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贫困概念的演进

一 引言

消除或者减少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展就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在西方发展理论中,发展就是让社会所有成员受益,穷人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Kanbur R. and L. Squire, “The Evolution of Thinking about Povert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s”, 1999.。实质上,人类寻求发展的过程,就是反贫困的历程。

《英国大百科全书》将“贫困”定义为,一个人缺乏一定量的或社会可接受的物质财富或货币的状态。这个概念实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可接受的”,表明贫困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社会可接受的物质财富或货币的状态的衡量标准在变化;二是购买一定量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体现在一定量的货币或拥有的物质财富。在汉语中,《说文解字》将“贫”定义为“财分少也”; 《新华字典》将“贫”定义为“收入少,生活困难”。“困”定义为“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困”是指一种处境。那么“贫困”主要指收入或财分过少,而使人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

由于人类对贫困概念的认识,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因而发展的议题也就在不断深化,促进人类发展和减贫的政策工具也在不断深化。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收入差距和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从理论上回顾人类对贫困的认识,对审视我国当前的发展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战略意义。下文从经济学、发展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四个学科视角对贫困概念进行讨论。图1-1概括了贫困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定义特征以及相应的反贫困措施。

图1-1 贫困概念演进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