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熟记构图元素
摄影中的点、线、影、色是构成元素的核心,不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构图形式,都离不开这种元素核心。点是力的中心,是人们视线的集中处;线条具有分割、收拢和引导视线的作用;影调是形状、线条、色彩的载体,影调的结构体现在从黑到白的过渡层次,以及画面中的等级分布上,色彩是寄托情感的力量,也是表现情感的工具。虽然线条、形状的造型力量比色彩有效,但在情感表现上色彩是强者,赋予情感的时候色彩会显得快捷而具有冲击力。
1.3.1 点
在摄影构成中“点”是画面中最基本的元素,我们在观看任何景致的时候常常都是先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由这个兴趣点停留欣赏。所以说点是构成视觉、情绪的核心,也是线与面的基本元素,在实际画面中点又可以组成任何形状,是所有形态的基础(详细请参阅《构图至上》点对视觉的作用与意义)。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远到近,由上到下进行观察,另一种是按方位次序,由左到右,由点到面进行观察。然而,不论是怎样观察都是从点扩充到整个风景,并由这个点联系到整体。
点是线的开端和终结,是两线的相交处。但从造型意义上讲,却有不同的含义。点,必须有形象存在才是可见的。因此,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在摄影实践中,得出了这样的基本经验,“远作点,近作面”。
点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在这个点上。因此,点在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它在人们的心理上有一种扩张感。
点以等间距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时,则会产生线的感觉。在摄影中常常利用这些点的排列来经营画面。点的环境改变,点的性质就会随之变化。如果周围加大形象时,便会产生一种圆柱的感觉,原有的点则成为面,从而失去了点的特性。
▲ 点、线 图解
▲ 点、线 解读图
1.3.2 线
我们从点的图解中可以看到,几个点的排列会形成线条,而在摄影中线条有时候不那么明显,在自然的景色中多数线条隐含在边界。对比在视觉线条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如明与暗的对比,中间会出现线条,不同色彩区域之间会出现线条,不同纹理之间会出现线条,不同形状之间也会出现线条等。
不同形式的线条有不同的含义,如水平线比斜线温和,“Z”形线可能令人兴奋,粗壮的直线很大胆,细瘦的曲线很精致等。这些线形虽然足够实际,但是经常会被摄影主体淹没。摄影者要随时保持敏锐的眼光,一旦发现就将其凝固在取景框里。
水平线是摄影构成的基础,摄影观察的方式就是一个明显的水平视线,眼睛轻松地观察目标的方式是左右移动,水平线是视觉上最舒服的。除此之外,地平线是一条基础参照线,水平线表达了稳定、重量、平和、宁静,而通过与地平线的关联,它们还能暗示远方和宽广。
▲ 晨曲 2008年拍摄于东宁月牙湾
1.3.3 垂直线
自然界中凡是以垂直形态出现的事物都会形成垂直线条,将一组垂直线条安排在画面里,就必然有水平的要求,垂直线不水平就会出现斜线,水平越差斜度越大。从视觉效果来讲,从一个水平视点看去,在合适的环境下,一个垂直物能正视观众,而几个垂直物可以联合成为一个栅栏,它们具有挺拔和力量的趋势。水平线和垂直线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有互补作用,构成一个均势,让人感觉能量相互垂直,一个终止了另一个,从而构造出一种基本的平衡感。在一幅画面中如果能强烈而简单地运用垂直线,能让人产生一种稳定、速度、挺拔向上、充满力量的感受。
▲ 垂直线示意图
▲ 垂直线
1.3.4 斜线
在所有的线条当中斜线是最具有活力的,它比垂直线更具有方向和速度感,这种生机和活力的原因是它们具有无可估量的张力。其实,从斜线的结构上看,大多数场景和物体都是由水平线或垂直线构成的,而不是斜线,特别是在人造的环境中,斜线是来自于视点的选择—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斜视方位和角度而改变的。这种视角比水平和垂直状态更具表现力,从而摄影者常常运用这种视点达到自己的满足。然而,这种活力效果是与斜线和画框边缘之间的夹角成比例的,从而构成动感张力的鲜活画面。如《斜线》这幅作品中不同规则的斜线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摄影透视的最基本原理是近大远小,越远越小,从而产生汇聚效果,通过透视,汇聚物体变成了斜线。由此,斜线、纵深和距离有着必然的联系,摄影构成中如果需要得到纵深感可以考虑使用这样的方法。《晨光》这幅作品的透视效果就是采用多条斜线的组合而产生的。
▲ 斜线示意图
▲ 斜线 2011年拍摄于中国黑木耳示范区黑龙江—东宁
▲ 汇聚斜线示意图
▲ 晨光
1.3.5 曲线
曲线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包含了方向的持续变化,很多曲线都是沿着某个方向延伸的,曲线的渐变特性使它具有直线所缺乏的节奏感,体现出了温柔、流动、优美、抒情和文雅的本能。曲线对大多数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特别是当曲线波动起伏时,就像斜线一般—活力和动感。所以,曲线是引导观众如何观看图像的手段。
在识别曲线时不单要看物体本身的曲线,还要辨别物体边缘的曲线,如在点的相互作用下、或者通过一些短线或边界线暗示出曲线效果。如《东宁风光》和第7章《大地的曲线》这两幅作品的独特之处就是具有明显的曲线造型,《大地的曲线》这幅作品中的山坡与塌方边界的方向是持续变化的。而将《大地》这幅作品中的一条曲线看作是一系列持续变化角度的直线,在地垅中形成多个直线和曲线相交的曲线,这样曲线与直线在画面里就会相互影响,产生不可估量的动势。
▲ 大地(手机拍)
▲ 东宁风光
1.3.6 色彩
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丰富、最美好的事物就是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的性格与表现力也是摄影创作抒发情感和表现情感的一项重要内容,即用色彩表达创作意图,并对不同色彩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色彩象征意义的表达,暗示着它具有不同的性格,色彩的表现力实际上是摄影者对色彩生活体验的结果。所以,我们在摄影实践中应细心品味各种色彩的性格,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到自然的色彩之中。
红色具有前途无量的倾向,它充满着活力、生机勃勃、强烈、温暖,它暗示了激情、热血沸腾、侵略性的危险,通常用作警告和禁止的标志。
黄色是个娇嫩的色彩,稍有其他色调入,就会失去其亮丽辉煌的品质。在红色背景上的黄色显得比较燥热,喧闹;红紫色底上的黄给人褐色的病态感,橙色底的黄显得轻浮、稚嫩和缺乏诚意。
蓝色能使人联想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海洋,象征广阔、遥远、沉静、理智、冷淡、神秘莫测的感情。有人形容蓝色是既亲切又遥远的色彩,遥远是指它的视觉效果,蓝色在宇宙的大气中,是最深沉的色彩;蓝还表示仁善、神圣和不朽。
在色相中橙色是比红色明度高的暖色,象征美满、幸福,给人兴奋、活跃、欢快、喜悦、富丽的感觉,由于橙色醒目突出,也常用于信号和标志。
绿色是植物王国的首领,绿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春的温暖,人们对绿色的评价也高于其他颜色,在人们的印象中绿色象征生机、和平、青春、安全、生动、并引申出茁壮、清新、稚嫩、向往、幽静等含义。
▲ 芬河奇观
1.3.7 色彩关系
摄影中的色彩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思维和看法,也是生理上情感激发产生的反应。但实际上有多少人能在视觉上对色彩情感感兴趣?又有多少人能对这种感受表达出他们的反应。在摄影创作中创造性地使用色彩需要个性化的发挥,有时候不需要遵循规则性的东西,只需凭着色彩知觉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
在色彩学里一种是和谐的色彩,也就是在色彩环中邻近的颜色—相似色;另一种是对比的色彩,也就是在色彩环中相对的颜色。相似色更加和谐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比较容易共处,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冲突。从黄到红的暖色有很明显的相似性,从蓝到绿,或者各种不同明度的绿色组合在一起也同样没有冲突。
另外一个色彩关系是它们的明亮度,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明亮度,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色彩感受,在色相中明度最高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在摄影构成时摄影家们常常选择色彩和谐、色彩对比和色彩明度来组合画面,利用色彩重点使主题在画面中突出出来,最明显的效果是当环境处于相对的消色时,纯色相在消色的空间中独具一格,这种特别的色彩对比就显得更为突出。当一个物体在中性的光照条件中,且在没有环境色彩的影响下色彩最为真实。
▲ 黄色和绿色
黄色明亮并有热量感,绿色在黄色的衬托下显得很娇气,有种生机、升腾感,是一种和谐的色彩
▲ 燃烧的土地—蓝色和橘红色
生长为桉树很可怜,每年生长出来的枝叶全被人们剥掉去炼油,一棵大树只剩树梢上几片叶子,被大地烘烤着要燃烧了一般
▲ 黑色和青绿色 绿色朝气蓬勃
▲ 桉树的恶果—橘红和绿色 我看到桉树最多的地方是在云南,那里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树种,原因是它的叶子可以炼油,所以山野里几乎看不到地表植被,从而构成恶性循环,这是云南干旱的原因之一
紫色和黄色 白雪在夕阳照射下出现艳丽的紫色
1.3.8 明暗影调
人们在平面上看到的影像是靠影调的明暗构成的,摄影中的影调又称为画面基调或调子,是指图像的明暗层次、明暗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能使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
摄影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调来体现的,如线条是画面上不同影调的边界。不同亮度的景物变化是相对应的黑白灰色阶所形成的明暗层次。因为不具备色彩的特征,我们将黑白摄影中的基调称为“影调”,它以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色调为特征。影调是造型处理、画面构图、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由于影调的亮暗和反差不同,所以以亮暗将其划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以反差将其划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等形式。在摄影实践中,这些影调与内容紧密结合,统称为画面基调。
▲ 群山知晓 清晨的山野构成影调透视效果—近暗远亮
▲ 低反差影调(灰调)
▲ 高反差影调(低调)
▲ 高调(亮调)
▲ 黑、白、灰(中间调)
1.3.9 图像后期处理
1.改变影调
改变影调是创作的需要,如明衫暗、暗衫明,让主体在灰暗的背景中突显出来。数字摄影时代改变影调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只要能想到基本都能做到。下面的实例操作是使用Photoshop进行的。
▲ 在缩略图上打开/调整/黑白,在调试面板中将红色调整为-200,黄色调整为69,绿色调整为192,青色调整为137,蓝色调整为-164,洋红调整为-72,便得到了灰黑色的背景,白色的花和白色的叶子
▲ 如果需要改变影调,让叶子变黑可进行如下操作。
在黑白调试面板中将红色滑块向右移动到300,再将蓝色滑块向右移动到300,接下来依次将黄色、绿色、青色、洋红色滑块移动到91、7、53、167,在调试时需要一边调整一边观看画面效果,直到达到满意效果
▲ 如果需要将画面制作成黑、白、灰的效果可进行如下操作。在黑白调试面板中将红色滑块向右移动到300,再将蓝色滑块向右移动到300,将绿色滑块向左移动到-129,这时叶子变成深黑色,从灰色的背景中突显出来。接下来依次将黄色、青色、洋红色滑块移动到97、56、167,在调试时需要一边调整一边观看画面效果,直到达到满意效果
2.改变色彩
在数字摄影中,改变色彩也是创作的需要,有时在繁杂的色彩中为了突出某一种颜色,就得使用Photoshop改变色相或者使用“可选颜色”进行后期调整,从而使某一种颜色突出出来。
▲ 改变色相,让冰与雪接近对比色。在“色相/饱和度”调试面板中将色相滑块向右移动到+6,这时品色变成偏红色调
▲ 在“色相/饱和度”调试面板中将色相滑块向右移动到+34,这时冰变成青黄色,与雪成为和谐的色彩
▲ 如果将色相滑块向右移动到+17,雪由紫红色变为品红色
▲ 接下来使用“可选颜色”调整背景颜色。打开“可选颜色”命令,在“可选颜色”调试面板上提出蓝色,将青色滑块向右移动到+15,再将洋红色滑块向右移动到+12,在调试时需要一边调整一边观看画面效果,这时雪变成紫色,雪与冰形成强烈对比色
1.3.10 访相修珍学摄影
相修珍今年73岁。她刚退休不久就开始参与绘画、练剑、每天坚持晨练等一些业余文化生活,以充实退休的寂寞。可是时间久了仍然感觉生活单调无味,又总想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和看到过的美景用相机记录下来,所以产生了学习摄影的想法。于是她参加了老年大学摄影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对摄影有了一定的认识。她深有体会地对我说:“原以为摄影就是简单的拍照而已,只要按下快门就是一张相片了。后来经过阅读《构图至上》里面的丰富内容与实际操作,才觉得摄影不像当初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刚开始遇到自然景色时不容易发现兴趣点,也找不到各种线条的存在,只要感觉好看就盲目地拍摄,现在才知道摄影学问的深奥。它需要光与影的结合、光圈与速度的配合、构图元素与大脑的融合、眼睛和心灵的默契,宿老师编写的《构图至上》里面的练习方法对我启发很大,我要加强对摄影基本功的训练—熟记构图元素。”
练习一,多点的因素识别
在多点识别的时候,当物体存在两个点时,视线会从一点移向另一点,这时在两点之间就会产生呼应的隐藏线,这条线又是两点中互动的元素。
连接线的方向与很多因素相关,但一般会从次要点引向主要点,并指向靠近的最大的点。多个点具有空间占据感,这个效果依赖于这些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并由此让视线无可回避地产生形状,从而就出现了周而复始“大团圆”的内在因素,如右图所示。
练习二,线的因素识别
右边两幅图片足以证明在线条中斜线最能给画面带来活力,并具有强烈的方向和速度感。斜线能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原因是它们代表了未确定的张力。我们从这两张图片构图来看,“秋”是汇聚形的斜线,“春”是发散式的多条斜线。这些不同形式的斜线都是取景器对拍摄点的选择所构成的—由水平和垂直线构成了斜线。斜线比水平和垂直状态下的线条更有动态感,而这个活力效果是由拍摄角度决定的,如单条或者是两三条不同的斜线组合在一起,它们相互的夹角最大时动感效果最强烈。
▲秋
▲ 相修珍
▲ 向大点汇聚感
▲春
练习三,曲线的因素识别
在识别曲线时不单要看物体本身的曲线,还要辨别物体边缘的曲线,如在点的相互作用下,或者通过一些短线或边界线暗示出曲线效果。如《曲线的深情》这幅作品的独特之处是它包含了方向的持续变化。另一方面,一条曲线可以看作是一系列持续变化角度的直线如《一线绿》这幅作品,在山坡上形成多个排列的直线和曲线相交,这样曲线与直线在画面里就会相互影响,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动势。
曲线也有斜线具有的活力和动感,同时也能引导视线,有一种柔情的情调蕴含在画面之中。
▲ 曲线的深情
练习四,引导线的因素识别
在画面中引导线起主导作用,也是引向画面主题的视线。人们的视线很容易跟随这条线而移动,即使它是一条隐含的线也同样起到这样的作用。我们在识别引导线的时候,注意力首先是被一个目标所吸引,然后找出一条暗示方向移动的线,从而为眼睛提供了一条路径。引导线就是吸引注意力的元素,给画面带来了动态属性。
不论是直线、曲线、斜线还是垂直线它们都具有引导视线的作用,当它们的动感和移动感最强烈的时候引导效果也就越佳,在摄影构图的时候这些引导线与主体的连接是最关键的。因此,在识别的同时应通过改变拍摄点来调整引导线的方向,使其与主体吻合,如《一线绿》这幅作品暗示了在原有植被完好的山坡上只有一线绿了,他表现了自然环境存在的失衡现象,山坡全都开垦为庄稼地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
▲ 一线绿
练习五,图案观察练习
经常进行图案观察练习,会增加我们的摄影观察力。同样一张照片,如果注重图案的表现就会吸引人的眼球。图案有时候可以起到美化主题的作用,再用特殊光线创造出迷人的效果,这些纹理图案的细微之处会达到让人难以至信的境界,营造出画面的图案美。如《银饰玉雕》这幅作品所示意的图案形式,是作者在摄影中细微观察的结果,大自然的冰雪竟然如此神奇!
练习六,形态观察练习
摄影所谈及的形态是物体通过线条、图案、色彩、光线和纹理的界定产生的,我们可以运用光线将被摄主体的高光和阴影创造出富于立体感的形态,光线投射在被摄主体上的角度越好,形态感表现得就越好。
形态的表现质量决定于摄影用光的细微程度、拍摄方位和拍摄角度。所以,我们在物体的形态观察练习中,在细心观察被摄主体的光线投射方向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物体的不同方位所呈现的形态变化,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形态,角度越高形态感越差,角度越低形态感越强。顺光形态感弱,侧光或侧逆光形态感强。
▲ 银饰玉雕—图案观察法
“摄影为我焕发了青春、力练了身体”
这是相修珍向我说的一句感言,她虽然是一位古稀老人,但她在多次外拍时与年轻人一样,爬坡蹬峰,越野趟河,欲效夸父追太阳拍日出日落,顶风冒雪,不畏酷暑严冬。她激动地说:“是摄影为我治好了后背痛疼之苦。早在我上班时由于长时间站立讲台,不知不觉患了后背痛疼症,几年来经过运动晨练痛疼略有减轻,两年前开始经常和影友们一起采风,使我焕发了青春,让我充满了精神活力,力练了身体,锻练了毅力,奇迹发生了,不知不觉地后背不疼了。几年来我在寻觅、感知、发现、观察神奇大自然中,大自然馈于我许许多多的人生体验,也赋予了许多的乐趣和身心的愉悦与感动。”
▲ 银弓亮剑—形态观察法
相修珍的收获确实是很大,我们十分为她高兴!她每次拍片回来都写诗去赞美,去吟唱,还把拍的照片作为她绘画的素材和参考资料,从而培养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她自从学摄影后,每天必赏一些好照片,进行分析整理,记录下有韵律的线条,具有明暗对比的画面或色彩丰富的内容,有的参加比赛,有的上传到空间里与影友们分享;并记在脑子里,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培养了文化素养和观察能力,以及对周边事物的理解能力,在众多的兴趣中寻找对摄影创作的独特视角。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客观存在,尤其是摄影人应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积累生活,突破生活,将生活中的瞬间凝结成永恒。
▲ 冰凌花 今年4月2日相修珍冒着大雪去张三沟拍冰凌花,在拍摄前她仔细观察冰凌花的外在美,再去想象它的内含,这时再考虑怎样构图才能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当她观察到含苞待放的蓓蕾被埋在雪里,偷偷探出头,睁开一只倩眼,吐着小舌头,滑稽可爱,那种坚强乐观的品格触动了相修珍。为突出这一主题她选用中心构图,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 自然中怒放 相修珍 摄