿肥。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无残留化学薄膜和生物治虫,防治耕地污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以持续获取安全的农产品。
三 社会学视角
耕地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人类在利用耕地资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耕地属性的变化和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耕地的社会可持续性就是实现耕地利用的共同性、公平性,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合理安排耕地的用地结构,可使耕地产出能公平地满足社会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为保证当代人的消费水平不降低,耕地利用系统需采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以求为后代保留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同时,要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以减少人口因素对耕地的压力。政府应积极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避免浪费性倾向,以扶持更多的低收入群体,提高其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