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的示范: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微观叙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结论与讨论

尽管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内容、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但是,通过农业援助向非洲输出中国的发展经验,希望和中国有着相似发展阶段和历史的非洲国家能够在中国经验的支持下获得发展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一些学者也相信以小农为基础的中国农业发展政策和技术体系能够为非洲的农业发展带来机遇(Li, et al., 2013;Shenggen Fan, 2010)。一些非洲国家也认为中国的经验对其发展有利。肯尼亚副总统表示:“中国人多地少,却养活了自己;非洲地多人少,却面临着粮食危机,非洲应该能够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获得启示”(Alden, 2013)。埃塞俄比亚正在复制中国的经济开发区的经验,尼日利亚则在努力学习中国的农村综合扶贫计划。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学习中国经验的非洲国家获得和中国一样的发展成就。假设只要复制中国的某些特定政策就能实现中国那样的成功,也未免过于幼稚。中国改革的成功主要是基于独特的中国环境,对世界其他地方的政策制定缺乏借鉴意义(Ravallion, 2009)。马达加斯加总统拉瓦卢玛纳强调,非洲需要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但非洲国家和中国的国情不同,非洲的发展不能照搬中国模式(陶文昭,2009),而中国在向世界分享发展经验时,也应该避免将中国自己的特色普世化和避免带着发展优越感进行交流分享(李小云,2014)。

中国政府的动员能力、农业生产技术的历史、政府强有力的补贴推动下的技术推广体系以及完善的农业投入、生产和加工的工业体系是中国新的农业技术能够快速扩散的重要前提,而这些都是非洲国家欠缺的。中国农业技术能否被非洲小农认可、接受和采纳,虽然当前还无法给予最终的判断,但是一些研究者已经发现非洲农民不适应中国专家带来的耕作方法。虽然中国的一些机构开始尝试推广中国农业种植技术,以在确定的社区内发挥作用,但是这种技术采纳行为能否从项目推动发展成为自觉行为还有待观察。中国在农业援助领域只重技术的传播、缺乏对技术扩散的社会文化因素考量的援助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技术的扩散。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也曾经在非洲进行过大规模的农业技术输出和转移,但大部分以失败告终。虽然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运行机制上采取了引入商业化的方式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但是示范中心能否按照中国政府所设计的那样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来取得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成功,目前还难以做出明确的判断。即便不考虑示范中心运行模式的问题,仅从技术的适应性角度来看,谁又能知道中国当下希望输出的农业技术体系能否适应非洲的土壤呢?中国已经派出了近千名农业技术专家,为非洲培养了约6000名农业技术人才,建成了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但除了一些零星的中国农业技术被采纳的报道外,还没有看到中国农业技术在非洲形成有效的发展推动力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