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如上文所言,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消费和再生产等,从而对农村经济产生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消费和投资增长率均在逐步放缓,而农民收入数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这预示农民的收入水平已不再适合单纯使用农民的收入数量进行衡量。这说明,应以收入质量理念为依托,建立农民收入质量体系。相比于收入数量的增长,收入质量应是影响农民经济活动的更加有效合理的指标。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
(1)提出宏观视角下的农民收入质量概念以及构建农民收入质量体系。以收入质量核心思想为基础,借鉴微观视角中对收入质量的研究,分析微观与宏观视角下收入质量研究的异同,进而提出宏观视角下农民收入质量的概念。根据农民收入质量中维度的特点,选取适当指标,构建并验证农民收入质量体系。
(2)测算农民收入质量指数。以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参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熵值法等数理方法对农民收入质量体系进行量化,测算较为合理的农民收入质量指数。通过使用该指数,运用正态云模型等评价方法,评价我国各地区农民收入质量的优劣及差异,发现各地区农民收入质量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原因。
(3)探究我国农民收入质量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方法剖析农民收入质量与消费的关系,农民收入质量体系中各维度的影响程度,以及考察农民收入质量对农民消费的门槛效应、滞后效应和贡献度。
(4)探究我国农民收入质量对农民投资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方法剖析农民收入质量与投资的关系,农民收入质量体系中各维度的影响程度,以及农民收入质量对投资的门槛效应。验证信贷配给对农民收入质量影响投资的中介效应,并引入信贷变量,考察农民收入质量、信贷和投资之间的路径影响。
(5)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简要考察农民收入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主要从消费和投资角度为学者和政府部门提供客观可信的数据以及政策制定的事实依据,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衡量收入水平在学术界一直缺乏一个合理的综合体系,尤其现在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以微观的收入质量理念为依托,建立宏观视角下农民收入质量体系,可以改变公众对收入只限于数量的传统认知,更加重视除却收入数量之外的维度。其次,收入质量的现有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往研究虽然提出了收入质量有高有低,部分研究还初步构建了微观视角下收入质量的评价体系,但是缺乏收入质量的量化和综合评价;收入质量应为客观评价收入的概念,收入数量的变化体现的是量变,收入质量的变化体现的是质变,使用自我感知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过于主观;现有研究对收入质量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数研究将衡量收入质量五个维度的所有指标全部作为自变量置入回归方程观察是否显著,没有凸显收入质量是一个单独概念的特点。最后,收入问题和消费、投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民的消费及投资问题的研究始终是国内外学者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是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收入分配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本研究在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民的提升收入质量的问题,并在消费理论、投资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对农民收入质量对我国农民消费及投资的影响展开分析。
2.现实意义
对农民收入质量及其影响消费及投资进行研究,从我国当前的现实出发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韩长赋(1999)、陈锡文(2001)和林毅夫(2003a)等学者均认为,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掌握和明晰我国农民收入质量及各维度的现状,了解当下农民收入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其次,农民收入质量指数测算依托于农民收入质量体系构建,通过横向比对,评判各地区农民收入质量的优劣与差异,通过区域间农民收入质量差异的表象分析其深层原因,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再次,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率低下,消费和投资能力弱,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依旧没有完全复苏,我国继续依靠投资和出口规模扩大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带来极高的风险,因此一方面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适当扩大内需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增长。农业经济管理学普遍认为,农民实际拥有极大的消费潜力,但提高农民收入质量是发掘农民消费潜力的根本。最后,面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现状,本研究将探讨农民收入质量通过消费及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深层关联,以期解决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农民收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这一问题。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农民收入质量及其对消费及投资关联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明晰农民收入质量提升在消费及投资于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于保持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