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梦有根
尊敬的周铁农副委员长、舒惠国书记,各位领导、专家、朋友:
今天很荣幸到这个论坛来给大家汇报一点体会。我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梦有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对根的解读。
第二,我体会的宗祖文化。
第三,由此想到的年文化。
第四,从农耕文化走向世界。
第一,对根的解读。
中国梦不是梦。这是《时代》杂志周刊的封面(见图1),你看长城底下升起了什么?我们现在算算,经过一百多年的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了,2012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崛起。1978~2008年,这30年跑在最前面的10位,第一位就是中国内地(见表1)。
表1 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经济体(1978~2008年)
图1 宗祖产品
图1 《时代》封面
但是我们再看一下图2,其中长条代表GDP十年增长的情况。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规律,连续高速增长30年的有,第四个十年再高速增长就很难了,中国香港的GDP增速第四个十年掉下去了,泰国也掉下去了,印度尼西亚也掉下去了;日本、墨西哥、巴西在第三个十年就掉下去了。现在墨西哥、巴西除了足球好什么都不行了,我们除了足球踢得不好,什么都好了。我们三个十年都是高速增长,第四个十年我们也没有掉下去,我们现在还是6.5%,也是相当高了,还有第五个十年,我们能不能持续增长呢?
图2 GDP十年增长趋势
图2 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有规律的,我们看近代史,超过40年增长的只有两个特例,一个是英国,一个是新加坡。可是,我们要在第五个十年还要连续增长,各种问题扑面而来,容易顾此失彼。中共中央已经在四个全面方面都做了部署,我们有办法,还要保持持续增长。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家要有一股劲,要保持持续的旺盛的创新活力,也就是说要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所以,这就是根啊。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有中国文化能以自创文化至今独存。这就是根,根维系于民族精神。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深才能叶茂,根脉切不得。
例如,土耳其北面是黑海,南面是地中海,外表不像我们伟大的祖国可爱;但土耳其很通透,出海口很多;其前身奥斯曼帝国曾经也很辉煌,可是近百年落伍了。为什么?在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它封建保守。凯末尔1920年提出土耳其要全盘优化,于是要求加入欧盟,可是申请了几十年都没有成功,西化得一塌糊涂还是没有成功。于是土耳其内部有人提出,我们不能丢了根,我们回到伊斯兰吧,我们的根是伊斯兰。但伊斯兰要它吗,也不要了。亨廷顿指出,这种不愿意认同自己原有的文化,而又无法被它想加入的另一种文明所接受的自取其辱状态,必然会在全民族形成一种精神无所归属的极端沮丧感。所以,总揽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
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缺少了关照。人们往往出现一种精神上的病态,拥挤在快节奏、多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难得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被物化、被抛弃。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反而在生活水平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泛起。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心为物役,心被欲驱,心无诚信,心随钱行。心性一乱,百病皆生。所以,我们今天讲慎终追远,终在何处,远及何方?其实就近在眼前,一个心字,心不要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宗明义就讲究心的主体性和根本性。十八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凡事立,须是心立。慎终追远不是搬出祖先来说事,而是为了以古鉴今,提醒大家在繁忙浮躁的当下,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之下,想想根,定定神,稳住脚步找到魂。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它有助于积德厚德,开创民德归厚、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的新天地。
根,深扎于敬畏之心。我们是共产主义者,信仰的支撑、科学的论证、理论的设计都是必需的,但不够,共产主义者也要进步,有了敬畏,才有自律。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只有道德主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才能成为有效的道德规范。共产党员是不要敬鬼神,但是共产党员敬不敬组织,敬不敬法律,敬不敬畏规矩?要敬畏,不敬畏是要出事儿的。
第二,我体会的宗祖文化。
中国梦,梦有根。宗祖就是要崇拜祖先,崇拜自然。自然崇拜,崇拜日月星辰天地,风雨雷电水火,土石山川草木,还有岱庙、地坛、社稷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土地庙、城隍庙、山神庙。图腾崇拜,崇拜麟、凤、龟、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国人崇拜龙,崇拜山川。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
龙,以蟒蛇和闪电为躯干原形,融进马、鹿、虎、鹰等多种动物要素,形成神圣优美、多姿多彩、矫健生动、飞腾变化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个神明形象。中国人很自豪,我们是龙的传人。
我们慎终追远就是要崇祖敬宗,我们家有近祖,族有宗祖,慎终追远,直至始祖。我们崇拜鬼魂就不对了,孔夫子也教导我们要敬鬼神而远之,但是它也有它的道理。中国以农耕民族为主,但是福建人为什么敢下海,福建沿海人民代代相续“下南洋”,一个一个村落的福建人,抱着祖宗、神祇牌位,成群结队、义无反顾地走进大海深处。他们的事迹很少被记载,但至今尚存的闽海百神祭祀,不仅具有华夏中原信仰的特征,也具有鲜明的闽海区域海洋信仰特征,是土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实现交融与繁衍的经典意象。中华民族走向大海是和宗祖文化有关系的。
第三,由此想到的年文化。
中国梦,梦有根。我由此想到了年文化。我写过一篇文章《又到回家过年时》。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大家都希望回家过年。到车站、码头、机场一看,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哪管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哪管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如果问农民工辛苦一年怎么都把钱花在路上了,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家有妻儿老小、兄弟姐妹,还有祖宗坟墓、一方水土。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春运客流达30多亿人次,也就是说要把地球上一半的人搬运一次。望着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会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一年一度调度起如此浩大的千军万马,这凸显了故乡和家庭强大的精神力量。春节,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是对自己文化记忆的顽强保留,也是对家庭、亲情重要文化价值的坚守。
一部世界史,四大古文明,为何唯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曾中断,历经蹉跎不掩辉煌?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文化记忆、深沉的文化认同。这是树对泥土的眷恋,这种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一旦过年就强烈释放,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尽管全球化进程使很多东西化解了,但回家过年的执着,显示了中国人眷念家人故土的不变情怀。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和许多传统决裂,但一到过年,家和万事兴又重新开张了,中国文化又大放异彩了。又到回家过年时,家是给心灵力量的、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结,年是为我们民族的年轮增添层面和厚度的生生不息的同心结,而年文化,则是牵动着我们这个大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使我们同心同德同奋斗的中国结。
第四,从农耕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梦,梦有根,最后我从农耕文明谈到走向世界。我们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历史上的辉煌一度是以陆权政治为核心权力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我们最强大的是陆军,作为东亚大陆桥的丝绸之路正是历史辉煌的写照。历史上中国的辉煌时期都伴随着大规模的对外开放,西汉与唐,就有北方丝绸之路的兴盛,中唐至宋,更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古丝绸之路成为对外开放的早期版本,曾被誉为全球最主要的商贸大动脉。但它不是排他与封闭的,而是包容和开放的,并不是只有一个关口,而是东西通达,四端通畅。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的宗祖文化不是抱着自己的祖宗不看别人的,我们叫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连接东西方,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敞开它的胸怀,商旅穿梭,互通有无,福泽万方,从汉唐到元朝,古代中国的强盛期都拥有庞大的丝路朋友圈,沿线各国都得益于开放、受惠于包容。
今天,我们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更是如此,强化陆路沟通,不会拒绝海洋,强调海路通达,不必拒绝天空,人类正进入太空时代,网络正推出智慧地球,“一带一路”不只是两点相连,而是立体交叉、多元汇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中国在大踏步迈向海洋的同时,继续发挥传统农耕文明所培养出的善走陆路的特长,再度走向欧洲。重建丝绸之路,不是去重现两千多年前由商旅驼队、士兵僧侣和帝王将相在农耕文明的晕光下走出的昔日辉煌,而志在使亚欧两大板块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会走向世界,更加广阔,更加辉煌。
我曾带队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有很多体会:为什么把中国叫做“瓷器”?如果不了解瓷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原始陶器,就不了解中华民族所积淀的深厚的情操、深厚的智慧、深层的文化,就不能解读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不曾中断,中华民族几经衰落还是必然要复兴。
从宋元到清朝,欧洲的一艘艘帆船满载着香料、白银。而中国的一艘艘帆船满载着瓷器、茶叶,随着季风、顺着洋流,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但香料、白银是有限的,中国的瓷器是用一把把土烧出来的,中国的茶叶是在一棵棵树上长出来的,取之无限、用之不竭。于是随着航海技术的改进,巨大的贸易逆差出现了,外国人有多少白银呢,白银都跑到中国来了。广州十三行的铺面一次失火,烧化的白银竟然流成了河,这样大的贸易逆差,海上丝绸之就难以为继了。于是西方发明了机器,靠着坚船利炮,逼着中国买鸦片,换我们的白银,把白银换回去。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翻开了中国愚昧、挨打、衰落的历史,而后中国又开启了觉醒、抗争、崛起的历史。
瓷器,CHINA!破碎而又要重圆,无语更胜有声。瓷器在烈火中窑变,凤凰在烈火中涅槃,中国在烈火中新生。而新生、崛起、富强的中国,今天要给予世界的,不是坚船利炮、强权霸道,而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在全球化的当代,中国让世界信服、让世界感动的,仍是当年丝绸之路上输出的大量瓷器、丝绸所体现的中国的真善美,中国的神与魂。
“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定位。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引进来,走出去”,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当代中国发展,从落后就要挨打到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沧桑巨变。世界旋转的轴心正在转移,移回到那个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
所以,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既是贸易大走廊,也是文明大动脉,更是世界大桥梁。穿过历史的烟云,顺应各方的期待,今天的“一带一路”应运而生,这一构想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闪烁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宗祖文化的当代光辉,承载着沿线地区的复兴梦想,迈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