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从方法论的角度,本文将力图结合研究目标的理论性与研究成果的现实针对性,综合使用归纳总结与逻辑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论体系。从具体研究方法上,一是使用定性分析法,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二是使用归纳总结与逻辑演绎的方法,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和高度金融化的背景下,房地产金融创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一般化与个性化特征。三是利用数理建模方法进行理论抽象,一般性地探讨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四是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情况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通过采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系统GMM模型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自己结合实际建立的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衡量指标,以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五是使用比较分析法,对几个典型国家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实践进行比较,为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提供有益启示。

从研究设计的角度看,问题的选取与方法的设定具有可行性。一是学界对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研究具有较长的研究历史,研究思路也一脉相承。这为本研究在其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思路与观点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框架支持。二是根据房地产金融研究的主流发展趋势,基于理性决策的市场均衡模型框架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建立的局部均衡模型符合理论研究的主流方法,具有较好的理论完整性和拓展性。三是近年来金融实证研究技术的发展主要在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等领域,如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系统GMM模型分析等技术,此类方法体系基本成熟,可以为本文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 研究内容

绪论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理论演进。对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理论演进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受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创新理论的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金融创新举措,并根据本国本地区的实际,发展出不同特色的房地产金融。同时,金融风险理论为房地产金融风险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形成、影响因素以及风险防范对策进行深入探究。

第二章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文献述评。在梳理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文献基础上,阐明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论文研究的重点问题,如房地产金融创新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内涵界定问题,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辩证关系问题,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问题,国外房地产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

第三章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的模型分析。通过局部均衡模型的构造,论证了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有序、适度推进房地产金融创新,能够分散过于集中的房地产金融风险,脱离实体经济需要与超出金融市场承载能力的过度房地产金融创新,将催生新的系统性风险。

第四章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现状及特征。深入分析了中国房地产信贷、房地产公积金、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房地产信托投资、住房储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总结了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特征,如房地产金融创新长期推进的稳步性与短期波动性相伴生;房地产金融创新深度依赖商业银行房贷业务创新;房地产金融创新处于从金融抑制状态向金融深化状态过渡的阶段等。

第五章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与特征。深入分析了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总结了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特征,如房地产金融风险具有周期性、高传导性和系统性、隐蔽性和可控性;房地产金融风险贯穿于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房地产金融创新进程个别时段苗头性金融风险演化为全局性风险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传统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支撑的房地产金融,其风险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集中性、潜在性;房地产金融风险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房地产金融风险高度集中,增加了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关系密切等。

第六章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实证分析。通过协整模型分析与基于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系统GMM模型分析,实证研究了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中国而言,尤为重要的是银行风险与房地产金融创新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实证结果将作为后文对策建议的依据。在样本数据选取中,笔者分别选取美国和中国有关房地产金融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期通过中美横向实证对比得到这种复杂的双重关系。具体而言,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结合已有相关研究选取与设计银行风险、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等指标。其次,以美国为研究对象,考察美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再次,分别通过协整方法和系统GMM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包括设定控制变量、说明数据来源、建立实证分析模型及对结果进行检验。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明确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过度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将导致金融风险加大,原因在于房地产金融创新将拉长金融链条,进而增加信用风险;房地产金融创新并增加杠杆效应,进而扩大局部金融风险爆发的破坏力。另一方面,适度的房地产金融创新能够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原因在于适度的房地产金融创新能够分散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适度的房地产金融创新能够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房地产金融的适度创新有利于高度集中在商业银行体系内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分散和控制,降低金融体系中系统性风险,增强经济体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七章国外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正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达到适度的标准。这就意味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为了给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本章对三个典型国家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做法进行比较研究。具体而言,本章内容一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国房地产金融创新及风险防范,主要总结了美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进程、特点和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第二部分是德国房地产金融创新及风险防范,主要总结了德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进程、特点和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第三部分是新加坡房地产金融创新及风险防范,主要总结了新加坡房地产金融创新的进程、特点和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第四部分是美、德、新三国房地产金融创新及风险防范的比较和启示,主要对比分析了美、德、新三国房地产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异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启示:一是房地产金融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二是根据具体国情确定房地产金融模式;三是房地产金融模式多样化;四是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五是注重房地产金融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六是注意房地产金融创新的适度性。

第八章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对策。本章的研究重点是根据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实际,结合局部均衡模型论证与实证研究结论,从适度推进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强化对过度金融创新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防范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在适度推进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方面:一是分层推进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二是建立多元的房地产金融机构体系;三是推进房地产金融一级与二级市场协调创新;四是创新房地产金融制度与政策;五是实现四个层面创新的同步推进与协调运行;六是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七是结合实际科学构建指标体系。在强化对过度金融创新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防范方面:一是强化风险的多主体分担摊薄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注重过度创新风险预警扼杀系统性金融风险苗头;三是加强过度创新双层管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累积;四是通过分类施策与分城施策有针对性地化解金融风险;五是完善信用评级机制把好金融创新市场准入关。

三 创新之处

第一,通过局部均衡模型的构造,对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关联进行规范分析,论证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一般逻辑关系: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呈现比较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有序、适度地推进房地产金融创新,能够有效地分散过于集中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创新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整个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脱离实体经济需要与超出金融市场承载能力的过度房地产金融创新,将导致过多资金向房地产市场集聚,进而催生新的金融风险,甚至形成危及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第二,通过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状况的深入研究,指出中国房地产金融正处于从金融抑制状态向金融深化状态过渡的创新阶段,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局部集聚不是源于金融创新,而是源于金融抑制。为分散与化解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不能简单地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险而减缓创新的步伐,而要在限制投资性和投机性资金过多流入房地产市场、防范房地产泡沫化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适度推进房地产金融创新,这是中国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结合国内外关于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计量指标研究前沿,借鉴已有的成熟研究成果,在充分分析中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特殊性的基础上,设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计量指标。本书通过协整模型分析与基于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系统GMM模型分析,实证研究了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处于从金融抑制状态向金融深化状态过渡的中国房地产金融的适度创新,有利于高度集中在商业银行体系内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分散和控制,进而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将房地产金融创新与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防止房地产金融抑制风险走向金融深化风险,提出要根据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条件完善程度与金融监管水平来合理确定房地产金融创新的节奏与力度,在有序、适度推进创新过程中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