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
一、考情简介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俗称“会计证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的考试,通过考试后即可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从2013年7月1日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无纸化考试,即采用国家题库进行统一考试,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考试时在全国统一题库里随机抽题,每个考生的试题都不相同。无纸化考试题库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
财政部2014年4月4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的通知》(财办会〔2014〕13号),对2009年修订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从2014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
(一)考试科目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2)“会计基础”。
(3)“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
其中,“会计电算化”或“珠算”科目,考生可择其一报考。部分省、市、区的珠算考试同样实行无纸化考试,并严格按照珠算考试大纲和无纸化考试的有关规则进行。
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的规定,2013年7月1日以后参加考试的考生,一律实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三科连考,各科成绩须一次性同时合格才有效,并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免试规定。
(二)考试形式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的形式,所有科目的考试答题全部通过计算机实现。
(三)考试题型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函》文件规定的考试题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20题(40分)、判断题20题(20分)、案例分析题2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包括题干和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四)考试时间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般由省级财政部门组织,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所差异,上半年考试的报名时间集中在前一年的11月份到当年的4月份,考试时间集中在5~6月份;下半年考试的报名时间集中在6~9月份,考试时间集中在10~11月份。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采用国家题库进行统一考试,考生连续抽取三个科目的考题完成考试,三个科目的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考试总时间为180分钟。
各地考生可登录自己所在地财政局的官方网站查询报考通知。
二、考纲分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为如下5个部分(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可参见本书配套光盘)。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第二章 结算法律制度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一)重点难点分析
在考试大纲要求的五章内容中,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为考试重点,各地每年的考试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分值的试题考点集中在这三章中,其余两章的分值一般较少。
各章的考核要点与题型如下表所示。
(二)内容结构分析
从内容结构上来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就是讲解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的一门课程,其中:
(1)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构成和体制、基本职能、法律责任,以及结算、税收和财政三个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第一~第四章的内容。
(2)会计职业道德包括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功能、主要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组织与实施,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等,即第五章的内容。
三、学习方法
掌握一些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对于学习时间有限的考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没有一种学习方法适合所有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搜集信息,制订计划
由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财政部统一制定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等,考试的组织和安排由各地自行决定,所以各个地区的考试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如下。
(1)最近一次考试的时间是哪天?考试报名是哪天?现在离考试还有多少天?是否来得及学习应考?
(2)各科目的考试内容(考试大纲)与往年相比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变化在哪里?
(3)无纸化考试形式有何特点?
(4)考试的题型有哪些?各类题型大致占多少分?
(5)有哪些考试资料是自己可以利用的?能否找到本地前几年的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
考生可以通过本地财政局官方网站或该考试指定报名网站了解以上信息,或通过往年(次)的考试真题来分析获取。
在此基础上,可以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可以通读一遍教材,再根据以往经验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查漏补缺,重点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进行强化;没有基础的考生最好能参加培训班进行学习,请有经验的老师为自己把握各科重点,解析难点,分析考题,了解命题思路,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精读教材,系统学习
教材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考试的命题范围、命题依据一般都不会超出教材,无论考试时试题怎么变化,所有的试题几乎都出自教材。因此,对教材进行反复通读、精读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学习过程中,应该对教材进行三遍以上的解读。第一遍是通读,目的是对教材体系有系统的了解,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及疑点;第二遍是精读,即逐章阅读,理解有关知识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第三遍为快读,即跳过已经掌握的内容,重点在于查漏补缺。
精读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对各章节内容的重点掌握程度做到了然于胸。
(三)归纳总结,注重实际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在通读教材以及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法、综合分析法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再对结论进行适当的记忆。即使对于案例分析题涉及的知识点,也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应尽量将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做一些与具体实际相关的习题,特别是案例分析题,注重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全真模拟,反复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做一些试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对于什么地方没有学习到,什么地方掌握得不好,什么地方不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调整复习时间和内容。
历年考试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之一。通过做历年试题,可以尽快地掌握重要知识点,了解考试的考查点和侧重点,从而对考试能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历年试题的重复率较高,今年考过了,明年还可能会考,所以适当做一些出现频率高的试题,也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本书在逐一讲解各考点的过程中,还以近几年的纸质考试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模拟题为例进行剖析,学习时可以详加揣摩。
对于试题的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提倡无休止的题海战术,更不支持采取背题的方法。除了对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外,还可以使用本书配套光盘中的试题系统进行模拟练习,其中的试题大多来自历年考试的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质量比较高的模拟试题。
(2)练习做题时,应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最好与真正考试的时间一致。限时做题可以训练自己的答题速度,有利于在考场上充分发挥应有的水平。
(3)对于做错的题目,不要仅限于知道正确答案,还应努力寻找做错的原因。应通过反思找到考点是什么,自己对这些考点是不是学习得不够,怎样着手解决此类问题,经常存在的误区是什么。找到原因后,采取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
四、应试技巧
掌握一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应试经验和技巧,可以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一)考前准备要充分
无纸化考试的所有试题都在电脑上操作完成,考试时考生带上身份证和准考证即可。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考试时,应了解并合理应用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
1.先易后难地做题
在得到试题之后,正式答题之前,应快速查看并了解一下题量,然后大致计划答题时间,即第一遍做题的用时,第二遍又会耗用多少时间,最后留多少时间来检查等。
一般来说,对于一套试题,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做题原则,将答题过程分成做简单题、攻克难题、检查三个步骤来进行。
当阅读一道题目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看出该题的做法,或者即使能看出该题的做法,但是已经知道这道题在做的时候非常麻烦,解题的步骤多、时间长,就可以先不做该题,对该题做一下标记后跳过。在无纸化考试系统中,往往提供了标识功能供考生使用,用鼠标单击一下相应按钮(这个按钮往往叫做“标识”或“标识本题”),然后继续做下一题即可。
第一遍做题后剩下的题目往往需要仔细分析和思考,甚至有的题目还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答案。如果在做题过程中用于某道题上的时间稍长,无法进行下去,应暂时放弃该题,不要在一道题上花掉过多时间。在做难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题目做标识,否则后面自己就不知道还有哪些题目没有完成了。
在考试最后,应尽量安排时间来做检查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还存在似是而非的题,最好不要改变答案,因为第一感觉的正确性往往更大。
2.看清题目,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
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再寻求最佳答案。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不全面、不完整罢了。如果看到一个觉得正确的备选答案就立下决断,对其余的答案不再思考,则很容易选错答案而丢分。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其所有的选项都可能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却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项,然后进行选择。
例如:
我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的管理机构是( )。
A.国务院
B.财政部
C.市级以上财政部门
D.县级以上财政部门
显然,D选项为正确答案。但B和C选项都有极大的迷惑性,它们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却不完全正确,如果看到B和C选项就立刻选择,对D选项不再进行思考,就会丢掉本题的分数。
对于案例分析题,更要字斟句酌,充分理解、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不要盲目解题。
3.从容应对不会做的题目
复习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会有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出现。遇到这种题目,首先不要惊慌失措,题目的难度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自己不会做,别人同样可能不会做。
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应先看清题目的评分要求,如未注明做错要倒扣分数,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因为答对的概率是50%。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成绩。
1.单项选择题(单选题)
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题型来说,单选题是一种最简单的题型,能否在单选题中拿到高的分数,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解答单选题时,可参考以下技巧。
(1)运用排除法。
如果解题时不能一眼看出正确答案,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选题,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都直接摘抄自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需要命题者自己设计,而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所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被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的概率。
例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政府部门是( )。
A.财政部
B.国家税务总局
C.审计署
D.商务部
题目的要求是选出主管会计工作的政府部门,虽然所有选项都是政府部门,但各部门管理的工作不同。税务总局管理税务工作,审计署主管审计,商务部肯定和商业有关,只有财政部才能主管财务,和会计直接相关。这样一排除,只有A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2)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直接将各备选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例如:
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关于单位有关负责人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签名
B.加盖单位公章
C.签名或加盖单位公章
D.签名并加盖个人名章
所有选项的差距不大,都有A和B选项的内容,C和D选项很接近,如果C选项正确,则根据其内容,A和B选项也正确,但这是单选题,所以D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3)运用猜测法。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想尽方法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答案,那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答案。不选答案肯定不能得分,选了答案就有可能得分。在猜测之前,应尽量排除干扰答案,一般来说,排除的选项越多,猜测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2.多项选择题(多选题)
每道多项选择题所涉及的考点都较多,但在答题技巧方面与单选题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
(1)多选题分值较高,每小题2分,但其评分标准一般是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因此需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推敲每一个答案,慎重选择。
(2)多选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在运用排除法时,只要能够准确地排除掉两个选项,则剩余两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3.判断题
判断题的评分标准是判断正确得分,判断错误或不作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
解答判断题时,除了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能直接判断的以外,掌握以下技巧,可以提高得分率。
(1)分清绝对和相对概念。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个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判断题中常常会有表示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将为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
判断题中如果含有表示绝对概念的词,则这道题很可能是错误的,如“银行一律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账户情况,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款项,不得停止单位、个人存款的正常支付。”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表示绝对概念的词的问题,其“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做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答案。
判断题中如果含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则这道题很可能是正确的。如“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背书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其签章无效,但不影响其他符合规定签章的效力。”等都含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而这些说法是正确的。
(2)只要题目有一处错误,该题就可判断为错误的。
例如: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使用该种货币编报财务会计报告。
本题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这是正确的;另一个是“并使用该种货币编报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法》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就和第二个问题不符合。如果这两个问题中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整个命题就是错的。因此本题答案应该是“×”。
(3)运用大概率事件。
解答判断题是指出其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因此,即使自己对题目完全没有把握,也有50%的概率猜对答案。判断题没有实行倒扣分的评分标准,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对知识点的把握来猜测答案。即使判断题实行了倒扣分的评分标准,也可以运用大概率事件的原理来做出判断。
统计表明,在一份标准化的试卷中,判断题答案为“×”的概率占60%~80%。也就是说,一份有10道判断题的试卷,如果已经将其中的6~7道题判断为“×”,则余下的没有十分把握的题可以考虑判断为“√”;反之,如果在前面已做的题中已经有3道题判断为“√”,则余下的题目就要着重考虑判断为“×”。
这就是“运用大概率事件”的方法。但是,运用该方法时首先应对该题目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如果完全没有把握,在试题要倒扣分的前提下,倒不如不作任何判断。
(4)酌情猜测。
这种方法只能在判断错误时不倒扣分数的情况下采用。在这个前提下,哪怕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答对的概率是50%。
4.案例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
在无纸化考试方式下,案例分析题是以不定项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的,即有1个或1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其评分标准一般比较严苛,不选、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只有完全选择正确才能得分。而且基本上都是给定案例材料,再针对材料提出几个小问题,一般包括两道大题,每道大题包括题干和5个小题,每小题2分。
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有时甚至会出现需要计算的内容。
这类题型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题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
解答案例分析题时,可以按照以下解题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看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这类题目最后提问的句子一般比较简短。可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题目或案例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答题效率。同时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步,认真阅读题目或案例。
带着问题阅读题目或案例背景材料,找出问题的本质属于哪一大类,是会计法律的问题、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问题,还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然后具体到这些问题的具体项目。这是解题的关键,不能被具体细节问题所迷惑。
第三步,选择答案。
阅读背景材料和小题题目后,应先花几分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套用解决问题所需运用的相关理论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然后再判断出答案。同时,案例分析题对考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除了通过分析和计算直接得到正确答案以外,灵活应用排除法和比较法可以有效提高答题的成功率,而有的答案之间本身就相互矛盾,有的答案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适当分析答案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成功排除一些备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